
彰化縣立永靖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 第二學期 第二次段考 三年級 歷史科式卷
一、 單一選擇題(1-30 每題 3分;30-35 每題 2分) 三年 班 座號: 姓名:
1. ( )清康熙年間由西洋傳教士繪製的臺灣地圖,都只繪製臺灣西半部,這反映出當時清廷治臺的何種政策?
(A)禁絕漢人渡臺,防止臺灣成為反清基地 (B)施行畫界封山,禁止漢人入侵原住民區 (C)開港通商,設定
西半部為對外貿易據點 (D)加強建設西半部,使該地成為海防重鎮。
2. ( )距今約五萬年前,臺灣進入舊石器時代。請問:歷史學者要研究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必須透過何種方式得知當時
人類生活的情形?
(A)歷史傳說故事與想像 (B)考古遺址的發掘與研究 (C)史前人類的文字紀錄 (D)根據當時史書的記載。
3. ( )附圖是
16、17
世紀某勢力的活動範圍,他們在這些地區進行走私貿易與劫掠。請問
:上述的「某勢力」應為下列何者?
(A)海商 (B)流寇 (C)葡萄牙商人 (D)聯合東印度公司。
4. ( )西元11世紀起,十字軍東征造成的影響之一,就是使得許多城市興起。這些城市大
多位於何處?
(A)義大利半島 (B)希臘半島 (C)阿拉伯半島 (D)伊比利半島。
5. ( )羅馬帝國時期某個宗教的信徒,尊崇上帝耶和華,但因拒絕膜拜皇帝的畫像而遭政
府迫害。但沒想到數百年後,這個宗教卻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請問:從上述推論,
應是下列哪一個宗教?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婆羅門教。
6. ( )明朝中期以後,政治腐敗。社會上貧富不均,百姓避役逃稅情形嚴重,政府財政日益困難,於是何人力圖改革變
法? (A)王安石 (B)張居正 (C)康有為 (D)李自成。
7. ( ) 速食店的薯條普遍受大家的喜愛。請問:歐洲人最早能享用馬鈴薯等美洲作物,是因為下列何者的發生?
(A)文藝復興 (B)海外拓殖 (C)蒙古西征 (D)英法百年戰爭。
8. ( )1922
年,10
歲的安倍隨著做警察的爸爸由日本來臺定居。當時如果安倍要入學校就讀,應該要讀何種學校?
(A)小學校 (B)公學校 (C)蕃童教育所 (D)國民學校。
9. ( )干欄式建築為中國某史前文化遺址的建築特色,依此建築判斷,此遺址最可能位在
右圖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10. ( )連橫《臺灣通史》:「夫臺灣之變,非民自變也,蓋有激之而變也。」請問:下列
哪一項不是激發民變的原因? (A)來臺移民謀生不易而造成的治安問題 (B)腐
敗官吏的不當統治 (C)清廷消極治臺,造成官府控制力薄弱 (D)土地開發受土
牛紅線的限制而招致不滿。
11. ( )「他傾慕漢化,頗有大一統的思想。當時版圖已擴至淮水以北,其首都平城,距離
南境過遠,且酷寒多風沙,人口稀少,又無漕運,不宜於南進的推動。因此他想遷都洛陽,又恐臣下不從,乃議
大舉南征,脅眾南下,完成遷都洛陽的工作。」請問:介紹的人物為何?
(A)梁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北周武帝 (D)陳武帝。
12. (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不包括下列何者?
(A)傳統士紳的崛起 (B)婦女地位的提升 (C)社會風俗的轉變 (D)工商業的發展。
13. ( )清朝統治時期對臺灣的態度及治理政策在那一個事件後開始轉積極?
(A)中法戰爭 (B)日侵台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14. ( )下列各選項是中國近代發生的史實,何者不是近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A)策動西安事變,製造中國內亂 (B)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 (C)發動七七事變,揭開中日八年戰爭
(D)攻占淞滬一帶,謀求三個月亡華。
15. ( )民國
36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當時,政府與民眾是在下列何處首度發生衝突?
(A)高雄 (B)臺北 (C)臺中 (D)基隆。
16. ( )1640
年,一名荷蘭軍官向某地西班牙軍隊的指揮官提出最後通牒,限期退出該地,遭西班牙軍官拒絕,雙方因而
開戰。西班牙軍隊戰敗投降,許多教士也被俘,並遭遣送出境。這樣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處?
(A)巴達維亞 (B)基隆 (C)打狗 (D)馬尼拉。
17. ( )右圖為我們日常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演變圖,圖中的源頭是發源於何地?
(A)印度 (B)中國 (C)西亞 (D)埃及。
18. ( )有關宋代的強幹弱枝政策,下列哪一說法最正確?
(A)封建宗室為王,以鞏固王室 (B)派武將出任各州長官,有戰功則入
朝廷為相 (C)有效削除藩鎮割據的禍源 (D)完全不符合宋初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