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永靖國中 八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78.67 KB
頁數
2
作者
一年級導師室4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5-14,离现在 5 16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永靖國中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 2次段考歷史科試題 二年 座號 姓名
1. 下列何者是五四運動的口號?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B)「同保大清,掃除
洋孽」 (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
2. )很少人知道清華大學與中華民國同壽,是運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設立的,據說這筆賠款的利息,一
直為台灣清華獨享,北京清華反而沒有,請問「庚子賠款」是依據哪項下列條約的規定?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和約》 (D)《璦琿條約》
3. )「西元 1905 年,清廷明令廢除科舉,讀舊書已不是獲取功名及地位的敲門磚,具有現代知識的人,才有
資格參加甄別考試,授以某科進士、某科舉人之銜。」請問:上述是清末哪項革新運動的舉措? (A)
憲運動 (B) 庚子後新政 (C) 戊戌變法 (D) 自強運動。
4. )以下是清末文人對某事件的描述:「當時在官府的默許下,群眾進入天津租界,縱火焚燒教堂、房屋,於
是各街市店舖有販售洋貨者,皆用紅紙將招牌上的『洋』字糊上,以防群眾焚掠。即便是一般家庭日用
物,如洋燈、鐘錶等類,也都掩藏不敢使用。」根據上文判斷,此事件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日俄戰爭 (B)英法聯軍 (C)義和團事變 (D)太平天國起事。
5. 清末曾有兩個國家為爭奪中國東北的權益而爆發戰爭,某位漫畫家將這件史事描繪成兩隻餓虎為了爭奪食
物而大打出手的漫畫。請問:畫中的兩隻老虎應該是代表哪兩個國家?
(A)英、法 (B)日、德 (C)俄、日 (D)美、俄。
6. )下列哪場清末戰爭,中國戰敗,雖無割地,但除了賠償巨款之外,尚允許外人駐兵使館區,影響國防安全
甚巨?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7. )中國皇帝制度使用超過 2千年,請問第一個皇帝和最後一個皇帝各是誰?
(A)秦始皇 ——清朝光緒帝 (B)漢武帝 ——清朝溥儀皇帝 (C) 秦始皇 ——清朝溥儀皇帝 (D)黃帝 ——清
光緒帝
8. 武昌起事直接的導火線是下列何項事件? (A) 民間反對清廷的鐵路國有政策 (B) 康有為的保皇運動 (C)
清廷濫舉外債 (D) 清廷的假立憲
9. ()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 ()袁世凱就任為臨時大總統;上列史事依其發生
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 丙甲丁乙 (C) 甲丙乙丁 (D)乙甲丙。
10. )孫中山在光緒 31 年,集結各方面的團結勢力,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
宗旨,成立了哪個全國性的革命團體? (A)國民黨 (B)中華革命黨 (C)興中 (D)同盟會。
11.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溼黃花。」是黃興為追悼哪一事件的陣亡者而撰寫的
輓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武昌起義 (D)廣州三二九之役
12. 關於中華民國歷任總統事蹟下列介紹何者有誤 (A) 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是孫中山 (B) 曹錕是
賄選當上總統 (C)新約法是袁世凱總統制定的 (D) 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孫中山
13. )國父孫中山先生開始革命行動,是與哪一場戰爭的刺激有關?
(A) 鴉片戰爭 (B)甲午聯軍 (C) 八國聯 (D)日俄戰
14. )哪個組織是為了討伐袁世凱而設的 (A)興中會 (B)盟會 (C)國民黨 (D)中華革命黨。
15. )民國初年,中國出現南北分裂對峙的局面,原因為何?
(A)復辟事件的爆發 (B)五九國恥的刺激 (C) 護法運動 (D)五四運動南北主張不同。
16. )承上題,當時除了北方有北京政府,南方政府所在地點與名稱為何?
(A) 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B) 武昌,湖北軍政府 (C)廣州,中華民國軍政府 (D)重慶,國民政府
17. )民初知識分子大量引進西方思潮,使學術呈現百家爭鳴的熱烈氣氛,其中「德先生」和「賽先生」被視
救中國的良方。上文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是指以下何者?
(A) 民主、自由 (B) 民主、科 (C)平等、科學 (D)共產、科學
18.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民國
10
其黨的中心思想為「共產主義」此一學說為西方人士馬克思所提請問:
何時引進中國? (A)戊戌變法 (B)子後新政 (C)立憲運 (D)新文化運動
19. )下列諸人物中,何人不屬於北洋軍閥? (A)唐繼堯 (B)段祺瑞 (C)吳佩孚 (D)曹錕。
20. )民國初年,有位政治人物說:「民國主權,本於國民全體,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體表決,改用君主立憲,
本大總統自無討論餘地。」引起當時輿論猛烈批評。這段話出現的背景,與下列哪一件史實有關?
(A)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誓詞ˉ(B) 世凱謀畫帝制ˉ(C) 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政爭ˉ(D) 張勳到北京
調協調政爭。
21. )民國建立後,曾導致民國政體中斷的是下列哪兩個事件?ˉ
(A)二次革命、護國軍起義 (B)復辟事件、護法運動 (C) 洪憲帝制、復辟事件 (D) 二次革命、洪憲帝
22. 《人間四月天》劇中,民初巴黎和會期間,林徽音未來的丈夫梁思成騎著機車載弟弟梁思永趕著去天安門
廣場參加遊行時,被轎車撞到以致於後來不良於行。請問:此遊行的產生與下列哪一場戰爭有密切關係?
(A)雲南起義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二次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戰
23. )承上題,關於此次由北京的大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北京政府受抗議學生影響,拒絕簽署和 (B)激起學生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心 (C) 此運動有受到新文化
運動的影響 (D) 最終仍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特權。
24. 徐志摩元配張幼儀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徐志林徽音遠赴他鄉求學絕才梁思成
陸小曼選擇和王賡離婚與徐志摩再婚上述劇情傳達出哪種觀念? (A)清末以女子地位依然沒有提升 (B)
傳統士紳在傳播新知、批判社會影響力大過於新知識分子 (C)「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深入人心,婦女依
然無法接受新式教育 (D)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存在,但自由戀愛已逐漸風行
25.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一職,受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限,此法由臨時參議院制訂為國家行憲前
的根本大法。請問:《臨時約法》採取哪種制度以避免袁世凱濫權?
(A)內閣制 (B) 君主立憲制 (C) 多黨聯合政府制 (D)總統制
26. )有一本歷史書籍寫到民國初年某一天的北京城: 那天早晨,警察忽然叫各戶懸掛龍旗,居民們沒有
辦法,只得由紙糊旗子來應付;接著,幾年沒有看見的清朝袍掛在街上出現了,一個一個好像從棺材裡面
跑出來的人物;報館出了復辟消息的號外,售價比日報還貴。」請問:上述內容是指哪個事件?
(A) 袁世凱稱帝 (B) 溥儀復辟 (C)孫中山擔任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D)袁世凱擔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27. )梁啟超曾經寫文章批評袁世凱: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所謂討論者,皆袁氏自討自論;所謂贊成者,皆
袁氏自贊自成;所謂表決者,皆袁氏自表自決;所謂擁戴者,皆袁氏自擁自戴。」請問:根據以上所述,
梁啟超反對袁世凱的是下列哪一項?
(A) 逼迫溥儀退 (B) 刺殺宋教仁 (C)洪憲帝制 (D)簽定二十一條要求
民初一位作家在其小說《狂人日記)中寫道「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28. 請問上述摘錄文章的作者應是何人? (A)魯迅 (B)胡適 (C)孫文 (D)蔡元培
29. 承上題這位作家藉由此篇小說表達哪一種想法? (A)文言文優於白話文 (B) 儒家思想應受到尊崇維護 (C)
傳統禮教應受到批判 (D)應極力阻止西方文化進入中國
30. )民初時仍有一支軍隊留著髮辮,被時人稱為「辮子軍」,該軍隊的領導人於民國
6
年穿著清代朝服,前往
清宮迎接遜帝登基為帝,並改民國
6
年為宣統
9
年。請問:此人是誰?
(A)張勳 (B)段祺瑞 (C)袁世凱 (D)黎元洪
31. 「各國軍隊在北京城裡燒殺擄掠清朝政府緊急下令各省督撫派兵支援援兵遲未出現敵軍卻已兵臨城下
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只好倉皇逃難……請問各地督撫未即時來援的原因為何? (A)各省已宣布投降,
無力再戰 (B)「東南互保」辦法的議訂 (C)各國已畫分勢力範圍 (D)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32. 西元 1905 年的一份中國報紙,有著下列的報導:「這一場戰爭的結果,代表著君主立憲遠比君主專制優
秀。我們的政府應該也要仿行君主立憲的體制,讓國家富強。」根據上述的內容,所指的應是下列哪一場
戰爭? (A)日俄戰爭 (B)英法聯軍 (C)鴉片戰爭 (D)八國聯軍
33. )承上題,此次改革運動後來失敗原因何在?
(A)守舊派人士的反對 (B)內閣成員多為皇 (C)改革內容過於繁雜 (D)各地督撫各行其是。
34. )若是以前因後果的關係來看,下列哪一組合是正確的?
(A)保路運動→二次革 (B)復辟事件→護法運動 (C)暗殺宋教仁→戊戌政變 (D)憲帝制→護國軍起義
35. )下列有關護國軍起義與護法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討伐袁世凱,後者討伐張勳
(B)前者推翻帝制,後者完成中國南北統一
(C)前者由蔡鍔等人發動,後者由孫中山發
(D)前者發生在清末,後者發生在中華民國時期
36. 下述清末戰爭與改革運動的配何者『正確』 (A)八國聯軍後有自強運動 (B)甲午戰爭後有戊戌變法 (C)
英法聯軍後有立憲運 (D)日俄戰爭後有庚子後新政。
37. )附圖為歷史老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重點,依內容推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她講述的主題
(A)立憲運動的本質 (B)戊戌變法的特色 (C)新文化運動的內涵 (D)文化大革命的目標。
38. )孫中山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曾經為了維護民主共和體制,發起一些行動,下列何者是其作為?
(A)策動溥儀復辟 (B)參加一次大戰 (C)行洪憲帝制 (D)發起二次革命。
39. )何人在民國初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任內提倡自由學風,使北大成為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重鎮
(A)陳獨秀 (B)胡適 (C)蔡元培 (D)段祺瑞
40. 有關民國初年「二十一條要求」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發生在日俄戰爭期間 (B)當時日本派兵
攻佔中國山東 (C) 袁世凱接受了大部分條文 (D)史稱「五九國恥」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