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彰化縣立永靖國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 3次段考歷史科試題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題::每答 2.5 分
( )1「以『強幹弱枝,重文輕武』為基本國策,解決了唐末以來藩鎮擁兵自重的弊害。」上文應該會出現在下列哪一本書中?
(A)
(B)
(C)
(D)
( )2 以下是中國某朝代首都的簡介:「這是一座依計畫興建的城市,城中可見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及佛教寺廟。朝
廷聘用色目人擔任財政官員,並推行全國性紙幣政策,加上各地物資的集中,讓這座城市成為金融經濟中心。」上述城
市最可能是指下列何者? (A)南宋 臨安 (B)清代 北京 (C)北宋 汴京 (D)元代 大都
( )3 北宋真宗初年,國家歲收為
2,200
萬緡,扣除支出後還有大半剩餘。到宋神宗時,每年歲收高達
11,000
萬緡,歲用仍不
足
1,500
萬緡,導致民貧乏食,請問:造成這種財政透支現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 和親費用 (B)冗兵軍費 (C) 冗官官俸 (D)歲幣支出。
( )4 如果要了解唐朝的黃巢之亂前因後果始末,可參考哪本著作? (A)本草綱目 (B) 史記 (C) 資治通鑑 (D) 夢溪筆談。
( )5 哪一中國遊牧民族曾以火藥遠征,被歐洲人稱為「黃禍」? (A)契丹人 (B)党項人 (C)女真人 (D)蒙古人。
( )6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曾受到元世祖的信任並任官,他剛來到中國時,對人們用紙張進行交易,感到十分訝異,請問當時人
們用來交易紙張名稱為何? (A)寶鈔 (B)會子 (C)交子 (D)飛錢。
( )7 鴻海老闆郭台銘,曾出巨資拍攝一齣以他的大陸家鄉為背景的電影〜「白銀帝國」,他的鄉親在明清時期以善於經商聞名,
被稱為「晉商」,請問該電影要前往何處拍攝,最能真實反映故土風俗 ? (A)河北 (B)陝西 (C)廣東 (D)山西。
( )8 促使
11
世紀宋代時中國人口開始增長,基本的原因是由於當時引進哪一種外來作物? (A)番薯 (B) 馬鈴薯 (C)玉
米 (D) 占城早熟稻。
( )9 明末清初,中國人口也有一波明顯增加,主要跟下圖有關,請問如何詮釋下圖? (A)西班牙、葡萄牙人新航路 (B)阿
拉伯人的貿易路線 (C) 鄭和下西洋的路線 (D) 蒙古西征路線。
( )10 如果要編一部關於北宋時期的劇本,若要符合歷史背景,那麼劇中可出現下列哪一種現象? (A)住家隔壁就是商店
街,有許多酒樓、飯館 (B)商店街的生意興隆,人們以寶鈔進行交易 (C)北宋時代的「驛站」類似今日的海關,可
以收取海外貿易關稅 (D)為了求取功名,士人要背誦《四書集注》以參加科舉考試。
( ) 11 永靖每週一有夜市可逛,可以品嘗美味的臺灣小吃,在中國歷史上,夜市的興起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A)市舶司的
設立 (B)紙幣的出現 (C) 科技的進步 (D) 坊市制度的廢除。
( )12 明、清二代有「海禁政策」,請問,明清二朝代實施海禁各為何因 ? (A) 明朝為了封鎖明惠帝;清朝為了封鎖倭寇 (B)
明朝為了防範倭寇;清朝為了封鎖鄭氏政權 (C) 明朝為了封鎖明惠帝;清朝為了封鎖鄭氏政權 (D) 都為了封鎖倭寇。
( )13 承上題,也因此發展出何種明、清二朝代特別的哪種國際貿易形式 ? (A) 和親貿易 (B) 開放貿易 (C) 對等貿易 (D)
朝貢貿易
( )14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幅「臘梅山禽圖」,花鳥丹青搭配「瘦金體」的詩作,導覽員說這個展品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具有藝
術才華的皇帝所繪的,可惜這位皇帝和他退位後繼位的皇帝兒子欽宗最後被金人所俘虜客死他鄉。請問:這位皇帝是
誰? (A)宋真宗 (B)宋徽宗 (C)宋高宗 (D)宋神宗。
( )15 承上題,請問此即哪一事件,造成北宋的滅亡? (A)厓山之禍 (B)流寇之亂 (C) 靖康之禍 (D) 倭寇之禍 。
( )16 小丸子暑假和家人同遊杭州西湖,參觀了一間廟宇,門柱上書寫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此廟乃是供
奉著南宋時期「盡忠報國」的一位抗金英雄。請問:這位民族英雄應當是何人? (A) 秦檜 (B) 趙匡胤 (C) 王安石
(D) 岳飛。
( )17「此一朝代版圖遼闊,境內民族複雜,蒙古、女真、契丹、高麗、漢族等族雜居;加上先前的軍事行動,曾經遠達西亞、
歐洲,帶回突厥、波斯、斡羅思(俄羅斯)及東歐各族人士。上述情況使得此朝代族群繁多,遠遠超過其他時期,在中國
史上可謂獨一無二。」此一朝代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18 歷史上哪一位君主出身貧苦,深知民間疾苦,卻也設置錦衣衛,監視官吏,廷仗大臣? (A)宋太祖 (B)元世祖 (C)
明太祖 (D)清高宗。
( )19 歷史上有一改革者推出新的賦稅措施「一條鞭法」:「把田賦、力役和其他雜稅合編為一條,統一按田畝核算徵收,原
來按丁戶徵役的辦法也一併攤入田畝」,這樣的方式果然使得政府財政略有起色,但是在改革者死後政策無以為繼,
並且加上黨爭不斷,使得政局更加敗壞。請問這個改革者應是下列何人?
(A)王安石 (B)司馬光 (C)張居正 (D) 魏忠賢。
( )20 承上題,文中所提的黨爭,應是下列何者? (A) 東林黨爭 (B) 新舊黨爭 (C) 牛李黨爭 (D)藍綠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