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市某中學的學生不滿制服
設計不良,經學生會問卷調查,
發現 70%學生都反映以下意見:
冬天外套太薄、夏天短袖材質太
厚、制服上衣鈕釦間距過大易走
光。而對制服滿意度不到 10%,
學生會將彙整意見反映給學校知
道,並爭取制服改版。
17. 屏東縣霧臺鄉近年來觀光蓬勃發展,大量遊客湧入,造成
環境及生活衝擊,部落族人因此召開會議,向政府爭取劃
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希望達到環保與經濟間帄衡,
預計年底尌能動工。請問:部落可以有效率的進行此計畫
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擁有自治能力 (B)擁有充
足經費 (C)居民積極參與 (D)具備部落共識。
18.請閱讀以下新聞快訊,判
斷該中學學生會的舉動
是為了達到以下何種目
的?(A)深入了解公共事
務內容(B)釐清校園公共
事務範圍(C)製造學生與
學校的對立 (D)推展學
生自治相關組織。
19.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學
生所能行使的權利?
(A)要求學校落實「零體罰」政策,確保學生不受任何形
式之體罰 (B)尊重學生的「人格權」,不無故搜查學生
的書包或翻閱學生的日記 (C)為維護學生的「受教
權」,學生可以提出罷免教學不力的老師,校方不得拒
絕 (D)為了讓校園環境更加良善,學生可以建議學校增
加或改善軟硬體設備。
20.「烏鶖社區教育劇場劇團」以教學、主持劇團工作坊為
主,希望能激發社區民眾站出來演出自己的故事、社區
的問題,透過戲劇表演引起居民關注居住環境,進而與
鄰居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上述活動,可以凝
聚社區居民的下列哪種精神? (A)社區組織 (B)社區
治安 (C)社區意識 (D)社區抗爭。
21.關於「部落」與「社區」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是名稱的差異,本質上並無差別 (B)以居民的多寡
區分,人數少的稱為部落 (C)以分布區域劃分,位於偏
鄉的稱為部落 (D)以生活方式與傳統規範區分,由原住
民主管機關核定的稱為部落。
22.在求學的道路上,擁有正確的讀書態度及學習方法是非
常重要的。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上課認真聽
講,避免發問 (B)網路資訊一把抓,有總比沒有好 (C)
學習的正確順序是預習→複習→聽課 (D)利用假日參觀
博物館可增廣見聞、豐富常識。
23.大學學測放榜後,多所高中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
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活動連署,多所高中校長
簽署承諾書,同意考後不再安排學生接受媒體採訪。有
些高中校長口頭承諾不主動召開記者會,但願意在校內
持續討論凝聚共識後再決定。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甲)放榜時媒體採訪相關新聞,可能有洩漏個資跟
隱私的疑慮 (乙)學生提出的訴求,學校都要接受,才是
校園民主的表現 (丙)這是學校跟媒體的互動,不算是校
園公共事務的範圍 (丁)學生的行動有助於學習參與公共
事務的能力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24.屏東縣牡丹鄉排灣族四林村高姓族人的破舊老屋要重
建,部分族人接獲消息後開始討論,有經濟能力的贊助
部分建材,師傅級的建築工人進行拆屋及施工,經濟能
力差的在搭建過程出力協助,40 坪大的兩層樓新房,由
族人合力打造,屋主只要出部分建材經費和供應出力者
的餐飲。上述四林村所採用的機制,可以達到下列何目
的? (A)落實部落自治會議,建構部落事務共識 (B)
發展部落經濟產業,促進部落尌業機會 (C)強化日常照
顧功能,推動健康部落生活 (D)回復共工互助文化,凝
聚生命共同扶持。
25.校園中的違禁品,泛指所有學校禁止攜帶的物品。如
今,除了法定違禁品之外,學校師長不得任意沒收學生
的物品。由此可見,學生的何種權利逐漸受到重視?
(A)學習權 (B)身體自主權 (C)人格權 (D)財產權。
26 居民熱心參與社區活動,有助提升整體生活品質。下列
是極美社區四位居民在社區中從事的行為,其中何人的
作為最符合「社區參與」的概念? (A)志玲和家人分享
獲得機智問答比賽冠軍的喜悅 (B)康永受社區文化中心
邀請,前往發表當代經典文學作品 (C)熙娣一家四口感
情融洽,全家計畫環島自助旅行 (D)陶子經常清掃整理
公寓樓梯間,確保暢通與住戶安全。
27.大明里社區發展協會發起「每月清潔週」活動,每個月
第一個星期日的清晨,居民主動到社區活動中心集合,
合力打掃社區公園和四周環境。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最
為正確? (A)清潔工作由里長統一分配,因此不屬於居
民自發性的社區參與 (B)該活動屬於「改善治安的社區清
潔活動」 (C)居民的參與將使社區居民感情更密切,產生
社區意識 (D)該社區發展協會由里長所領導,因此不屬
於「社區組織」。
28.「臺版蘇珊大嬸」的林育群從小學尌參加合唱團,能模
仿女高音演唱高難度的歌曲。尌學期間,他第一次參加
歌唱比賽,肯定自己歌唱的天分,從此立志往這條路前
進。他在歌唱比賽節目中一炮而紅,甚至受邀到美國表
演。請問:他的故事展現出下列何種歷程? (A)追求
適性學習 (B)發掘潛能 (C)參與公共事務 (D)培養
人際互動。
29. 不論是原住民的「部落」或是非原住民的「社區」,都
是一群人共同生活的空間,兩者的性質雖不同,但維護
眾人美好的生活環境是兩者都期望達成的目標。對此,
以下何者是最關鍵的要素? (A)政府部門的經費補助
(B)居民間共存共榮的集體意識 (C)條件優異的位置區
域 (D)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
30.小武擔任班級會議的主席,但由於他過於緊張,不小心
將其他人員的執掌也寫下來了。其中何者不屬於主席的職
權? (A)將會議討論內容記錄下來 (B)宣布會議與開
會目的 (C)裁示權宜問題與秩序問題 (D)宣布散會。
時間:班會課 出席人數:學生 30 人 列席人數:導師 1 人
◎會議過程摘錄:主席:現在討論的主題為寒假班遊地點,
請同學踴躍發言。
大雄:主席!我建議去故宮博物院。
主席:同學提議去故宮博物院,有同學(甲)嗎?(此時班
上有同學舉手)好!將故宮博物院列為動議。還有其他動議
嗎? (突然有一隻狗跑入教室,造成同學鬧哄哄!)
小夫:主席。我提出(乙)。小狗擾亂會議的進行,我們先把
牠趕出去。
主席:好,會議先暫停,請同學協助處理。
主席:我們會議繼續。對於校外教學的地點還有其他動議嗎
?(同學陸續提出六福村遊樂園、溪湖糖廠兩項動議)
胖虎:主席。我們來討論班遊穿班服還是便服好!
靜香:主席。我提出(丙)。胖虎的發言超出議題範圍。 請
依據上述內容回答下列 31-35 題:
31.關於文中(甲)的敘述,何者正確?(A)在會議中以書面
提出,稱為提案(B)在會議前以口頭提出,稱為動議
(C)至少要有一人以上附議,才能列入討論(D)至少
要有二人以上附署,才能列入討論。
32.文中的(乙)指的是什麼?(A)權宜問題 (B)秩序問
題 (C)散會問題 (D)意見問題。
33.文中的(丙)指的是什麼?(A)權宜問題 (B)秩序問
題(C)順序問題 (D)意見問題
34.如上文敘述,最後主席進行表決,表決順序為何?(A)故
宮博物院→六福村遊樂園→溪湖糖廠(B)溪湖糖廠→六福
村遊樂園→故宮博物院(C)無一定順序,只要有表決即可
(D)由主席決定。
35.導師所扮演的角色為何?(甲)提示會議規則(乙)處理同
票數(丙)參與討論、表決的行列 (丁)最後的講評。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