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1〜20 每題 2分;21〜40 每題 3分)
( )1.「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是清帝國臺灣社會的最
佳寫照。請問此諺語反映出臺灣當時的何種現象?
(A)械鬥頻繁 (B)羅漢腳太多
(C)渡臺悲歌 (D)民變不斷
( )2.在清帝國時期,來臺拓墾的漢人多來自哪兩個地區?
(A)四川、山東 (B)福建、廣東
(C)福建、山東 (D)江蘇、廣東
( )3.阿桑報告時,提及開港後臺灣政治、經濟重心逐漸轉
向北部。請問這種情勢轉變最主要與哪項作物的增產
和外銷有關?
(A)茶葉 (B)稻米 (C)蔗糖 (D)樟腦
( )4.「少年若無一次憨,路邊怎有有應公」這是在描述清
領前期,羅漢腳充斥,使臺灣械鬥、民變頻繁。請問
清帝國哪一項政策造成羅漢腳的出現? (A)海禁政
策 (B)開港通商 (C)劃界封山 (D)渡臺禁令
( )5.「外國商人前來開設商行,使臺灣貿易繁盛。甲地因
濱臨淡水河岸,成為茶葉加工集散地」。請問上述提
及的「商行」與「甲地」分別為下列何者?
(A)行郊;艋舺 (B)行郊;大稻埕
(C)洋行;艋舺 (D)洋行;大稻埕
( )6.金童參加節目「金頭腦」考了有關臺灣歷史的問題,
提示有:「荷蘭人登陸之處」、「清領臺灣最初唯一
合法港口」。請問依照提示正確解答應為下列何者?
(A)鹿港 (B)艋舺 (C)八里坌 (D)鹿耳門
( )7.臺北芝山岩附近曾爆發大規模漳泉械鬥事件,當時雙
方戰鬥慘烈,死傷慘重。而這次衝突的死難者被葬在
一起,即今日芝山岩的「同歸所」。這場衝突是因何
種問題而起? (A)不同職業 (B)不同姓氏 (C)不
同祖籍 (D)不同階級
( )8.關於清帝國在開港通商前後臺灣貿易發展的比較,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A)開港前出口藥材與日用品
(B)開港後進口大量的軍需品 (C)艋舺在開港前後均
為臺灣主要貿易港口 (D)開港通商是指臺灣開放雞
籠、淡水、安平、打狗
( )9.「玉女為某秘密組織成員,平時大家患難相助。後來
,因斗六有人被告發,牽連玉女。彰化縣官員命人查
辦此事,官吏不分青紅皂白就胡亂抓人,眾人只好起
兵,殺害臺灣知縣、淡水同知等官吏。」事後乾隆皇
帝為這場清代臺灣最嚴重的抗官行動撰文。請問上述
應為哪一歷史事件? (A)閩粵械鬥 (B)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事件 (D)戴潮春事件
( )10.陳悅記祖宅是臺北地區著名的陳氏家族宗祠,該祖
祠祭祀的對象為來臺第一代祖先陳文瀾。請問陳悅
記祖祠應該是何種型態的宗族組織?
(A)有應公 (B)唐山祖 (C)開漳聖王 (D)開臺祖
( )11.下列何者對於「一府二鹿三艋舺」是錯誤的解釋?
(A)反映臺灣當時開發的方向由南到北 (B)當時仰
賴海洋進行貿易 (C)這些城鎮聚集許多郊商 (D)
一府是府城,二鹿是鹿耳門,三艋舺是萬華
( )12.乾隆年間,駱駝渡海來臺,在彰化拓墾,他不可
能經歷下列何事?
(A)按時繳水租使用八堡圳 (B)到鹿港購買布料
(C)向政府申請開墾執照 (D)跟隨吳沙開墾
( )13.清帝國時期臺灣械鬥頻傳,社會動盪不安。請問械鬥
發生原因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原住民土地遭到洋人侵占,生活窘困被迫武力抗爭
(B)外國商人壟斷經濟大權,郊商難以競爭而爆發衝突
(C)統治階層濫徵雜稅,官吏因稅收分配不均相互爭鬥
(D)來臺移民爭奪土地水源及利益,因而聚眾結黨鬥毆
( )14.「他是加拿大籍的長老教會宣教師,1870 年代搭船
至淡水,自此展開傳道活動。生前曾留下『寧願燒
盡,不願鏽壞』的名言,這位臺灣女婿最後也安葬
在這個地方。」上文敘述可能出自哪一本著作?
(A)《理學大書院在臺灣》 (B)《看西街醫館的創
辦人》 (C)《甘為霖對臺灣的貢獻》 (D)《巴克
禮與臺灣府城教會報》
( )15.清帝國臺灣的貿易繁榮,也產生許多同業組織。下
列關於此商業組織的敘述何者正確?
(A)「北郊」是指臺灣北部的郊商
(B)「郊」的興起代表外國商人進駐臺灣
(C)「郊」的功能是防止惡性競爭、配運貨物
(D)「郊」使臺灣成為國際貿易轉運站
( )16.(甲)大鴿:「聽說去臺灣六死三留一回頭,我渡
海來臺真緊張」
(乙)大掃:「有唐山公,有唐山媽,你不用擔心啦,
很容易取到漢人妻子」
(丙)大鴿:「前些日子我與隔壁村庄的人打架,還
好逃入了隘門,才得以保命」
(丁)大掃:「那是因為我們都是泉州移民,得到三
山國王的保佑」。
請問上述兩人的對話,哪些符合清帝國臺灣的時空
背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 )17.「此信仰源於福建沿海,因氣候濕熱、瘟疫盛行,
而有『燒王船』、『放王船』的習俗,意謂送走瘟
神。」此信仰應為下列何者?
(A)媽祖 (B)王爺 (C)關公 (D)土地公
( )18.請問清帝國平埔族遷徙的各項原因與下列何者最無
關? (A)官府不斷欺壓 (B)漢人移墾衝突 (C)土
地持續流失 (D)擴大部落勢力
( )19.開港通商對臺灣社會與原住民族群產生巨大的衝擊
,導致原住民族嚴重的死傷。下列哪一事件是清帝
國時期的原漢衝突事件? (A)郭懷一事件 (B)大
肚王國事件 (C)大港口事件 (D)牡丹社事件
( )20.臺灣開港通商後,紛紛吸引許多西方傳教士來臺傳
教。請問下列哪一項是傳教士們的貢獻?
(A)建議廢除渡臺禁令 (B)鼓勵漢人與原住民通婚
(C)提倡興建北部鐵路 (D)提倡女子教育
( )21.清帝國的臺灣時常會出現武力的衝突,若以「朱一
貴事件」和「戴潮春事件」為例,請問他們的衝突
是屬於下列何種性質? (A)官逼民反 (B)軍人叛
變 (C)宗教衝突 (D)地方械鬥
( )22.康熙 48 年,泉州人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等人,
成立「陳賴章墾號」,向政府申請開墾大加臘地區獲
准,範圍涵蓋今日的大臺北地區。有關上述內容,請
問何者正確? (A)這些泉州人皆從當時唯一港口艋
舺上岸 (B)土地是向原住民交換取得 (C)此為合資
開墾 (D)首創漢人與原住民合作開墾的先例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 班 號 姓名:
※【請使用 2B 鉛筆畫記作答,汙損答案卡致使電腦無法判讀扣 15 分】 ※範圍:康軒版 第一冊 第5、6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