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三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題(1~20每題3分,21~40每題2分)
1. 政府遷臺初期,臺海局勢危殆,直到哪一場戰爭爆發後
,臺灣的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 (A)韓戰 (B)二次大
戰 (C)八二三炮戰 (D)古寧頭戰役。
2. 以前有一歌曲「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這首歌
盛行的年代應是下列那一個時期? (A)軍事對抗時期
(B)和平統戰時期 (C)務實外交時期 (D)解嚴之後
3. 民國 68 年的臺灣學生婉菱在連絡簿上寫著︰「美國總統
卡特為了己身利益,不顧國際道義。」請問:她所寫的內
容最有可能指哪件事? (A)美國發動反恐戰爭
(B)美國與中共建交(C)美國參加韓戰 (D)美國要求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4. 子容原本是員林一帶的大地主,但是卻遇上政府進行土
地改革,只准許他保留幾甲土地,剩下的一律由政府收
購。請問這是指下列哪一項政策?(A)公地放領
(B)農地重劃 (C)三七五減租 (D)耕者有其田。
5.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遭遇極大衝擊
,各地農會及地方政府都積極進行輔導,農民亦致力轉型
。各方體認到加入WTO是世界趨勢,雖然會面臨衝擊,
但卻有助於達成何項目標?(A)縮短貧富差距,實現均
富理想 (B)減少經濟波動,穩定物價(C)促進經濟自
由化和國際化(D)增進經濟效率,達到最大國民生產。
6. 報紙報導:有一位外省老兵回家鄉探親時,竟然帶著一
瓶醬油過去,其背後有段感人的故事……….,請問回家
探親這是發生在兩岸關係哪一個階段的事情?(A)武力對
抗 (B)民間交流 (C)一國兩制 (D)政治對峙。
7. 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中共仍不斷以武力侵犯臺
灣,但是在哪場戰役結束之後,中共減緩對台澎的威脅?
(A)古寧頭戰役 (B)八二三炮戰 (C)韓戰 (D)以阿戰爭
8.民國五十年代的一首閩南語歌曲《孤女的願望》,歌詞描
寫一位鄉村女孩想到大都市工作的經過:「請借問播田的
田庄阿伯啊,人塊講繁華都市,臺北對叼去……阮想要去
都市做著女工度日子……」請問:這首老歌的內容,反應
臺灣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哪種狀況? (A)外籍勞工搶
奪工作機會 (B)光復初期失業嚴重 (C)世界性經
濟不景氣 (D)工業發展,農村人口外流。
9. 「這項國際反共條約簽訂於
1954
年,該條約將承認條約
國雙方對於臺灣、澎湖島及美國管理下的西太平洋諸島安
全保障是利害一致的,以求防止侵略,維護和平。」請問
:此項條約是? (A)馬關條約 (B)臺灣關係法 (C)中
美共同防禦條約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0.芊豫暑假去大陸旅遊,她要搭飛機從台北直飛上海。請
問芊豫不必從香港轉機而可以直航上海,是哪一個政策實
施的因素? (A)大三通 (B)小三通 (C)廢除動員戡亂
(D)一國兩制。
11.1982年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說:「在實現國家統一的前題下
,國家的主體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
度。」請問:這是中共對台哪一政策的闡述?(A)三通
四流 (B)武力解放台灣(C)一國兩制(D)三不政策
12.丁華在網路上看到一首詩歌,「從生番到山地同胞,我
們的姓名,漸漸地被遺忘在臺灣史的角落……,如果有一
天,我們要停止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請先恢復我們的姓
名與尊嚴」。這首詩歌創作背景,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二二八事件 (B)美麗島事件 (C)自由中國事件
(D)原住民運動。
13.1980
年代以後,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政策,全力發展
哪一產業? (A)食品、紡織等輕工業 (B)農產品加工
業 (C)資訊、電子產業 (D)基礎公共建設。
14.1990
年代以後,臺灣參加了哪些國際組織,使臺灣經濟
進一步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甲)世界衛生組織;(乙)世
界貿易組織;(丙)亞太安全合作會議;(丁)亞太經濟合作
會議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15.近二、三十年來,我國政府以經濟實力為後盾,積極爭
取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的機會,並派遣各種技術團隊協助
友邦。我國政府此舉的用意為何? (A)拓展我國外交關
係 (B)限制中共外交發展 (C)增加我國糧食產量 (D)
解決世界饑荒問題。
16.高雄是台灣的重工業大都市,有中鋼、中油、中船等重
化工業,承受了汙染及地下管線安全問題的後果。請問高
雄的產業發展與哪一個因素有關? (A)設置加工出口區
(B)推動十大建設 (C)請求美國支援 (D)推動產業升級
17.台中火車站前的第一廣場商圈在2016年改名為東協廣場,
有東南亞美食及服飾等商店進駐,請問東南亞文化在台灣
蓬勃發展的原因是: (A) 因勞力不足而引進國際移工
(B)為了推廣新南向政策 (C)為了加入東南亞聯盟 (D)
為了吸引東南亞國家來台投資。
18.兩岸交流日益密切後,成立民間機構進行協商交流,請
問此機構分別是? (A)陸委會、國台辦 (B)陸委會、
海協會 (C)海基會、海協會 (D)海基會、國台辦。
19.受到美援影響,美國流行文化大量傳入臺灣,而臺灣人
接受美國流行文化的主要管道是透過「駐臺美軍廣播電臺
」(今
ICRT
前身)。請問:此電臺是於何時出現於臺灣
? (A)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B)韓戰爆發後 (C)解嚴後
(D)國共內戰前。
20.從民國
41
年到
85
年,臺灣的都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
29%提升至
70%以上。此種現象的形成和下列何者有最
直接的關係? (A)實施家庭計畫 (B)國民教育普及
(C)糧食產量增加 (D)工商產業發達。
21.薇妮在兩岸分治後,看到中國大陸出現了一幅宣傳畫作
。下列哪項敘述可以反映這幅作品的時代背景?
(A)海峽兩岸情勢緊張,雙方不時爆發武力衝突 (B)中
共與美國建交,對臺改採「和平統戰」 (C)中共主張「
一國兩制」,忽略我方擁有主權的事實 (D)兩岸展開交
流,我方成立大陸委員會、海峽交流基金會因應。
22. 附表為歷年來臺灣農、工業占國內生產淨值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