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八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47.96 KB
頁數
2
作者
陳靜怡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1-04,离现在 3 29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二年級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每題2
1. 馬克思曾發表一段評論:「閉關自守的中國,就像一具木
乃伊,一直密閉在人形棺中,不曾與外界接觸,一旦碰
觸新鮮空氣,便立即腐爛。」文中「碰觸新鮮空氣,便
立即腐爛」直指 1840 年代打破當時局面的哪一件史事﹖
(A)八國聯軍(B)鴉片戰爭(C)英法聯軍(D)馬加爾尼來華。
2. 林則徐曾上書給道光皇帝,奏摺上寫道:「一至岸上,
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仆不能
復起,不獨一兵可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
其死命。」該誤解從英國遣使來華開始一直存在中國士
大夫的觀念裡。請問:為何林則徐會在 19 世紀中葉與英
國人交涉,並獲得上述見解?(A)前往廣州處理鴉片問題
(B)前往香港處理租界事宜(C)前往上海處理貿易問題(D)
往北京商議聯軍撤兵事宜。
3. 上課時,四位學生針對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提出
自己的看法,下列哪一個學生的見解最正確?(A)天天:
棉花大量輸出至英國,威脅英國經濟與財政(B)宗祐:英
國想占據臺灣作為貿易據點(C)曉熙:英國欲改善貿易限
制,藉禁煙衝突發動戰爭(D)雪芙:英國以天朝上國自居
,因跪拜禮節而備感羞辱。
4. 清朝咸豐年間,霍小賈與英國的外商公司在生意上產生
糾紛,小賈想要透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卻遭到
官府的拒絕。請問:官府拒絕處理的理由為何?(A)與外
國戰爭不斷,無暇顧及(B)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C)中國必
須與英國協定關稅(D)清朝與英國沒有邦交關係。
5. 中國近代的名人魯迅曾說:「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請
問:上文中的「大的鞭子」所指的是哪一場戰爭,刺激
清朝第一場改革運動?(A)甲午戰爭(B)英法聯軍(C)鴉片戰
(D)八國聯軍。
6. 政霆在電視劇上海灘看到「巡捕房」這個特殊單位。查
詢得知巡捕房如同警察局一樣負責維護轄區內的治安。
雖然設立在中國境內,卻只受西方政府管轄。但巡捕房
只能在租界區內活動,離開租界等於踏入中國領土,無
權逮捕任何人。請問:歐美列強得以在中國設立租界是
自何時開始?(A)甲午戰爭後(B)八國聯軍後(C)英法聯軍後
(D)鴉片戰爭後。
7. 孟熙參觀歷史博物館的特展,會場中主要展出恭親王奕
訢、李鴻章等人的畫像、同文館翻譯的書籍及總理衙門
的公文等展覽品。請問這項特展的主題應為下列何者?
(A)鴉片戰爭的戰敗(B)自強運動的改革(C)英法聯軍的侵略
(D)戊戌變法的推動。
8. 蝙蝠俠在報上讀到一段文字:「隨著午夜鐘聲響起,香
港在歷經 150 多年的殖民統治後,終於在西元 1997 6
30 日回歸中國。」請問:香港最早割讓給外國與下列
哪個史實的關係最為密切?(A)英法聯軍(B)《南京條約》
簽訂(C)甲午戰爭(D)《辛丑和約》簽訂。
9. 近代史中,日本自 1860 年代開始奮發圖強,短短 70 幾年
勢力擴張近 20 倍,朝鮮、中國東北、華北、越南、印尼
、緬甸等地皆為日本所控制。試問:促成 1860 年代日本
崛起的關鍵因素為何?(A)開港通商後,日本打入全球貿
易圈(B)黑船事件後,日本結束天朝體制(C)明治天皇時期
,日本積極西化改革(D)甲午戰勝後,日本壓榨中國獲得
極大利益。
10. 近代中國跟日本有許多相似的命運,皆被迫打開閉關自
守,也陸續推動革新運動。請問:有關近代中國與日本
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皆在閉關時不許所有外國人
進入本國(B)皆被英國打開大門(C)皆進行西化運動(D)皆在
19 世紀改革後成為強國。
11. 某一布告中提到:「國際公法規定,若割讓土地無法被
當地人民所接受,則該約便無法成立,外國已有前例可
循。若各國能仗義執言,使臺灣歸還大清,臺民願以所
有利益回報。」此布告最早可能出現於下列何時?(A)
馬關條約》簽訂後(B)牡丹社事件發生時(C)《南京條約》
簽訂時(D)八國聯軍爆發時。
12. 西元 1898 年的某日,北京路上號外響徹街頭,號外上用
標題寫著:「慈禧太后臨朝垂簾聽政,皇帝被幽禁於瀛
臺,康梁已不見蹤影,朝廷全力緝拿中……。」請問:
此份號外的內容所指何事?(A)戊戌政變(B)明治維新(C)
戌變法(D)自強運動。
13. 耀祖是清末的讀書人,他難過的說:「我好不容易獲得
了舉人的功名,一直在等待三年後考上進士的機會,沒
想到現在沒有機會參加考試了,我當官的美夢也瞬間破
滅了,我也只能去新式學堂念書,學習洋文與西方科技
,跟上時代潮流的改變。」請問:科舉的廢除與何事有
關?(A)立憲運動採取新式教育制度(B)戊戌變法設立新式
教育機構(C)庚子後新政的推動(D)實行自強運動的緣故。
14. 「八國聯軍期間,甲國趁機進入東北全境,企圖染指朝
鮮,引起乙國的不滿。而乙國經過多年備戰,實力明顯
增強,決心在中國東北地區捲土重來,建立東北亞霸權
。」上文中甲、乙國分別為何?(A)俄國、日本(B)英國、
日本(C)俄國、美國(D)英國、法國。
15. 清末,立憲派人士熱衷於請願推廣立憲制度,隨後清廷
也下詔立憲,但卻無法抵擋革命風潮挽回民心,反而加
速革命成功。請問:導致此結果的主要原因為何?(A)
國聯軍失敗,戰債負擔沉重,無法推展(B)軍隊不支持憲
法,發動兵變全力阻止(C)皇族內閣的出現,讓大眾認為
清廷無心改革(D)西方列強以武力阻止清廷立憲。
16. 康有為曾上奏:「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
亡。…以皇上之明,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
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請問:康有為所謂的「變
」,是指在哪一方面的變革?(A)船堅炮利(B)宗教信仰(C)
政教制度(D)思想文化。
17. 清末一位學者受日俄戰爭的啓示,認為一個亞洲小國可
以打敗歐洲帝制大國的原因是政治體制的不同,因此針
對當時中國的危局,這位學者最可能採取何種行動?(A)
參與革命推翻滿清(B)加入義和團習拳抵禦外侮(C)建議清
廷實施憲政(D)購買西式槍砲彈藥抗敵。
18. 余薇要上臺報告「慈禧太后與清末的國運」。請問:下
列哪一事項應該會出現在她這份報告中?(A)成立總理衙
門,獲得一致好評(B)八國聯軍結束後,推動庚子後新政
以挽回人心(C)主導《南京條約》的簽訂,促使中國開港
通商(D)發動戊戌政變,成為推翻立憲運動的主謀。
19. 鴉片戰爭後,英國屢次向清廷提出修改條約的要求,主
要的原因有下列哪幾項? ()清朝賠款不足()未能達到
全部開放通商的目的()英國軍隊不能駐兵在中國()
使不能入駐北京。(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20. 古代中國對於婦女有著諸多禮教上的束縛,而這樣的現
象,到了晚清有明顯的改變,其原因為何?(A)傳教士透
過報紙等宣揚新思想(B)列強透過條約強力要求(C)清末戊
戌變法、庚子後新政等改革中提及(D)利瑪竇在中國大力
提倡女權運動。
21. 今日媒體以網路媒體最盛,報業在網路事業的衝擊下逐
漸沒落,不過在網路流行以前,報紙在新聞媒體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請問:中國報業的發展始於晚清,下列何
者不是當時這些報刊所產生的影響?(A)有助於政府控制
思想 (B)帶動城市庶民文化的發展(C)增進人民對公眾事
務的關心(D)有助於引進西方新思潮。
22. 上海從近代以來就是一座高度發展的現代化都市,聶導
如果要拍攝一部以民初上海為背景的電影,下列哪一情
節不宜列入?(A)場景布置:電燈、電報、自來水(B)有錢
人享受吃西餐、喝咖啡的生活(C)街上洋樓林立,汽車、
人力車穿梭其間(D)大學生辮髮儒服,於校園討論新知。
23. 19 世紀中期,某國將領培里率領戰艦東來日本,日本人
第一次見到這種大型黑色鐵甲軍艦,大為震驚,在某國
船堅砲利的脅迫下,幕府接受了培里的要求。有關此事
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是指牡丹社事件(B)黑船隸
屬英國(C)日本最後決定實施鎖國政策(D)間接促成日本的
明治維新。
背面尚有試題
24. 以下四位洋人曾在不同時間先後到過中國,請從他們的
發言判斷最早到中國的應是何者?(A)洛基:中國剛跟我
國訂購新式鐵甲艦,賺了不少軍火錢呢!(B)阿凡達:當
時我到臺灣做生意,發現臺灣已經隸屬日本了。(C)浩客
:聽聞我國攻入中國首都,光緒皇帝倉皇出逃了。(D)
賓:有次在租界打傷當地人,幸好我國剛跟中國簽約,
找領事解決就沒事了。
25. 晚清西方思潮不斷輸入中國,衝擊著傳統中國社會的價
值觀,造成許多觀念的轉變,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當
時的現象?(A)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興辦女子學校
(B)奉父母之命結婚→自由戀愛(C)傳統男尊女卑→提倡男
女平等(D)強調個人權利→重視家族利益。
26. 日本在 19 世紀後期,國力逐漸增強,展開一連串擴張行
動。請問:下列何者不是日本對外侵略的史實?(A)與中
國爆發甲午戰爭(B)併吞琉球(C)併吞俄國(D)殖民臺灣。
27. 《萬國公報》被視為晚清在中國發行最久,影響最大的
一份刊物,這份刊物論點受到當時新潮婦女們的青睞。
其中最可能發表下列何種言論?(A)讓女性纏足,以尋求
未來嫁入好人家(B)讓女性不拋頭露臉,遵守三從四德(C)
讓女性練習操持家務,甘為家庭付出(D)讓女性接受新式
教育,謀求外出工作機會。
28. 傑森於 1900 年以記者的身分,隨著八國聯軍來到中國。
在這次的隨軍過程中,他留下關於此次戰爭的紀錄。請
問:下列何者應該是他報導中會出現的內容?(A)當時清
帝國尚未有辦理外交的現代機構,聯軍在交涉時備感困
(B)聯軍到中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在當地的僑民,不讓
他們受到義和團的迫害(C)聯軍代表在北京覲見咸豐皇帝
,商討善後事宜(D)此時中國民眾,對於實施多年的科舉
制度遭到廢除,議論紛紛。
29. 「義和團在各地燒教堂、殺洋人,並到處毀壞鐵路及電
線桿等洋物,北京城籠罩在恐怖的殺戮氣氛中…」請問
:上述義和團的行徑最終造成何種影響?(A)清朝簽署《
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B)引發英法聯軍攻陷北京,
入京獵奪財寶(C)清朝簽署《辛丑和約》,付出巨額賠款
(D)慈禧太后仿效西方制度,推行戊戌變法。
30. () 、圖()是清末
某兩個時期的對外通商
港埠圖。請問:由圖
()至圖(),中間經
歷哪一場戰爭?(A)
片戰爭(B)英法聯軍(C)
八國聯軍(D)甲午戰爭
() ()
31. 「在中國近代史上,此處的租界
開闢最早,經濟的發展十分快速
,對周邊地區的近現代歷史發展
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人接
觸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請問:上述的城市應該是指圖
()中的何處?(A)(B)(C)
(D)丁。
()
32. 西元 1894 年,中日間爆發甲
午戰爭,清廷的戰敗,使得
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
丈,中國面臨列強鯨吞蠶食
的局勢更加惡劣。請問:甲
午戰爭是因為圖()中哪一區
的問題所引起的?(A)(B)
(C)(D)癸。
()
33. ()是清末自英國輸入某
商品的數量統計圖。請問:
清廷面對此項商品的輸入,
採取什麼樣的因應行動?結
果又如何?(A)將該商品收
歸國營,減少白銀外流(B)
派遣專人進行查禁,引爆鴉
片戰爭(C)與英商協議進口
數量,平衡貿易逆差(D)
勵商品大量進口,解決糧食
不足問題。
▲圖()
▲圖()
二、題組題:請閱讀下列資料後回答問題
【題組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國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率
領使團到中國,攜帶豐盛的禮物,以補祝賀乾隆八十大壽為
名,嘗試打開中國的大門,爭取較好的商業條件,甚至希望
能在中國設置使館,割讓或租借港口。不過,這次中英第一
次正式的外交接觸卻多被視為徹底失敗,馬戛爾尼只短暫地
跟乾隆見過兩次面後便被指示離開,沒有達到原來設定的目
標。
關於這次中英外交史上重要的開端,不少史學家曾作
過深入研究,從不同角度去探討使團失敗的原因。在過去,
主流論述認為,清廷錯誤地把這些國際間互訪的正常外交活
動視為蠻夷藩屬要到清帝國朝貢的舉措,導致使團失敗而回
。而覲見乾隆時的叩拜禮儀問題被認定為最關鍵的因素。大
部份歷史家批評乾隆堅守閉關政策,以保護主義拒絕與西方
接軌,愚昧地放棄了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機會,這甚至被視為
導致後來某場戰爭的遠因。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認
為這次中英相遇是兩個不同文化觀念的帝國一次正面交鋒和
衝突,乾隆拒絕英國人的貿易要求並不是出於頑固、保守或
封閉的心態,而是因為其他經濟及政治方面的考慮,更有人
強調乾隆並不是閉關自守的君主;他拒絕馬戛爾尼的要求,
其實是洞悉其奸,看破馬戛爾尼來華的政治陰謀。
摘錄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63
35. 如文中所述,英國派遣使節團來華的目的,主要是想改
善通商限制。請問:當時外商來華經商面臨什麼問題?
(A)雖然英國領事可以協助外商,但是幫助有限(B)貿易港
口僅限泉州(C)只能透過公行與中國進行貿易(D)英國租借
香港,從香港與各地進行貿易。
36. 文中提到,大部份歷史家批評乾隆堅守閉關政策,以保
護主義拒絕與西方接軌,愚昧地放棄了中國走向近代化
的機會,這甚至被視為導致後來某場戰爭的遠因。請問
:因此導致哪一戰爭的發生?(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
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題組二】清末大臣李鴻章晚年曾感嘆說:「我辦了一輩子
的事,練兵、海軍,都是紙糊的老虎,從未能大刀闊斧的辦
理。」李鴻章將衰敗的清帝國形容是一間破屋,而他不過是
一個用紙片裱糊破洞的工人。如果破洞是小風、小雨造成的
,他還可隨時修補,但是突如其來的強風豪雨, 則讓他措
手不及,既無法事先防範也無力修補。
摘錄自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37. 關於李鴻章的紙糊工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全國上
下齊心推動(B)中國因此得以維繫天朝體制(C)改革內容包
含器物和制度層面(D)引進技術,有助於中國現代化。
38. 短文中提到突如其來的強風豪雨,讓李鴻章來不及且無
力修補破屋,請問:這場強風豪雨指的是下列哪一場戰
爭?(A)甲午戰爭(B)英法聯軍(C)八國聯軍(D)鴉片戰爭。
【題組三】西元 1900 年,中國北方的外國人遭到追殺,光
是在北京,就有十一個國家的外國人被圍困在外國使館區。
這群背景相異的外國人,為了求生存而被迫合作。外交官、
傳教士、學者、海關官員、軍人、新聞記者,一起構築防禦
工事、堆沙包、滅火、用米和螺肉煮成難吃的大雜燴。後來
成為美國總統的赫伯特•胡佛,當時是在中國工作的採礦工
程師,他的夫人璐•胡佛驚奇地說:「有史以來,從未有過
這麼多不同國籍的人一起投入軍事行動。」這是國際合作的
創舉,是聯合國維安行動的雛形,在當時世界各國緊張敵對
的情勢下顯得相當突出。
39. 西元 1900 年,中國北方的外國人遭到追殺的原因為何?
(A)義和團民高喊扶清滅洋(B)國人不滿使節覲見皇帝未行
跪拜禮節(C)列強於戊戌政變後干預中國內政(D)走私鴉片
引發國人反彈。
40. 「這是國際合作的創舉,是聯合國維安行動的雛形。」
而在中國,這個行動被稱為什麼?(A)八國聯軍(B)英法聯
(C)甲午戰爭(D)鴉片戰爭。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