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彰化縣溪湖國中 109 學年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科考試卷 二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1-20 每題三分,21-40 每題兩分
1. ( )清朝中葉以後,西方人對中國物品需求擴增,因為
下列哪項原因,使雙方貿易產生衝突? (A)清朝
向外國人抽取高額稅金 (B)中國人抵制外來商品
(C)清朝自認天朝上國,設下貿易限制 (D)清朝與
外國為爭奪藩屬版圖而開戰。
2. ( )附圖是十九世紀中國與甲國的貿易圖,從圖中內容
判斷,甲國應是下列何者? (A)法國 (B)英國
(C)美國 (D)俄國。
3. ( )歷史老師說:「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馬加爾尼
來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最後任務卻
失敗了。」請問:最後任務未達成的原因為何?
(A)跪拜禮儀的爭議 (B)朝貢物品不符中國需求
(C)清朝不願開放海禁政策 (D)清朝需要西方的
商品。
4. ( )清道光年間,英國認為清朝傷害商業利益,派軍入
侵廣州爆發戰爭,清朝戰敗後雙方簽訂條約,除了
賠款,還割讓香港,開放五口通商。請問:上文中
的商業利益為何? (A)清朝不賣茶葉給英國
(B)清朝焚毀英國所販賣鴉片 (C)清朝不准英船進
入長江流域 (D)清朝加重來自英國商品關稅。
5. ( )道光 22 年,清朝因戰爭失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
約》,被迫開放通商口岸。請問:當時開放通商的
港口位於哪個區域? (A)長江口以南沿海地區
(B)長江沿岸內陸地區 (C)臺灣西部沿岸 (D)黃
河口以北沿海地區。
6. ( )十九世紀以來,英國走私鴉片進入清朝,大臣林則
徐主張嚴禁鴉片。請問:他堅持嚴禁的理由為何?
(A)鴉片售價太高昂,民眾消費不起 (B)清朝有自
產鴉片,影響本國鴉片銷售 (C)鴉片進口會使許
多人民失業 (D)白銀外流與影響人民的健康。
7. ( )清朝官員說:「外國人欺人太甚,在我國犯罪卻不
能以我國法律審判,這樣他們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
嗎?」請問:以上應該是清朝允許外國人有什麼權
利? (A)協定關稅 (B)朝貢貿易 (C)五口通商
(D)領事裁判權。
8. ( )英國官員說:「我們跟清朝貿易量十分龐大,如果
能取得□□的權利,就可以減少貨物進口時需繳納
的費用。」請問:這位英國官員提到的是什麼權利?
(A)領事裁判權 (B)協定關稅 (C)五口通商
(D)割讓香港。
9. ( )清朝時期,外國勢力在中國的活動範圍原本只限於
沿海地區。但自何時開始,外國勢力就逐漸進入內
地? (A)鴉片戰爭之後 (B)英法聯軍之後
(C)英國遣使來中國後 (D)《南京條約》簽訂之後。
10. ( )英法聯軍進攻清朝,使清朝遭遇重大損失。關於英
法聯軍戰爭的背景,下列何者正確? (A)要求開
放五口通商 (B)要求割讓台灣與澎湖 (C)要求全
面開放通商 (D)要求中國割讓東北領土。
11. ( )清朝開始建造北洋艦隊,各地建設鐵路等,生產武
器與派遣幼童出國留學。請問:這是在何時出現的
情景? (A)英法聯軍期間 (B)自強運動期間
(C)鴉片戰爭期間 (D)乾隆年間。
12. ( )清朝大臣說:「日本企圖太明顯,假藉朝鮮內亂時
出兵,目的要併吞此地,看來我國與日本一戰是不
可避免了。」請問:大臣所說的「不可避免一戰」,
指的是何者?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牡丹社事件 (D)甲午戰爭。
13. ( )自強運動和戊戌變法都是受對外戰爭失敗,割地賠
款的刺激而產生,兩者因果配對何者正確?
(A)甲午戰爭→自強運動,清法戰爭→戊戌變法
(B)鴉片戰爭→自強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C)英法聯軍→自強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D)英法聯軍→自強運動,鴉片戰爭→戊戌變法。
14. ( )甲午戰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知識分子
深感痛心,號召各地舉人一同上書」,陳述對於國
家的改革意見。請問:當時號召共同上書的是誰?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劉銘傳 (D)康有為。
15. ( )「此改革運動中,將政府冗官冗員撤除,使行政效
率提升,但守舊人士反對,最終未達成理想。」請
問:上述應該是哪項改革運動?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明治維新 (D)皇民化運動。
16. ( )戊戌變法僅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參與新政者不是
被逮捕或被處死,便是被迫逃往海外。請問:導致
新政失敗的主因為何? (A)軍事革新不符合實際
需求 (B)地方督撫各自為政 (C)外國勢力的干預
(D)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17. ( )此團體為山東習武組織,被山東巡撫用來抗衡教
會、威嚇教民脫離教會。在各國壓力下被清廷取
締,乃轉移至天津北京等地。這個組織為何?
(A)天地會 (B)耶穌會 (C)義和團 (D)皇族內閣。
18. ( )「當時北京城混亂,各國軍隊進駐,燒殺擄掠無所
不為。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逃出首都,轉往西安避
難。」請問:老師所講述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甲午戰爭 (D)清
法戰爭。
19. ( )清末人士在日俄戰爭後說:「日本的勝利和俄國的
失敗,是□□□□的勝利和專制主義的失敗。」□
所指的是下列何者? (A)共產主義 (B)立憲主
義 (C)社會主義 (D)三民主義。
20. ( )隋代以來實施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有促進社會階
層流動的好處,但明清以來漸趨僵化,不利士人思
想開創。請問:科舉制度於哪個時期廢除?
(A)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百日維新
(D)自強運動。
21. ( )清朝政府在知識分子要求下,派遣大臣出國考察各
國憲政,希望吸取外國經驗,進一步改革。請問:
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倡議實施憲政,是受到什麼樣刺
激而起的? (A)八國聯軍 (B)英法聯軍 (C)日
俄戰爭 (D)甲午戰爭。
22. ( )十九世紀中期後,各國在中國通商口岸劃定「租界
區」。區內出現特殊現象,與其他口岸差別很大。
請問:哪個現象會對清朝政府造成最大困擾?
(A)自來水、電話、電燈等出現 (B)傳教士在此
進行宣教 (C)各國辦理銀行,推動商業貿易
(D)外國人在此不受中國政府管轄。
23. ( )清朝末年上海就已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
口。請問:上海之所以成為清末的通商口岸,是因
為下列哪個條約? (A)《北京條約》 (B)《天津
條約》 (C)《南京條約》 (D)《馬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