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八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72.64 KB
頁數
2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06,离现在 4 29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溪湖國中 109 學年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科考試卷 二年 ___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1-20 每題三分,21-40 每題兩分
1. 清朝中葉以後西方人對中國物品需求擴增因為
下列哪項原因,使雙方貿易產生衝突? (A)清朝
向外國人抽取高額稅金 (B)中國人抵制外來商品
(C)清朝自認天朝上國,設下貿易限制 (D)清朝與
外國為爭奪藩屬版圖而開戰。
2. 附圖是十九世紀中國與甲國的貿易圖從圖中內容
判斷,甲國應是下列何者? (A)法國 (B)英國
(C)美國 (D)俄國。
3. 歷史老師說:「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馬加爾尼
來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最後任務卻
失敗了。」請問:最後任務未達成的原因為何?
(A)跪拜禮儀的爭議 (B)朝貢物品不符中國需求
(C)清朝不願開放海禁政策 (D)清朝需要西方的
商品。
4. 清道光年間英國認為清朝傷害商業利益派軍入
侵廣州爆發戰爭清朝戰敗後雙方簽訂條約除了
賠款還割讓香港開放五口通商請問上文中
的商業利益為何? (A)清朝不賣茶葉給英國
(B)清朝焚毀英國所販賣鴉片 (C)清朝不准英船進
入長江流域 (D)清朝加重來自英國商品關稅。
5. 道光 22 年,清朝因戰爭失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
約》被迫開放通商口岸請問當時開放通商的
港口位於哪個區域? (A)長江口以南沿海地區
(B)長江沿岸內陸地區 (C)臺灣西部沿岸 (D)
河口以北沿海地區。
6. 十九世紀以來英國走私鴉片進入清朝大臣林則
徐主張嚴禁鴉片請問他堅持嚴禁的理由為何?
(A)鴉片售價太高昂,民眾消費不起 (B)清朝有自
產鴉片,影響本國鴉片銷售 (C)鴉片進口會使許
多人民失業 (D)白銀外流與影響人民的健康。
7. 清朝官員說:「外國人欺人太甚,在我國犯罪卻不
能以我國法律審判這樣他們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
嗎?」請問以上應該是清朝允許外國人有什麼權
利? (A)協定關稅 (B)朝貢貿易 (C)五口通商
(D)領事裁判權。
8. 英國官員說:「我們跟清朝貿易量十分龐大,如果
能取得□□的權利就可以減少貨物進口時需繳納
的費用請問這位英國官員提到的是什麼權利?
(A)領事裁判權 (B)協定關稅 (C)五口通商
(D)割讓香港。
9. 清朝時期外國勢力在中國的活動範圍原本只限於
沿海地區但自何時開始外國勢力就逐漸進入內
地? (A)鴉片戰爭之後 (B)英法聯軍之後
(C)英國遣使來中國後 (D)《南京條約》簽訂之後
10. 英法聯軍進攻清朝使清朝遭遇重大損失關於英
法聯軍戰爭的背景,下列何者正確? (A)要求開
放五口通商 (B)要求割讓台灣與澎湖 (C)要求全
面開放通商 (D)要求中國割讓東北領土。
11. 清朝開始建造北洋艦隊各地建設鐵路等,生產武
器與派遣幼童出國留學請問這是在何時出現的
情景? (A)英法聯軍期間 (B)自強運動期間
(C)鴉片戰爭期間 (D)乾隆年間。
12. 清朝大臣說:「日本企圖太明顯,假藉朝鮮內亂時
出兵目的要併吞此地看來我國與日本一戰是不
可避免了請問大臣所說的「不可避免一戰」
指的是何者?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牡丹社事件 (D)甲午戰爭。
13. 自強運動和戊戌變法都是受對外戰爭失敗割地賠
款的刺激而產生,兩者因果配對何者正確?
(A)甲午戰爭→自強運動,清法戰爭→戊戌變法
(B)鴉片戰爭→自強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C)英法聯軍→自強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D)英法聯軍→自強運動,鴉片戰爭→戊戌變法。
14. 甲午戰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知識分子
深感痛心號召各地舉人一同上書」陳述對於國
家的改革意見請問當時號召共同上書的是誰?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劉銘傳 (D)康有為。
15. 「此改革運動中,將政府冗官冗員撤除使行政效
率提升但守舊人士反對最終未達成理想
問:上述應該是哪項改革運動?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明治維新 (D)皇民化運動。
16. 戊戌變法僅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參與新政者不是
被逮捕或被處死便是被迫逃往海外請問導致
新政失敗的主因為何? (A)軍事革新不符合實際
需求 (B)地方督撫各自為政 (C)外國勢力的干預
(D)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17. 此團體為山東習武組織,被山東巡撫用來抗衡教
會、威嚇教民脫離教會。在各國壓力下被清廷取
締,乃轉移至天津北京等地。這個組織為何?
(A)天地會 (B)耶穌會 (C)義和團 (D)皇族內閣。
18. 「當時北京城混亂,各國軍隊進駐燒殺擄掠無所
不為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逃出首都轉往西安避
請問老師所講述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甲午戰爭 (D)
法戰爭。
19. 清末人士在日俄戰爭後說「日本的勝利和俄國的
失敗□□□□的勝利和專制主義的失敗
所指的是下列何者? (A)共產主義 (B)立憲主
(C)社會主義 (D)三民主義。
20. 隋代以來實施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有促進社會階
層流動的好處但明清以來漸趨僵化不利士人思
想開創。請問:科舉制度於哪個時期廢除?
(A)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百日維新
(D)自強運動。
21. 清朝政府在知識分子要求下派遣大臣出國考察各
國憲政希望吸取外國經驗,進一步改革請問:
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倡議實施憲政是受到什麼樣刺
激而起的? (A)八國聯軍 (B)英法聯軍 (C)
俄戰爭 (D)甲午戰爭。
22. 十九世紀中期後各國在中國通商口岸劃定「租界
區」區內出現特殊現象與其他口岸差別很大。
請問:哪個現象會對清朝政府造成最大困擾?
(A)自來水、電話、電燈等出現 (B)傳教士在此
進行宣教 (C)各國辦理銀行,推動商業貿易
(D)外國人在此不受中國政府管轄。
23. 清朝末年上海就已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
請問上海之所以成為清末的通商口岸是因
為下列哪個條約? (A)《北京條約》 (B)《天津
條約》 (C)《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2
24. 《新民叢報》是梁啟超流亡日本後籌辦,初期介紹
西方政治體制、支持變法維新、抨擊清政府為主;
後期改為保皇立憲反孫文革命的立場請問
啟超為何流亡日本? (A)抨擊清政府 (B)
持民主革命 (C)支持立憲 (D)戊戌變法失敗。
25. 一位晚清的知識分子希望獲得西方政治經濟等
新知以推動政治革新請問他應該透過哪些方式
可能達到目的? (A)到通商口岸閱讀報紙書籍
(B)努力讀書考上科舉 (C)到上海體驗賽馬文化
(D)信仰基督教成為虔誠教徒。
26. 「秋瑾出生於官宦之家奉父母之命嫁與富家子弟
對於婚姻生不滿意的她不顧家人反對前往外國
留學從上文敘述中我們可以判斷秋瑾是哪時
代的人物? (A)宋代初期 (B)元代末年 (C)
代初期 (D)清代末期。
27. 附圖為中國某次戰爭的路線圖在這場戰爭中
朝再次慘遭敗績,並簽訂另一個不平等條約。請
問:由圖中可判斷這應該是哪場戰爭? (A)鴉片
戰爭 (B)八國聯軍 (C)英法聯軍 (D)甲午戰爭
28. 西元 1910 年四川省勸諭婦女放足白話告示提到:
「從前未禁纏足,以天足為醜。現在人人都是天
個個以纏足為醜爾等再不放足真是不知自
醜。」此種風氣形成以後可能帶來的改變為何?
(A)女性獲得外出就業的機會 (B)男女從此獲得
平等地位 (C)女性在家庭中扮演溫順角色
(D)女權因此獲得法律保障。
29. 一份報紙上的標題為1997 香港大限」表示中國
在西元 1997 年收回香港,使香港回歸中國統治。
請問最早香港地區的割讓與下列哪個事件有關?
(A)英法聯軍爆發 (B)鴉片戰爭爆發 (C)清廷禁
(D)清廷派留學生出國。
30. 皓偉回憶:「六歲被清朝選派出國留學,是第一批
派遣的留學生在外國先學習語文之後專攻新式
武器製造在國外才了解到中國武器與西方差異性
有多大當時心想一定要技術帶回請問:
皓偉應該是在什麼時候出國的? (A)清法戰爭期
(B)鴉片戰爭以前 (C)自強運動期間 (D)
法聯軍以前。
31. 清光緒 20 年,清朝與日本發生甲午戰爭,下列有
關甲午戰爭的敘述何者有誤? (A)為了朝鮮的
宗主權而戰 (B)戰後清朝答應承認琉球自主
(C)臺灣與澎湖在戰後被割讓給日本 (D)戰後中
日簽訂《馬關條約》。
32. 「清代末期通商口岸出現由外國資本設立的工廠,
設廠數量愈來愈多中國勞工被剝削就更嚴重
品又傾銷中國市場,等於一頭羊被剝了兩層皮。」
請問:書中所述內容與下列何者有關? (A)甲午
戰爭 (B)英法聯軍 (C)八國聯軍 (D)鴉片戰爭
33. 英法聯軍之役後開放外人可至中國內地遊歷與傳
使外國人的勢力更加深入中國內地在文化差
異與宗教衝突底下,終於引發了什麼樣的事件?
(A)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甲午戰爭
(D)義和團拳亂。
34. 少卿為清代末年的知識分子他熟讀四書五經
望藉由考取進士踏入仕途以施展經世濟民的抱
負。沒想到在清末的改革浪潮中,科舉竟被廢除
了。眼見如此少卿只好順應潮流開始學習西學
與英語以便吸收新知請問少卿遇到的變革應
為下列何者? (A)自強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立憲運動 (D)戊戌變法。
35. 「中國在改革浪潮的壓力下決定成立新內閣組織
內閣組織的成員一共 13 人,但是滿洲貴族占了 9
人,漢族官僚卻僅 4人,而滿洲貴族中皇族又占 7
請問書中所描述的應該是哪件事的情形?
(A)庚子後新政的新政治體制 (B)自強運動的專
責對外機構 (C)戊戌變法期間成立的新組織
(D)立憲運動中皇族內閣的情景。
36. 經常聽到古裝劇中對女性提出「三從四德(德顏容
)」的規範。對於這樣的觀念,下列的說明何者
為正確? (A)三「從」之一指的是要遵循家中母
親的指示 (B)婦功指的是女子生育的功能 (C)
從四德的概念一直到清末都不曾被撼動 (D)三從
四德是古代要求女子順從溫婉。
37. )清光緒 21 年,康有為與其他舉人共一千餘人聯合
上書皇帝,要求「拒和、遷都、再戰、變法」。請
這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對下列哪個條約的憤怒所
致?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某國思想家的言論:
作為當今之策,我國不應猶豫,與其坐等鄰國的開明,共同振
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對待支那(中國)
朝鮮的方法,也不必因其為鄰國而特別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
對他們的態度方式對付即可。要從內心謝絕亞細亞東方的壞朋友。
38. 上述為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澤諭吉發表的〈脫亞
論〉主張日本應放棄中華思想和儒教精神吸收
學習西洋文明請問他的思想何時受到政府重視?
(A)大化革新 (B)自強運動 (C)明治維新 (D)甲申
政變
資料一:梁啟超的變法通議˙論女學:
「我認為國家積弱的根本,是因為中國婦女多半不受教育,故婦女
受教育與否關係到國家強弱之根本。」
資料二:傳教士林樂知
「凡奉基督教而立國者,必興辦女學以成就女子,使女人得以各就
其所能獲得適切的發展,成為有用之才,更可能勝於男人,表明女
子亦為可敬可重之人。
39. 根據資料一,梁啟超提倡中國女性受教育的主張,
是基於哪一觀點而提出? (A)重視孝道倫理觀
念, (B)要求遵守三從四德 (C) 傳宗接代觀念
(D)強國保種,使國家富強。
40. 根據資料二西方傳教士對於興女學受教育是基於
哪一觀點而提出?
(A) 生育下一代的優生觀念 (B)發揮才能提升女性
地位 (C)女子無才便是德 (D)女性需貞節守寡。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