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09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段考二年級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班 座號:__ 姓名:_______
※單一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題每題2分
1. 宋代和其他中國傳統朝代比起來國力較弱,外患不斷,最
後甚至皆被異族所滅。請問北宋和南宋分別亡於哪一異族
?(A)匈奴、女真 (B)蒙古、女真 (C)女真、蒙古 (D)
契丹、蒙古
2. 17世紀時,日本的江戶幕府限制西方人在日本的活動,只
允許兩個特定國家的商船可至日本進行貿易,請問是哪兩
個國家?(A)中國、菲律賓 (B)西班牙、葡萄牙 (C)印尼、
英國 (D)中國、荷蘭
3. 在蒙古人統治的範圍內,以相對寬鬆的多元文化政策處理
民族議題,也允許歐洲人可以在朝廷任官和通婚等。而當
時政府將收稅的職務大多交給何種階級的人負責?(A)蒙
古人 (B)色目人 (C)漢人 (D)南人
4. 清代時,除了耕種稻米的水田之外,也有許多山坡地及旱
地用來種植從美洲傳入的耐旱作物,舒緩明代中期以來糧
食不足的問題。請問下列何者並非上述的耐旱作物?(A)
芋頭 (B)玉米 (C)番薯 (D)馬鈴薯
5. 明朝中期與清朝初期,中國政府都曾經禁止人民海上活動
以及實施海禁政策,請問明、清兩代實施海禁政策分別是
為了防範什麼對象而有的作為?(A)流寇、契丹人 (B)蒙
古、女真人 (C)倭寇、鄭氏政權 (D)流寇、西方傳教士
6. 康熙皇帝與他的子孫積極擴張版圖,開創清朝最強盛的一
段時期。請問下列何地並非清朝時納入版圖的地區?(A)
新疆 (B)西藏 (C)臺灣 (D)日本
7. 明末發生大規模的災民與饑兵到處劫掠的事件,導致明朝
最後一位皇帝自殺,明朝也因而滅亡。請問此亂事為何?
(A)流寇之亂 (B)倭寇之亂 (C)宦官之亂 (D)靖康之禍
8. 綵瑩發現一本現代重新印刷的古籍,內容記有活字版印刷
術、石油、磁偏角等技術及觀念,請問此書最早可能於何
時出版?(A)隋朝 (B)唐朝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9. 自新航路發現之後,各地經貿聯繫逐漸增強,歐洲商人紛
紛來到亞洲進行貿易,而在十六至十八世紀時,在東亞大
多以什麼物品當作貿易的交易工具?(A)黃金 (B)紙鈔
(C)銅錢 (D)白銀
10. 禕畢是13世紀時生活於泉州的人,他家已在泉州住了好幾
代,請問下列何者不可能是他的遭遇?(A)因為優秀的理財
能力而成為財政大臣 (B)飽受種族歧視之苦 (C)他的祖
先可能曾經被南宋統治 (D)在港口見到歐洲商人
11. 明朝時,曾有位傳教士來到中國,為了傳教,他學習中國
語言、讀儒家經典,也為了與知識分子拉近距離而穿儒服
,當時的皇帝允許他可在北京設立教堂傳教。請問這位傳
教士是下列何人?(A)徐光啟 (B)利瑪竇 (C)湯若望
(D)豐臣秀吉
12. 玅寧到菲律賓旅遊時,他發現馬尼拉有一處是有異國風情
的王城區,請問他在王城區所看見的建築物,大多是什麼
國家的風格?(A)西班牙 (B)英國 (C)荷蘭 (D)葡萄牙
13. 明中葉以後,隨著歐洲新航路的開拓,越來越多的傳教士
東來傳教,請問當時來華傳教的主要是哪個組織的傳教士
?(A)路德教派 (B)清教徒 (C)耶穌會 (D)長老教會
14. 現今東南亞地區有許多華僑,請問此事與下列何者最為相
關?(A)蒙古西征 (B)滿洲族建國 (C)利瑪竇來華 (D)
鄭和下西洋
15. 宋真宗在位期間時,北宋的對外關係出現重大變化,請問
是下列何者?(A)結交西域各國對抗北方的游牧民族 (B)
以和親政策換取和平 (C)取得天可汗的尊稱 (D)以金錢
換取國境北方的多年和平
16. 明朝長期面臨許多外患的侵擾,請問明初東南沿海的外患
以及明中期後的北方外患分為下列何者?(A)倭寇、穆斯林
(B)穆斯林、蒙古人 (C)倭寇、女真族 (D)女真族、幕府
17. 蒙古西征後,打通東西方的貿易交流道路,蒙古為了有效
統治各地,於是設立了□□,提供往來的商旅或官員可稍
作歇息,亦有助於訊息的傳遞。請問上文所述的□□所指
為何?(A)驛站 (B)長城 (C)清真寺 (D)巿舶司
18. 綺慈看見一首宋詞,詞的內容如下:「……靖康恥,猶未
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
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請問這首詞的作者應為
何人?(A)朱熹 (B)岳飛 (C)鐵木真 (D)趙匡胤
19. 過去蒙古族曾建立蒙古帝國,版圖十分遼闊。下列有關蒙
古族以及蒙古帝國的敘述,何者正確?(A)鐵木真滅亡南宋
後建蒙古國 (B)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建立元朝 (C)忽必
烈和繼位者陸續發動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國 (D)北宋末
期,鐵木真統一各部族,建立蒙古帝國
20. 宋元時期,中國三大發明傳入西方,請問下列何者並非當
時西傳的技術及影響?(A)火藥西傳改變了戰爭的型態
(B)指南針促進航行技術改革 (C)印刷術促進知識的傳播
與交流 (D)造紙術西傳促進知識的傳播與交流
21. 十三世紀的歐亞大陸,出現一游牧民族將亞洲及歐洲中部
整合入同一帝國內,請問此帝國具有下列哪項特色?(A)
君王推行全面漢化政策 (B)君王成為各族君長尊崇的「天
可汗」 (C)君主推行種族差別政策且將人民分成四個等級
(D)以游牧民族方式治理農業民族
22. 「他將游牧民族驅逐至長城以北後,建立新政權,並將首
都定於長江流域,雖然此游牧民族已退居北方,卻仍為政
權的一大外患,為了防範此游牧民族,其後代決定將首都
遷往甲地。」請問,有關上文標註底線的部分,應該填入
何者比較恰當?(A)他指的是趙匡胤 (B)游牧民族指的是
女真族 (C)新政權指的是明朝 (D)甲地指的是南京
23. 明清時期歐洲傳教士的到來,對中西方文化交流貢獻很大
,但後來政府卻改採嚴厲禁教方式,使得中西文化交流趨
於沉寂。請問當時政府禁教原因為何?(A)傳教士介入宮廷
政爭 (B)傳教士與流寇合作 (C)傳教士引發民變 (D)
傳教士發生械鬥
24. 北宋徽宗時,有大臣表示:「我國應『聯金滅遼』,將原
本給遼的歲幣轉贈給金,並讓我國也可趁機取回失去已久
的燕雲十六州。」請問此政策有什麼後果?(A)宋真宗率軍
親征,死於戰場上 (B)北宋最後被金所滅,殘餘宋室南遷
(C)宋在遼滅亡後,被迫簽訂「澶淵之盟」 (D)遼亡於金
,宋成功拿回燕雲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