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每題2分
1. 魯夫在圖書館查詢資料時,發現一幅描繪 17 世紀初臺
灣原住民使用火槍狩獵的圖。請問:17 世紀原住民使
用的槍枝主要來源最可能為何?(A)西方傳教士贈送(B)
與海商貿易取得(C)劫掠中國沿海地區(D)自行研發與製
造。
2. 十七世紀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馬賽人,從他們所留下的
相關紀錄,得知他們的生活情形為何?(A)善於操舟航
行,能與漢人直接溝通貿易(B)受西方人的影響,很多
人都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C)成員多來自於西拉雅族(D)
他們居住在臺灣中部山區。
3. 根據日籍學者中村孝志研究,西元 1636 年初,臺灣原
住民曾經以交出數株植於土地的檳榔、椰子幼苗、香
蕉等來宣誓對某政權的服從,再由該政權賞賜國旗、
首長藤杖、禮服等,表示成為該政權的庶民。請問:
此歸順儀式是對哪一政權宣誓效忠?(A)大肚王國(B)清
帝國(C)鄭氏政權(D)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4. 十七世紀荷蘭人統治臺灣初期,當時臺灣赤崁社原住民
選擇與荷蘭人合作的原因為何?(A)藉此控制鹿皮產地
產量(B)想要取得大量的獵刀(C)崇拜景仰唯一真神信仰
(D)藉此提升部落的地位。
5. 位在臺南市永康科技園區的街角,有一座紀念公園,該
座公園紀念的對象為「臺灣農民抗暴第一人」,抗爭
起因於統治者對農民管制嚴苛與壓榨,西元 1652 年農
民不滿累積到了極點,因而引爆這場反抗行動。請問
:該位抗暴者,也是公園的紀念對象應為何人?(A)鄭
成功(B)林爽文(C)朱一貴(D)郭懷一。
6. 在臺中金聖公祠堂供奉一些出土的骨骸,由於這些骨骸
的骨脛特別粗長,俗稱「大骨鬼」,當地民眾認為這
是殉職的荷蘭士兵的屍骨,但也有學者持不同的見解
。姑且不論事實為何,下列哪一件史實可以為當地民
眾的看法提供較有利的論證依據?(A)荷蘭人驅逐西班
牙人(B)鄭成功驅逐荷蘭人(C)沈有容諭退荷蘭人(D)荷蘭
人入侵大肚王國。
7. 西元 1635 年荷蘭人為擴張勢力,決定進攻搭加里揚社
,焚毀他們的村莊。事件發生後,部份馬卡道族人撤
退到屏東地區避禍,形成後來的鳳山八社。請問此族
群在荷蘭人尚未來到臺灣前的原居地最有可能為何?
(A)高雄(B)臺中(C)臺南(D)臺北。
8. 麻豆社之役是荷蘭人奠定南臺灣統治權的關鍵性軍事行
動,導演李剛想以此為主題拍攝影片,如果你是導演
,可能要做哪些拍攝準備?(A)訪問凱達格蘭族的耆老
(B)考察西拉雅族的服裝(C)到臺中大肚地區勘景(D)查閱
西班牙治臺史料。
9. 鄭氏在臺期間,政府軍隊曾經發動數次大規模對原住民
的征討行動,造成原住民死傷慘重。請問:當時爆發
衝突的主因是下列何者?(A)軍隊屯墾侵奪原住民土地
(B)強迫原住民出兵征戰(C)逼迫原住民放棄基督教信仰
(D)誘捕原住民為奴。
10. 秉彥在某本歷史書籍中看到一段文字「某一場戰役後,
臺灣從清國邊陲、福建附庸,一躍成為海防第一線,
隔年臺灣建省,政治中心由南北移,北臺灣的現代化
建設由此推展。」請問上文中的戰役所指為何? (A)英法
聯軍之役(B)清法戰爭(C)朱一貴事件(D)牡丹社事件。
11. 夏洛利用假日參加南投部落生態之旅,體驗布農族部落
文化,並聽導遊介紹原住民早期生活概況。請問:在
其他勢力占領臺灣前,原住民的經濟生活呈現何種風
貌?(A)多種植水稻、番薯等作物(B)以漁獵、游耕維生
(C)普遍以洋槍獵捕野鹿(D)大量外銷鹿皮至日本。
12. 在大航海時代,由於外來者陸續進入臺灣,讓與其頻繁
接觸的原住民之生活產生變化。請問:這些變化不包
括下列何者?(A)南部原住民的話語裡,留存了西班牙
語彙(B)改變原有的宗教信仰(C)生活空間受到外來壓迫
(D)原住民逐漸減少狩獵,以耕種為主。
13.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羅漢腳」是對下列何者的稱呼?
(A)來臺發展不錯的黃金單身漢(B)因渡海來臺,跛腳癱
瘓的人(C)清領時期駐臺的士兵(D)無妻兒且無固定工作
的男性遊民。
14. 荷蘭人治臺時曾說:「我們是為了胡椒與解救靈魂而來
。」故而荷蘭人占領臺灣,積極進行貿易及傳教。請
問:荷蘭在臺灣傳播何種宗教?(A)基督教(B)伊斯蘭教
(C)天主教(D)神道教。
15. 臺中石岡地區有一所小學名為「土牛國小」,由此校名
我們可以推論此處地名由來為何?(A)是漢人渡海移民
來臺交易牛隻的據點(B)早期此地應是漢番交界之處(C)
是鄭氏時期水利灌溉設施興建之處(D)是清帝國時期農
業區與商業區的分界處。
16. 清帝國晚期,羽蓉經過臺灣某個地方,看到此處人聲鼎
沸,商人來來往往。其中最讓羽蓉注意的是許多外國
人都聚集在這裡設置洋行進行買賣。請問此地最不可
能是哪裡? (A)雞籠(B)安平(C)鹿港(D)打狗。
17. 清帝國早期在臺灣雖然制定劃界封山的政策,但是漢番
界線卻不斷的往山區後退。請問:這種現象反映了下
列哪一項事實?(A)熟番向清廷納稅服役人數增加(B)漢
人侵墾原住民土地的情形日益嚴重(C)民變頻繁導致行
政區劃的調整(D)清朝官員實施開山撫番的政策。
18. 清帝國時期臺灣民變頻仍,因此有「三年一小反,五年
一大亂」的說法,下列何者是當時民變頻傳的原因?
(A)吏治敗壞,官逼民反(B)天災不斷,經濟損失(C)原住
民成群結黨,產生衝突(D)外商剝削,引起民怨。
19. 小彤整理今天臺灣地區地名與清帝國前期的對照資料如
下,請問:那一項組合正確? (A)諸羅─嘉義(B)打狗─
臺南(C)臺灣府城─臺北(D)噶瑪蘭廳─蘭嶼。
20. 外來政權入侵時,一定會對原有族群造成衝擊。大航海
時代下原住民對於外來政權的選擇,以下敘述何者與
史實相符?(A)麻豆社抗荷失敗後選擇南遷(B)新港社是
荷蘭人的盟友(C)新港社曾幫助郭懷一對抗荷蘭人(D)原
住民會與外來政權建立穩固不變的關係。
21. 《泡茶走西仔反》一書記錄:西元 1885 年,艦隊封鎖
臺灣期間,使得臺灣茶葉無法輸出,茶商因此只能「
泡茶」乾著急,反映了等待艦軍封鎖解除的無奈。下
列有關此事件的敘述何者正確?(A)書名「西仔」指的
是英國人(B)此事發生在臺灣南部(C)因越南問題而引爆
(D)沈葆楨因應此事來臺展開防務。
22. (甲)施琅攻臺 (乙)牡丹社事件(丙)清法戰爭(丁)臺灣開
港通商。有關上述臺灣歷史大事,若按照先後順序排
列,下列何者正確?(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乙丁丙
甲(D)甲丁乙丙。
23. 艾倫觀賞「大肚王國奇遇記」歌舞劇,請問:下列何者
是他在劇中會觀賞到的劇情?(A)大肚王接受西班牙人
的冊封(B)大肚王曾遭遇鄭氏軍隊的鎮壓(C)大肚王征服
臺北盆地(D)大肚王帶領西拉雅族人擊潰海盜。
24. 清政府佔領臺灣後不久,即頒布「渡臺禁令」,下列有
關渡臺禁令實施後對臺灣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何者為
非? (A)羅漢腳充斥社會,成為治安隱憂(B)男女人口比
例嚴重失衡(C)來臺受限,保障原住民的生存空間(D)偷
渡情形不斷,造成許多海難悲劇。
※ 背面尚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