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二年級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每題2分
1. 翻開中國近代史,在 19 世紀末,中國忽然興起了革命
派以及變法維新派兩大救國途徑。請問:其發生原因,
應該是直接受到哪一場戰爭的影響?(A)英法聯軍(B)甲
午戰爭(C)日俄戰爭(D)八國聯軍。
2. 《民報》為同盟會創辦之報紙,清末《民報》與《新民
叢報》等改革派報紙進行筆戰,宣揚革命思想。請問:
以《民報》的內容來看,其主要宣傳的主張為何?(A)改
革專制政府的體制,力求國家富強(B)提倡君主立憲,使
國家建立憲政基礎(C)打倒歐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維護中
國主權(D)推翻滿清專制政體,實現三民主義。
3. 孫中山一生致力於革命事業,成立不少革命團體,各自
肩負起不同的時代性任務。下列有關這些革命組織的敘
述,何者正確?(A)中國國民黨在蘇聯的幫助下進行改組
(B)興中會策動辛亥革命(C)國民黨是為了推翻滿清而成
立(D)同盟會是孫中山創立的第一個革命組織。
4. 孫中山在美國寫了封信給革命同志:「近日祖國風雲日
急,四川已動,若能得手,則兩廣、雲、貴、閩、浙不
得不急起為之援應,到時……」孫中山在信中提起的是
哪件事情?(A)八國聯軍已經佔領四川(B)革命軍已經攻
陷四川,續攻其他地區(C)四川保路風潮對革命造成有利
情勢(D)四川反對土地國有運動已激起社會同情,民氣可
用。
5. 民初政局紛亂,政治形勢不斷的變化。下列有關民國初
年政治的敘述,何者符合史實?(A)袁世凱擁立溥儀為帝
(B)國民黨在國會大選獲勝,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C)孫
中山辭職後,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D)中華民國臨時政
府成立時,全國已完成統一。
6. 有些學者認為辛亥革命,應該把其歷史定位提高到全亞
洲的國際視野之下評價。二十世紀初的這場革命不但匯
集多方力量,還有下列何種意義?(A)終結兩千多年的帝
制(B)終結中國第一個草原民族建立政權(C)從此國家政
權被少數革命派掌握(D)建立亞洲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7. 梁啟超曾為文譏諷民初的當權者言行不一、舉止不定:
「從辛亥八月到現在,還不足四年,……忽而召集國會
,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使全國
國民徬徨迷惑,莫知適從。」請問:這段文章最終所批
判的對象為何?(A)孫中山(B)溥儀(C)康有為(D)袁世凱。
8. 民國初年流傳的一首諷刺歌謠:「臨時總統我來當,登
基黃袍準備好。國土資源來賣掉,日本自然把我保。甘
心當個兒皇帝,東洋誇我好寶寶。搖呀搖,搖呀搖,不
料美夢過勁了,一頭栽下奈何橋。」請問:歌謠中的「
國土資源來賣掉,日本自然把我保」,是指哪一件事?
(A)答應日本割讓臺灣、澎湖(B)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
條要求(C)答應日本放棄朝鮮的宗主權(D)在巴黎和會上
將徳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9. 史密斯是美國先鋒報的記者,二十世紀初被派駐中國,
對洪憲帝制、復辟事件的曇花一現,他有自己深入的理
解。請問:史密斯對上述事件合乎史實的理解,應為下
列何者?(A)說明民族主義在人心萌芽(B)象徵民初政局
穩定(C)說明中國採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D)象徵民主
思想逐漸普及。
10. 孫中山一生為國家民族奮鬥,民國 14 年過世時仍憂慮
著國家的未來,在其遺囑中仍提醒後人「革命尚未成
功,同志仍須努力」。請問:孫中山的遺願是勉勵同
志繼續完成何事?(A)反共清黨結束內戰(B)肅清軍閥完
成統一(C)討伐袁世凱取回執政權(D)推翻復辟政權恢復
共和。
11. 袁世凱逝世之後,原政權由其人馬繼續延續,中華民國
政府持續存在,但孫中山卻在南方另組軍政府,讓中國
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請問:孫中山之所以這樣做的原
因為何?(A)不滿共產黨掌控北京政府(B)反對溥儀復辟
勢力邀請孫中山南下主持大局(C)北京政府毀棄《臨時約
法》(D)南方軍閥邀請孫中山合作殲滅北方軍閥。
12. 中共永遠的總裡周恩來,這位參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元
老,曾經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在 1924 年擔任
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還與蔣中正一起參與北伐。
請問他這段經歷與孫中山哪一項政策有關?(A)聯共抗
俄(B)聯俄容共(C)護法運動(D)聯俄制日。
13. 溥儀在回憶錄中提到:「我一生中有幾次當皇帝的經驗
,第一次在我三歲的時候,第二次是莫名其妙的受到
軍閥的支持而登基,不過卻只登基十多天便被迫下臺
了。」請問:溥儀第二次即位是在什麼時機點倉促達
成?(A)袁世凱推動洪憲帝制(B)黎元洪與段祺瑞的政爭
(C)孫中山推動護法運動(D)學生發起五四運動。
14. 政治發展中,只要利益相同,即便是敵人亦能成為合
作無間的戰友。一直處在競爭立場的中國國民黨及中
國共產黨亦曾因共同目標而促成兩次的合作關係。試
問:國、共首次合作的目標為何?(A)打倒軍閥(B)消滅
復辟的滿清政權(C)擊敗日本(D)牽制蘇聯。
15. 民國 16 年,國民黨對中共的態度,由聯共轉為反共,
這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A)孫中山的護法(B)蔣中
正下令清黨(C)日本發動濟南慘案(D)北伐統一完成。
16. 北伐期間曾因中共紛擾造成寧漢分裂,而此處所謂的分
裂,指的是以下哪兩邊的政權相互抗衡?(A)北京、廣
州(B)南京、武漢(C)武漢、北京(D)南京、北京。
17. 新文化運動對民國初年的社會文化帶來很大的衝擊,也
造成許多革新與改變。請問: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是以下哪一件事?(A)蔣渭水發行《臺灣民報》(B)魯迅
發表《狂人日記》(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D)陳
獨秀創辦《青年雜誌》。
18. 民初知識分子大量引進西方思潮,使學術呈現百家爭鳴
的熱烈氣氛,其中「德先生」和「賽先生」被視為救
國的良方。請問:德先生和賽先生是指何者?(A)民主
、科學(B)倫理、民主(C)平等、科學(D)富國、強兵。
19. 五四運動帶動了民族主義思潮和愛國情操。請問:下面
哪個訴求可能是五四運動時期學生的主張?(A)打倒俄
國帝國主義(B)外爭主權,內除國賊(C)驅除韃虜,恢復
中華(D)打倒袁世凱。
20. 有「中國軍隊的搖籃學校」之稱的黃埔軍校曾參與多次
重大戰役,培育無數軍事人才,在國民革命軍軍史上
,寫下一篇篇不朽詩章,下列有關這所軍校的敘述,
何者正確?(A)首任校長是孫中山(B)此軍校最初設立於
南京(C)學校在聯俄的背景下成立(D)學生不滿巴黎和會
的決議,發起示威遊行活動。
21. 中國共產黨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政黨,目前黨員已超過
九千萬人。關於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有
誤?(A)中國共產黨成立於民國十年(B)陳獨秀宣揚共產
主義,為中國共產黨創建者之一(C)日本在中共建黨的
過程中貢獻良多(D)在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下建立。
22. 歷史老師今日以「軍閥」為主題來上課,下列敘述那項
會是老師的教學內容?(A)孫中山死後開始進入軍閥統
治時期(B)孫中山痛恨軍閥割據亂象,因此在北京號召
護法運動(C)此時期的中國陷入南北分裂(D)軍閥與列強
常因利益衝突,水火不容。
23. 「民國八年五月,北京各大學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前集
合示威,有的在廣場的空地燃燒起日本商品,整個城
市陷入仇日、仇外的情緒中,他們高呼口號,個個情
緒激昂,之後示威風潮甚至蔓延全國……。」請問:
這場示威抗議,主因是當時發生了哪一件事?(A)日本
入侵東北,殺害無辜民眾(B)巴黎和會決議將山東權利
劃歸給日本(C)共產黨勾結日本,出賣國家主權(D)政府
同意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
※ 背面尚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