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二年級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題每題2分
1. 清末,在北方各地有教堂被焚毀、傳教士被殺,毀壞鐵
路及電線桿等洋物的現象,甚至有人包圍北京使館區
,殺害外國官員,使北京城籠罩在恐怖的殺戮氣氛中
。請問:上述情況的出現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
(A)義和團之亂(B)太平天國之亂(C)保路運動(D)革命起
義。
2. 美國軍隊曾駐在臺灣以防禦中共侵臺,如同美國在全
球各地大使館也皆有駐軍。回顧歷史,中國清朝卻有
一個時期,各國派軍隊長駐首都北京,請問:這是哪
一個條約造成的結果?(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
關條約(D)辛丑和約。
3. 夏相,出生之年正值爆發中法戰爭,世代為書香世家,
志向高遠,懷抱救國理想。但是造化弄人,少年讀書
有成,正要參加科舉考試,一展抱負時,朝廷竟將科
舉制度廢除。請問:夏相是遇到清末哪一場改革運動
?(A)自強運動(B)戊戌變法(C)庚子後新政(D)立憲運
動。
4. 清朝於甲午戰爭前,已經有人倡議英國式的議會制度,
百日維新時,康有為更有訂憲法、開始訂定國會的構
想,但都沒成功。最後迫使滿清推行「立憲運動」,
是因為下列哪一個歷史事件的觸發?(A)日本在日俄戰
爭的勝利(B)自強運動失敗的反省(C)武昌起義的刺激
(D)八國聯軍的屈辱。
5. 清末,正值北京城一片戰火,各國軍隊都在北京城燒殺
擄掠之際,南方各省卻能免於戰禍,可能是受到何事
的影響?(A)東南各省與聯軍合攻皇宮(B)東南各省與
外國簽訂互保辦法(C)各地紛紛響應革命宣布獨立(D)
列強已經完全掌控東南各省。
6. 宣統年間,在立憲派知識分子的要求下,各省諮議局成
立,各界對清朝期望很深,期望能夠走出晚清積弱不
振的國勢。然在下列哪件事情發生後,讓立憲派人士
涼透了心,轉而支持革命?(A)廢除科舉制度,影響到
許多士紳的利益(B)清朝對外戰爭慘敗,使民眾失去信
心(C)皇族內閣的出現,顯示清廷缺乏改革誠意(D)慈
禧太后根本不想立憲,大力阻擋。
7. 阿寬在報告中寫道︰「在此戰役後,康、梁開始力勸皇
帝,準備在朝廷上推動重大的改革方案;同時,民間
在孫中山先生的號召下,也正進行著一股革命的狂潮
。」請問:報告中所寫的「此戰役」所指為何?(A)英
法聯軍(B)甲午戰爭(C)日俄戰爭(D)八國聯軍。
8. 在教育的書籍中常以孫中山革命第十一次才取得成功的
例子,用來勉勵學子不要放棄成功的希望。事實上,
孫中山最後革命成功並非僥倖,而是因為下列何事的
推波助瀾,才讓武昌起事一舉成功?(A)袁世凱發動政
變(B)四川爆發保路運動(C)湘軍忙於圍堵太平天國(D)
八國聯軍圍剿滿清政府。
9. 中國歷代皇帝的靈魂齊聚於天堂,聚會的主持人秦始皇
正在介紹每個皇帝的功績。他介紹到:「這位是中國
的末代皇帝,他結束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帝制,讓中國
進入民主共和的新局面,我們請他起立向大家致意。
」請問:哪位皇帝會起身致意?(A)光緒皇帝(B)宣統
皇帝(C)咸豐皇帝(D)同治皇帝。
10. 電影《知音》內容描寫主角在名妓小鳳仙的掩護下,衝
破袁世凱的監控,回雲南討袁的經過。整部電影表現
了主角的愛國精神和「反對帝制、維護共和、知音天
下」的主題。請問:電影中的主角應該屬於哪一股反
袁勢力?(A)段祺瑞所領導的討逆軍(B)孫中山領導的
中華革命黨(C)蔣中正所領導的北伐軍(D)唐繼堯所領
導的護國軍。
11. 若曦收集了一些民國初年的老照片,發現有一個城市在
當時已有相當現代的文明與風氣,例如:已有電車、
電燈、自來水等設施,甚至新型商業銀行、咖啡館、
百貨公司等也逐漸出現。請問:該城市最可能為下列
何者?(A)對外通商口岸上海(B)軍事重鎮大同(C)清朝
的首都北京(D)歷史文化古都西安。
12. 民初,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
獲勝,他憂心自己的大位無法坐久,乃派人暗殺國民
黨領袖,主要原因是當時臨時政府採行何種體制?且
何人被袁世凱派人暗殺?(A)總統制;孫中山(B)內閣
制;宋教仁(C)總統制;黎元洪(D)內閣制;黃興。
13. 新文化運動引介和推行的觀念,影響民初社會甚鉅。請
問:揭開新文化運動序幕的是以下哪一件事?(A)陳獨
秀宣揚馬克思主義(B)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C)
雷震創辦「自由中國」雜誌(D)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雜誌。
14. 軍閥統治期間,以北洋軍閥實力較強,他們以奪取中央
政權為目標,彼此爭戰不休。從民國 5年至 17 年,北
京政府先後掌握在三個北洋軍閥派系手上,但下列何
者不屬於其中?(A)皖系(B)奉系(C)直系(D)桂系。
15. 老師要同學回去統整「近代中國與某國關係」的筆記,內
容必須包含八國聯軍、五四運動、立憲運動與五九國
恥等部分。請問:上文所述的某國是指哪一個國家?
(A)美國(B)日本(C)法國(D)英國。
16. 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是由新知識分子所推動的。請
問:以下何人是當時的新知識分子?(A)從日本留學回
來的嚴先生(B)有得到舉人頭銜的蔡先生(C)在私塾教
《論語》的傅先生(D)曾經在清朝為官的曾先生。
17. 袁世凱擴張權力,稱帝後遭受各方的反對,眾叛親離,
稱帝不及百日便草草結束,最後病故。而袁世凱過世
後的的中國政治局面產生怎麼樣的變化?(A)民主政治
穩定發展(B)列強終止對中國的侵略(C)革命派與立憲
派爭權(D)軍閥割據混戰。
18.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在外交上的失敗,最終
引發 1919 年學生遊行示威,社會各界紛紛響應的五四
愛國運動。」請問︰文中「中國在外交上的失敗」,
指的是何事?(A)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戰敗國
(B)巴黎和會決議將山東權利劃歸給日本(C)德國在巴
黎和會上取得瓜分山東之權利(D)政府同意日本所提出
的「二十一條要求」。
19. 五四運動帶動了民族主義思潮和愛國情操。請問:五四
運動時期,學生有何訴求?(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B)扶清滅洋、打鬼燒書(C)推翻滿清,建立民國(D)天
下一家,共享太平。
20. 宣統皇帝在回憶錄中提到:「我一生中有幾次當皇帝的
經驗,第一次在我三歲的時候,第二次是莫名其妙的
受到軍閥的支持而登基,不過卻只登基十多天便被迫
下臺了……。」請問:他的第二次即位是在什麼時機
點倉促達成?(A)洪憲帝制的推動(B)黎元洪與段祺瑞
的政爭(C)革命黨與北洋軍閥的對峙(D)學生發起五四
運動。
21. 謝導編寫了歷史劇「民初風雲錄」的劇本,其中有一部
分的對白如下, 主角甲:「我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樣我就可以向國外借款,擴充我的軍力。」
主角乙:「我率領國會議員南下另組政府,主角甲破
壞約法,我要維護約法。」請問:針對當時歷史發展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主角甲是袁世凱(B)主角乙是
唐繼堯(C)主角乙最後推翻主角甲的政權(D)此時正為
中國南北分裂時期。
《試題尚未結束,請繼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