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面尚有試題
彰化縣立溪湖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二年級地理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一、 選擇題:(※答案除劃卡外,也必頇寫在題號旁)
(1~10 題每題 3分,11~35 題每題 2分,共 80 分)
1. (甲)高原 (乙)山地 (丙)帄原 (丁)盆地 (戊)丘陵,世
界的地形多樣且豐富,下列哪兩種地形在世界地形中所
占面積較大?(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丙。
2. 右圖為中國西部地區的年降水
量分布圖,圖中甲地的年降水
量較多,此區水氣最主要的來
源與風向為何?
(A)印度洋↗ (B)太帄洋↖
(C)太帄洋↙ (D)印度洋↘。
3. 以下各地形區與相關特色的配對,何者正確?
(A)內蒙古高原:湖泊高原 (B)新疆:三山夾兩盆
(C)藏南縱谷:瓜果之鄉 (D)塔里木盆地:聚寶盆。
4. 下表為新疆兩地的氣候資料,圖中資料顯示南疆降水量
較少,但為何南疆農業較發達?(A)雪水較豐沛
(B)氣溫較高 (C)人口較多 (D)面積較大。
5. 青藏鐵路的通車,除了帶動該地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開
發,也引發下列哪一鄰近國家對邊境安全的重視?
(A)印尼 (B)印度 (C)哈薩克 (D)越南。
6. 河西走廊自古為東西往來的交通要道。請問:交通要道
的形成所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A)氣候溫暖濕潤
(B)山麓沖積扇提供商旅飲水與糧食 (C)文化古國
多,交易方便 (D)北有高山阻隔,夏熱冬暖。
7. 右圖為河西走廊的地形剖面圖,
請問甲地是下列哪一座山脈?
(A)崑崙山 (B)大興安嶺
(C)祁連山 (D)安地斯山。
8. 下圖為西部地區地形剖面圖,請
問「在山頭,終年一片白雪覆蓋;山腰之際,則有森林
與草原交錯,翠綠的青稞與潺潺的河水,共舞著收成的
前景。」以上景觀會出現在下列哪個地形區?
(A)甲
(B)乙
(C)丙
(D)丁。
9. 如右圖的
水利設施盛行於中國下列哪
一個行政區?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青海省 (C)西藏自治
區 (D)寧夏回族自治區。
10. 承上題,這種水利設施的形成背景,是由於當地哪一項
自然環境的特徵造成?(A)緯度較高 (B)氣候乾燥
(C)高原地形 (D)氣候濕熱。
11. 位於歐亞板塊與印澳板塊之間,因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是下列哪一地形區?(A)東非高原 (B)喜馬拉雅山
(C)洛磯山脈 (D)安地斯山脈。
12. 溫帶氣候區的範圍是下列哪一區帶?
(A)緯度 0∘~23.5∘ (B)經度 66.5∘~90∘
(C)緯度 23.5∘~66.5∘(D)經度 0∘~23.5∘
13. 根據下圖,ㄅ區人口稀少的原因為何?(A)乾燥氣候
(B)高地氣候 (C)緯度高 (D)氣候濕熱。
14. 承上題,ㄅ地的位置在右圖中哪
一處?(A)甲(B)乙(C)丙
(D)丁。
15. 據2020/4/23 報導:「珠穆朗瑪峰
架設 5G 基地台,手機網路皆可
通,由於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及以
上區域屬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資搬運、進場施工
等十分困難,該公司以「人工背、○○馱」的方式,將
超過 8噸的光纜、電線,以及其他材料,再將它們慢慢
搬運到海拔 5800 公尺和 6500 公尺的營地…。為了確保
信號基礎設施順利鋪設,承建公司還對施工人員進行了
登山訓練,確保施工順利、安全進行。」請問:上文中
○○指的應該是下列哪一種馱獸?(A)駱駝 (B)駱馬
(C)天馬 (D)犛牛。
16. 承上題,文中提到承建公司還對員工進行登山訓練,請
問該訓練課程,可能是幫助施工人員克服哪一種障礙?
(A)沙塵暴,空污嚴重 (B)空氣稀薄 (C)氣候濕熱
(D)日照不足。
17. 右圖提示的是下列哪一項概念?
(A)北半球海陸分布圖 (B)陸半
球海陸分布圖 (C)世界七大洲分
布圖 (D)全球板塊分布圖。
18. 承上題,右圖中 標示的是下列哪
一洲?(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19. 《聖母峰之死》一書主要描述 1996 年聖母峰發生有史以
來最多傷亡的山難經過。即使攀登危險性極高,世界各
地登山家仍以攀登此峰為一生努力的目標與理想。請問
臺灣登山隊若規劃攀登聖母峰基地營。他們可以從哪些
地區入山,並到達目的地?(A)西藏、尼泊爾(B)西藏、
越南 (C)西藏、緬甸 (D)內蒙古、俄羅斯。
20. 承上題,書中描述西藏的早晨通常十分寧靜,天空是透
明、純淨的藍。請問:造成西藏此種地理特徵的主要原
因為何?(A)地形高聳 (B)氣壓高 (C)緯度高 (D)季
風吹拂。
21. 世界上有1/5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關於伊斯蘭教的敘
述,下列何者錯誤?(A)不吃豬肉 (B)教徒每日朝麥
加方向朝拜五次 (C)西藏、內蒙古皆多信仰伊斯蘭教
(D)清真寺為神聖的宗教殿堂。
22. 西套帄原自古有「塞上江南」之稱,主要原因為何?
(A)氣候溫和,似江南景觀 (B)土壤肥沃,適於農業
(C)引黃河水灌溉,盛產稻米 (D)生活富裕,媲美江
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