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二年級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單選題(1~20題每題3分,21~40題每題2分,共100分)
1.近代中國曾有一段政治上相對穩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
,國民政府積極進行基礎建設,推動金融改革、興建機場
、營建鐵公路等,為未來長期抗戰打下良好的基礎。請問
:上述這段時間為何? (A)民國
5
年~北伐前 (B)北
伐期間 (C)北伐結束~中日戰爭前 (D)中日戰爭期間
2.自清末以來,中國受到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直到何時,美
、英等國才相繼放棄在華特權,另訂平等新約? (A)北
伐期間 (B)十年建設期間 (C)八年抗戰勝利後 (D)八
年抗戰期間。
3.民國
12
年,孫中山採取哪一政策,種下國、共紛爭的種
子? (A)安內攘外 (B)民族自決 (C)聯俄容共 (D)
反共抗俄。
4.民國
20
年
9
月
18
日,日本指責中國破壞瀋陽附近鐵路,
並在報紙上大肆宣傳,營造責任歸屬為中國方,並企圖合
理化自己的行為。請問:上述日本想要合理化的是下列哪
一個行動? (A)西安事變 (B)入侵中國東北 (C)進攻
上海 (D)協助中共對抗國民政府。
5.溪湖國中舉辦校外教學,到歷史博物館參觀「蔣中正史蹟
展覽」。請問:下列哪一事件的史料,不適合出現在展覽
會場中? (A)成立興中會 (B)北伐統一 (C)西安事變
(D)八年抗戰。
6.由於中共採取既聯合又鬥爭的策略,利用群眾運動奪權,
因此蔣中正於民國
16
年以武力掃除國民黨內的中共分子
。此一事件正值中國歷史上哪一時期? (A)黃埔建軍
(B)北伐時期 (C)辛亥革命 (D)十年建設。
7.北伐完成後,南京國民政府的體制具有鮮明的「黨治」色
彩,即由國民黨指導監督國民政府的施政,也領導軍隊,
並尊奉孫中山思想為「黨國」最高準則。請問:上述情況
應發生於《建國大綱》中的哪一時期? (A)軍政 (B)
訓政 (C)憲政 (D)帝制。
8.八年抗戰前,中共為了解除來自國民政府的威脅,提出「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影
響當時擔任西北剿共主力的指揮官,由該軍官發動軍變,
改變日後政局的發展。這是史上哪一事變?(A)九一八事
變 (B)一二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盧溝橋事變。
9.《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我得到了這個通知,簡
直樂得心花怒放。我考慮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準備
一套龍袍。……這是光緒皇帝穿過的,真正的皇帝龍袍。
這是我想了
22
年的龍袍。我必須穿它去登基,這是恢復
清帝國的起點。」請問:幫助溥儀在
22
年後重新登基的
是哪一外國勢力? (A)日本 (B)英國 (C)法國 (D)
美國。
10.民國
16
年,原在廣州的國民政府北遷武漢,但當時擔任
北伐總司令的蔣中正為何於南京另立國民政府? (A)收
復南京,國家恢復統一 (B)有鑑於中國共產黨陰謀奪權
,決定與共黨決裂 (C)國民黨決議實行聯俄容共的策略
(D)圖謀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的大位。
11.十年建設期間,國民政府最大的內憂是下列何者?
(A)軍閥 (B)保皇黨 (C)中共 (D)東北軍。
12.「國民政府宣布將遷都重慶,以西南各省做為抗戰大後
方,並利用中國廣土眾民的條件,制定長期抗戰方針。」
請問遷都重慶與哪一個因素有關? (A)國共內戰爆發
(B)北伐根據地以對抗東北軍 (C)剿共根據地 (D)盧溝
橋事變爆發。
13.後人評論張學良和蔣中正的關係是從「情同父子」到「
宛如仇人」,請問其關係的變化各與什麼事件有關?
(A)聯俄容共和聯共抗日 (B)黃埔建軍和誓師北伐 (C)
北伐統一和西安事變 (D)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
14. 1949 年,中國通貨膨脹情形嚴重,這也間接成了政權轉
移的關鍵因素。上述現象發生的背景原因為何?
(A)蘇聯不再援助共軍 (B)卡特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C)
中國經濟受二戰與國共內戰影響並崩潰,民怨四起 (D)
中華革命黨實行一黨專政
15.小欣與小涵在假日時一起到電影院欣賞某部有關太平洋
戰爭的東南亞電影,並在看完電影後與同學一起討論情節
內容,她們的對話如附圖所示。根據附圖內容判斷,小涵
應回答下列何者最為恰當?
(A)因為日本對英、美、荷等的殖民地發動戰爭 (B)因
為馬來西亞與日本建立同盟關係,參與太平洋戰爭 (C)
因為日本南進政策協助英國管理東南亞 (D)因為日本在
太平洋戰爭後期重創美軍,在馬來西亞建立俘虜營
16. 「空襲警報大響,隨後遠方傳來敵軍的飛機,巨大的聲
響從頭頂上劃過,隨後前方就傳來巨大的聲響。」這是在
某場戰爭時期臺灣人遭遇的情景,這會是下列哪場戰爭發
生時的情況? (A)日俄戰爭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
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7. 妍晰在一本回憶錄中看見一段有趣的紀錄:「當此萬眾
歡騰的勝利時日,共毛態度又變,貪得無厭。我以至誠待
他,但他竟然利用我的精誠之言,反而要求將華北五省主
席和北平行營主任都用共毛分子。……」根據內容判斷,
此人描述的歷史事件應為下列何者?(A)抗戰勝利後,國
共對日本占領地的接收問題而衝突 (B)政府採取先安內
後壤外的原則 (C)西安事變後,政府同意中共要求(D)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於江西成立
18.佑鈞在歷史課本中讀到:『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 36 年7
月下令「動員戡亂」。』、『國民大會於民國 37 年制定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李登輝總統宣告動員
戡亂時期於民國 80 年5月1日終止。』請問上述中的「
動員戡亂」指的是中華民國政府下令全國總動員,要戡平
什麼亂事? (A)蘇聯入侵東北 (B)文化大革命 (C)中
國共產黨叛亂 (D)反政府的農民暴動。
19.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一開始獨自對日作戰,處境艱難。
直至何事發生,中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部分,不
再孤立作戰,並逐步扭轉局面? (A)西安事變 (B)韓戰
爆發 (C)淞滬會戰 (D)珍珠港事變
20.民國 37 年,芳霓居住在上海。請問:當時她應「不會」
經歷下列何者情況?(A)物價飛漲,生活困難 (B)報紙
報導日本進攻上海,與國軍激戰 (C) 報紙刊登蔣中正
當選行憲後的第一任總統 (D)國共內戰下,政府戰事失
利,局勢緊張。
21.1940
年代日本教科書的圖片中,有一張圖是各色人種手
牽手,範圍涵蓋朝鮮半島、中國、日本、中南半島、南洋
群島等(如附圖)。請問:該圖的目的是在向日本國民宣
傳何種思想?
(A)軍國主義 (B)大東亞共榮圈 (C)皇民精神 (D)資本
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