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題(1~20每題3分,21~40每題2分,共100分)
1.日治初期,台灣總人口數大約260萬人。到末年增為660萬
人(包含在台日人),足足增加一倍半。請問:當時人口增
加的主要原因是? (A)蓬萊米培植成功,讓台灣人糧食充
裕 (B)總督府積極建立近代公共衛生和醫療制度 (C)總督
府獎勵人口生育 (D)總督府鼓勵日本人移民來台
2. 雖然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給予
台灣人不平等的待遇,不過台灣也有很多創舉是出現在日
治時期,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最早有接受義務教
育的經驗 (B)出現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黨 (C)台
灣人第一次有選舉權 (D)最早設立郵政電報通訊設施。
3. 民國75年9月28日,民進黨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正式成立。
當時黨禁尚未解除,但政府在哪一位總統的主導下,採取
「既不承認,也不取締」的態度,後又於民國76年宣布台
灣解嚴?(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4. 台灣在邁向民主政治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戒
嚴令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束縛。請問:戒嚴令和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公布和下列哪一場戰爭的爆發
有直接的關係?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甲午戰爭 (D)國共內戰
5.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的教育政策,是採取何種原則
?(A)差別待遇 (B)人人平等 (C)強制入學 (D)貧富原則
6. 1915
年的《臺灣日日新報》中有一則新聞描繪當時的情
景:「市內帽子店、裁縫店大見好況,帽子店的顧客
紛至沓來……,裁縫店更是忙碌,顧客應接不暇。」根
據上文,這是實行哪一項措施的結果? (A)放足斷髮
(B)慶祝光復 (C)皇民化運動 (D)西化政策。
7. 「萬年國會」是指西元 1947 年所選出的第一屆國民大會
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政府遷臺
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長期未曾改選,直到何時才全
面改選? (A) 廢除《戒嚴令》 (B)政黨輪替 (C)蔣經國
執政後 (D)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8. 潘金水回憶,自己的家族會姓潘,是因為當初戶政調查
員上山時,嘲笑他們為番人,因而直接登記他們為潘姓
,因此在原住民運動中他們提出要求恢復族名。請問:
潘家的訴求終於在何時得到回應? (A)民國 40
年代
(B)民國 50
年代 (C)民國 60
年代 (D)民國 70
年代。
9. 某日小恩閱讀一篇有關日治時期的報導:「此學校成立
於西元 1928 年,是為了配合殖民政策,而成為南洋研
究的中心,此學校即是今日臺灣大學的前身。」請問:
此篇報導指的是日治時期的哪所學校? (A)臺中中學校
(B)臺北師範大學 (C)臺北帝國大學 (D)艋舺公學校。
10. 台灣在西元 1931 年,大稻埕開始有了臺灣人開設的「維
特咖啡屋」,當時是熱門聚會的場所。請問:這個現象
和下列何者最相關? (A)都會文化引進相關的時髦活動
(B)因美軍大量進駐台灣帶來美式文化 (C)新舊社會的衝
突始終不易解除 (D)臺灣改制為行省的現代化轉變。
11. 陳儀身為臺灣省行政長官,來臺負責接收和治臺事宜,
但其做為卻被臺灣民間稱之為「新總督」,其原因為何
? (A)陳儀接收臺灣時濫殺無辜日人 (B)陳儀集行政
、軍事大權於一身 (C)陳儀為國民政府留任的日人
(D)陳儀的施政受到臺民支持。
12.1928
年,日本成立臺灣第一所大學──臺北帝國大學,
附表為當時學生人數統計資料,從學生人數的差異,可
以得知下列哪種訊息?
(A)日人經濟水準高,因此錄取人數較多 (B)臺人普遍
貧窮,能念大學者少 (C)高等教育仍有差別待遇,臺人
就讀比例不高 (D)臺人為增加國際競爭力,高等教育多
選擇留學
13. 從
1948
年開始,一直到
1975
年為止,蔣中正一共做了
5
任的總統。蔣中正可以連選連任這麼多次,其法源基
礎為何? (A)《中華民國憲法》 (B)
《戒嚴令》(C)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D)
《地方自治條例》。
14. 娥賓.塔達歐是霧社事件的倖存者,她有日本名字高山
初子,之後又有漢語名字高彩雲。請問這姓名更迭歷程
的意涵是? (A)
不同政權統治對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衝
擊 (B)原住民積極與不同文化融合 (C)霧社事件後,原住
民放棄原有文化 (D)
原住民認同對象的轉變。
15. 婕芸在《圖解歷史》中看到如附圖的漫畫,由圖片中內
容可判斷,此圖的時代背景為何?
(A)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東京 (B)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
的北京 (C)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臺灣 (D)
國民政府宣布
戒嚴後的臺灣。
16. 「雷震事件」、「美麗島事件」、「三月學運」的共同訴
求是:(A)反共復國 (B)追求民主自由 (C)兩岸三通
(D)制憲公投
17. 臺灣某成立於日本治臺時期之中學的創校紀念碑上刻著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上述這所中學
是今日的哪一所學校? (A)建國中學 (B)臺南一中
(C)臺中一中 (D)臺南二中。
18.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對臺灣日後的政治與族群關係產生不
良的影響,其發生的背景為何? (A)日本不肯歸還臺灣
給中國 (B)共產黨的挑撥 (C)列強勢力的干涉 (D)戰
後經濟蕭條,社會問題嚴重。
19. 電影《返校》的背景設定是臺灣某一時期的高中校園,
除了使用大量的臺灣文化,劇情中並提到禁書、匪諜、
告密、黑名單等歷史背景。請問:這個電影的背景設定
,可能是下列哪一時期? (A)1940
年代 (B)
1960
年代
(C)
1980
年代 (D)1990
年代
20. 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曾有段時期蓬勃發
展,但是隨著哪一場戰爭的爆發,社會運動在總督府的
壓制下,逐漸沉寂消失? (A)甲午戰爭 (B) 1937 年中日
戰爭 (C)清法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
21.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蔣渭水在日治時期有何貢獻? (A)
成立台灣第一個政黨,為農工爭取權益 (B)反抗皇民化
運動,保存台灣文化 (C)倡導中日合作,努力建設台灣
(D)鼓吹台灣獨立,建立共和國。
22.溪湖小孩怡芊在 1921 年要上學讀書了,請問她要就讀的
學校是? (A)溪湖尋常小學校 (B)溪湖公學校 (C)溪湖國
民學校 (D)溪湖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