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七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82.62 KB
頁數
2
作者
陳靜怡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28,离现在 4 18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選擇題(1~20每題3分,21~40每題2分,共100)
1.日治初期,台灣總人口數大260增為660
(包含在台日人),足足增加一倍半。請問:當時人口增
加的主要原因是? (A)蓬萊米培植成功,讓台灣人糧食充
(B)極建 (C)總督
府獎勵人口生育 (D)總督府鼓勵日本人移民來台
2. 雖然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給予
台灣人不平等的待遇,不過台灣也有很多創舉是出現在日
治時期,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最早有接受義務教
(B)出現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黨 (C)
灣人第一次有選舉權 (D)最早設立郵政電報通訊設施。
3. 民國75928日,民進黨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正式成立。
當時黨禁尚未解,但政府在哪一位總統的主導下,採取
「既不承認,也不取締」的態度,後又於民國76年宣布台
灣解嚴?(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4. 台灣在邁向民主政治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戒
嚴令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束縛。請問:戒嚴令和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公布和下列哪一場戰爭的爆發
有直接的關係?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甲午戰爭 (D)國共內戰
5.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的教育政策,是採取何種原則
(A)差別待遇 (B)人人平等 (C)強制入學 (D)貧富原則
6. 1915
年的《臺灣日日新報》中有一則新聞描繪當時的情
景:「市內帽子店、裁縫店大見好況,帽子店的顧客
紛至沓來……,裁縫店更是忙碌,顧客應接不暇。」根
據上文,這是實行哪一項措施的結果? ()放足斷髮
()慶祝光復 ()皇民化運動 ()西化政策。
7. 「萬年國會」是指西元 1947 年所選出的第一屆國民大會
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政府遷臺
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長期未曾改選,直到何時才全
面改選? (A) 廢除《戒嚴令》 (B)政黨輪替 (C)蔣經國
執政後 (D)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8. 潘金水回憶,自己的家族會姓潘,是因為當初戶政調查
員上山時,嘲笑他們為番人,因而直接登記他們為潘姓
,因此在原住民運動中他們提出要求恢復族名。請問:
潘家的訴求終於在何時得到回應? (A)民國 40
年代
(B)民國 50
年代 (C)民國 60
年代 (D)民國 70
年代。
9. 某日小恩閱讀一篇有關日治時期的報導:「此學校成立
於西元 1928 年,是為了配合殖民政策,而成為南洋研
究的中心,此學校即是今日臺灣大學的前身。」請問:
此篇報導指的是日治時期的哪所學校? (A)臺中中學校
(B)臺北師範大學 (C)臺北帝國大學 (D)艋舺公學校。
10. 台灣在西元 1931 ,大稻埕開始有了臺灣人開設的「維
特咖啡屋」,當時是熱門聚會的場所。請問:這個現象
和下列何者最相關? (A)都會文化引進相關的時髦活動
(B)因美軍大量進駐台灣帶來美式文化 (C)新舊社會的衝
突始終不易解除 (D)臺灣改制為行省的現代化轉變。
11. 陳儀身為臺灣省行政長官,來臺負責接收和治臺事宜,
但其做為卻被臺灣民間稱之為「新總督」,其原因為何
(A)陳儀接收臺灣時濫殺無辜日人 (B)陳儀集行政
、軍事大權於一身 (C)陳儀為國民政府留任的日人
(D)陳儀的施政受到臺民支持。
12.1928
年,日本成立臺灣第一所大學──臺北帝國大學,
附表為當時學生人數統計資料,從學生人數的差異,可
以得知下列哪種訊息?
學部
文政部
理農部
工學部
醫學部
總計
日本人
1,167
1,259
47
523
2,996
臺灣人
146
125
2
513
786
其他
2
6
0
3
11
合計
1,315
1,390
49
1,039
3,793
(A)日人經濟水準高,因此錄取人數較多 (B)臺人普遍
貧窮,能念大學者少 (C)高等教育仍有差別待遇,臺人
就讀比例不高 (D)臺人為增加國際競爭力,高等教育多
選擇留學
13.
1948
年開始,一直到
1975
年為止,蔣中正一共做了
5
任的總統。蔣中正可以連選連任這麼多次,其法源基
礎為何? (A)《中華民國憲法》 (B)
《戒嚴令》(C)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D)
《地方自治條例》。
14. 娥賓.塔達歐是霧社事件的倖存者,她有日本名字高山
初子,之後又有漢語名字高彩雲。請問這姓名更迭歷程
的意涵是? (A)
不同政權統治對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衝
(B)原住民積極與不同文化融合 (C)霧社事件後,原住
民放棄原有文化 (D)
原住民認同對象的轉變。
15. 婕芸在《圖解歷史》中看到如附圖的漫畫,由圖片中內
容可判斷,此圖的時代背景為何?
(A)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東京 (B)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
的北京 (C)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臺灣 (D)
國民政府宣布
戒嚴後的臺灣。
16. 「雷震事件」、「美麗島事件」、「三月學運」的共同訴
求是:(A)反共復國 (B)追求民主自由 (C)兩岸三通
(D)制憲公投
17. 臺灣某成立於日本治臺時期之中學的創校紀念碑上刻著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上述這所中學
是今日的哪一所學校? (A)建國中學 (B)臺南一中
(C)臺中一中 (D)臺南二中。
18.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對臺灣日後的政治與族群關係產生不
良的影響,其發生的背景為何? (A)日本不肯歸還臺灣
給中國 (B)共產黨的挑撥 (C)列強勢力的干涉 (D)
後經濟蕭條,社會問題嚴重。
19. 電影《返校》的背景設定是臺灣某一時期的高中校園,
除了使用大量的臺灣文化,劇情中並提到禁書、匪諜、
告密、黑名單等歷史背景。請問:這個電影的背景設定
,可能是下列哪一時期? (A)1940
年代 (B)
1960
年代
(C)
1980
年代 (D)1990
年代
20. 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曾有段時期蓬勃發
展,但是隨著哪一場戰爭的爆發,社會運動在總督府的
壓制下,逐漸沉寂消失? (A)甲午戰爭 (B) 1937 年中日
戰爭 (C)清法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
21.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蔣渭水在日治時期有何貢獻? (A)
成立台灣第一個政黨,為農工爭取權益 (B)反抗皇民化
運動,保存台灣文化 (C)倡導中日合作,努力建設台灣
(D)鼓吹台灣獨立,建立共和國。
22.溪湖小孩怡芊在 1921 年要上學讀書了,請問她要就讀的
學校是? (A)溪湖尋常小學校 (B)溪湖公學校 (C)溪湖國
民學校 (D)溪湖教育所。
23.承上題,請問怡芊所在的學校教育方針是(A)學漢文,
傳承傳統文化 (B)學知識,將來可跟日本人一樣升學 (C)
技能,將來直升職業學校(D)學日語,當個順從的日本人
24. 西元 1923 年《臺灣民報》創刊預告:「一個大大的臺灣
,有三百六十萬同胞,實在沒有一個代表我們的言論機關
,使世間的人幾乎不知天下有個臺灣……。」因此,當時
的知識分子積極推動下列哪一種運動? (A)兩性平權
(B)議會建置 (C)維護傳統 (D)改革教育
25.宏寓在民國 76 年有了選舉權,很興奮地要投下人生中的
第一張選票,請問宏寓在那時不能參與那一種選舉?(A)
正副總統選舉 (B) 彰化縣長選舉 (C)溪湖鎮長選舉
(D)東寮里長選舉
26.現年 85 歲的家泓平時喜歡在榕樹下講古,但因喜歡吹
牛,所講的歷史有些不合史實,請從以下家泓開講的事中
,抓出他吹牛的地方。(A)我小時候因為戰爭經常躲警報
(B)讀中學的時候,碰到外省老師,上課都聽不懂 (C)
二八事件的時候,我爸爸有保護了隔壁的外省伯伯 (D)
43 歲的時候發生美麗島事件,在氣憤下決定立刻加入
民進黨,爭取台灣的民主自由。
27.維鑫是民國四○年代的台灣人,這時期他最常看見的標
語是 (A) UN FOR TAIWAN (B)對抗美帝,貫徹社會
主義(C)消滅共匪,反攻大陸 (D)解放纏足,天然的最好
28.鎮宇是日治後期的臺灣人,他沒唸過什麼書,卻有機會
接觸一些新知識,這主要是下列哪一個團體舉辦了許多啟
迪民智的活動? (A)臺灣公益會 (B)臺灣文化協會
(C)臺灣調查委員會 (D)臺灣民主黨
29.近年來,臺灣在
2
28
日這一天,政府與民間皆會舉辦
活動悼念「二二八事件」中的受難者。請問:此事件發生
當時,實際負責執行臺灣政務的最高行政單位為下列何者
(A)國民政府 (B)臺灣省政府 (C)臺灣總督府 (D)行政
長官公署。
.題組題
()
臺灣旅遊活動從何時逐漸普及,可以從負責旅遊活
動的官方機構──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出現看出端倪
。當時,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年年都發行的臺灣鐵道旅
行案內,民間也出現大量的旅館、溫泉區、海水浴場以
及風景名勝等旅遊相關住宿與景點,以配合逐漸「習慣
」旅遊的臺人或來臺日人。
目前臺灣學校都有的「校外教學」,最早可追溯到
日治時期,從小學校到國語學校,都曾有前往內地進行
修學旅行的經驗。總督府的目的,是想讓來自臺灣的學
生親身體驗內地的現代化。
而臺人旅行逐漸成為習慣,主因為時間觀念的改變
: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轉而以六十進
位法計算時間的方式以及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概念;另外
還有星期制的出現,使臺人逐漸出現休假的概念,休假
日最好的休閒活動便是旅行
(資料來源: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
活)
30.文章中不斷提及的「內地」,是指下列何處? (A)中國
(B)臺灣 (C)日本 (D)越南。
31.透過文章,請推論「旅行」成為臺人休閒生活的一部分
,與下列哪一個因素無關? (A)星期制 (B)司法制度
(C)標準時間制 (D)交通便利。
()附表是臺灣在
1950
1988
年間,核准登記的媒體家數
統計表。請問:
年度
報紙
(種)
雜誌
(種)
通訊社
(家)
出版社
(家)
1950
44
184
28
1961
31
686
42
587
1971
31
1,534
43
1,395
1987
31
3,422
44
2,956
1988
126
3,708
126
3,191
32.由表中資料判斷,自哪一年開始,臺灣的報紙與通訊社
數量出現較大的變化? (A)1950
(B)
1961
(C)
1971
(D)
1988
年。
33.承第(32)題,這樣的變化與下列哪一事件有密切關係?
(A) )解除戒嚴 (B)廢除《臨時條款》 (C)終止動員戡亂
(D)臺灣光復。
34.承第(33)題,這樣的變化與何人的施政措施有關? (A)
陳儀 (B)蔣中正 (C)蔣經國 (D)李登輝。
35.就臺灣歷史而言,下列哪一項描述最足以說明此一變化
的意義? (A)地方自治的展開 (B)一黨獨大的出現
(C)多元社會的建立 (D)政黨輪替的實現
()
1921
年,臺灣總督在日本貴族院院會表示:帝國統治的
方針,不像英國讓殖民地設置獨立議會、制定法律、議定
預算的殖民地政策,而是當作正在施行帝國憲法的地方,
和內地同樣自然處理,提升其文化,使之與內地相同。如
果做此形容,如同內地延長主義的型態。……但本件請願
……卻希望制定將施行於臺灣的特別法律及臺灣預算的議
決權賦予該議會的法律。這完全違背了帝國統治臺灣的大
方針……像這種做法斷然不應容許。
36.以上資料的相關年代在
1920
年代,這則資料產生背景,
與以下哪件大事有關? (A)西來庵事件爆發 (B)全球性
民族自決風潮 (C)總督府的皇民化運動 (D)第一次世界
大戰爆發。
37.文中所謂的本件請願…」指的是 (A)台灣議會設置請願
運動 (B)台灣地方自治請願運動 (C)日台合一請願運動
(D)廢除六三法請願運動
()2015
7
17
日邵族人在伊達邵碼頭舉辦活動,其文
宣如下。請問:
還我主權,恢復傳統地名
1934
年日月潭大觀發電廠完工運轉,照亮全臺灣!
邵族舊部落卻就此被黑暗淹沒……
80
年後的現在,日月潭畔飯店林立,邵族卻毫無立足
之地!政府忙著
BOT
蓋飯店給遊客住!邵族子孫只能
抹眼淚往外地去……80
年了!土地正義在哪裡?只有
自然環境虛耗!財團掮客炒作!請與我們一同守護祖靈
尊嚴!守護傳統領域!守護日月潭!
38.面對邵族人失去自己的祖靈地,以下何者不是他們會遭
遇的問題? (A)群居住地變得更加遼闊 (B)喪失傳統
土地權 (C)語言逐漸消失 (D)身分認同障礙
39.下列哪一個法律可保障原住民權益? (A)
國家公園保護
(B)國土計畫法 (C)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D)原住民族
基本法
40.在尚未修正《憲法》前,中華民國政府稱原住民為何?
(A)生番 (B)平埔族 (C)山胞 (D)原住民。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