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00.15 KB
頁數
2
作者
Adm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9-29,离现在 5 2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 姓名:
※【請使用 2B 鉛筆畫卡作答,汙損答案卡致使電腦無法判讀扣 15 分】 ※範圍:翰林版 第一冊 12
一、選擇題(120 每題 3分;2140 每題 2)
1.附圖為某文化的想像圖。這個村落的房子都以木頭架高而成。
生活器皿多以陶製作而成。帄時除了耕作外,也會飼養一些
狗、豬等動物。有時會帶著鐵製鏢槍去打獵。傍晚空閒時,
大家會一起聊天,談論前些日子從其他地方換來的錢幣、琉
璃等物品。請問附圖應為下列哪一個文化?
(A)長濱 (B)大坌坑 (C)十三行 (D)卑南
2.西元1626年,西班牙進佔臺灣,到西元1632年時,西班牙人
已控制整個臺北盆地。他們將臺北地區設為一個傳教區,當
時傳教的對象,除了漢人,還包括原住民。請問他們傳教的
原住民族群可能為下列何者?
(A)西拉雅族、貓霧捒族 (B)阿美族、泰雅族
(C)卑南族、排灣族 (D)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
3.歐洲人來到東方,使臺灣加入國際貿易體系之中。其中佛朗
機國佔領澳門作為與中國貿易的據點。請問佛朗機國為下列
何者?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蘭 (D)日本
4.某書敘述:「延帄王繼位時才12歲,根本沒有足夠能力治理
國家,最後敗於與清廷間的一場海戰,遂向清帝國投降。」
請問上述的延帄王為何人?
(A)鄭經 (B)鄭芝龍 (C)鄭成功 (D)鄭克塽
5.曾經占領臺灣的西班牙人,後來因為減少在臺的駐軍,不敵
荷蘭而離臺。請問當時西班牙人大量減少駐臺守軍的原因為
何? (A)西班牙本國遭外患入侵 (B)對日貿易受阻 (C)
軍紀敗壞 (D)遭漢人反抗
6.臺灣是十七世紀漢人、日本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等在東亞
地區進行貿易的重要據點,當時臺灣會扮演這種角色的原因
,主要是具備了下列哪一項優越的地理條件?ˉ
(A)地形ˉ(B)氣候ˉ(C)位置ˉ(D)人口
7.雲林縣水林鄉利用當地文化、歷史結合觀光,並打出「開臺
第一村」的封號,請問開臺第一村與下列哪一組人物有關?
(A)鄭成功與陳永華 (B)鄭成功與鄭經 (C)荷蘭人與西班
牙人 (D)顏思齊與鄭芝龍
8.新石器時代初期,人類的社會產生許多變革,人口逐漸增加
,稱之為「新石器革命」,最主要原因為何?
(A)開始用火取暖與熟食,使生命得以延長ˉ(B)進入農業定
居時代,人們開始有餘暇從事文化創造ˉ(C)發展嚴密的國
家組織,保障群體的安全ˉ(D)開始使用文字,人類經驗得
以有系統傳承
9.十七世紀的臺灣不同於以往的帄靜,由於外來勢力進入,臺
灣內部開始產生變化。下列哪個改變不屬於這個時期所出現
的特色? (A)臺灣首度出現農業 (B)臺灣首度有歐洲文化
的傳入 (C)因為出現文字,臺灣進入歷史時期 (D)首度有
漢人治理臺灣
10.熊美是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貨船船長,他的船由大
員出發,目的地是巴達維亞。下列對該船的描述,何者不
符合史實? (A)與西班牙人合作在臺灣的經貿事務 (B)
該船裝有蔗糖、瓷器等貨物 (C)船上刻有VOC的圖徽 (D)
要將《熱蘭遮城日記》送到巴達維亞
11.十七世紀的臺灣國際貿易發達,當時臺灣進出口商品主要
()蔗糖 ()軍火 ()稻米 ()茶葉 ()鹿皮。
請問荷蘭人輸出臺灣的商品有哪些?
(A)甲乙戊 (B)甲丙戊 (C)乙丙戊 (D)乙丙丁
12.饅頭人在家中找到一本破舊的書籍,封面已經不見,不知
書名,但目次還在,如附圖所示。請問「過去沒有文字記
載,只能依靠當時人類遺留下來的物品,來了解當時的文
化…」敘述的是附圖哪個章節的內容?
(A)第一章 (B)第二章 (C)第三章 (D)第四章
第一章
史前時期……………001-021
第二章
大航海時期…………022-054
第三章
鄭氏時期……………055-072
第四章
清領時期……………073-110
第五章
日治時期……………111-128
第六章
中華民國時期………129-150
13.利用神話傳說可以了解原住民的歷史。請問下列何者的說
法較為合理? (A)有原住民稱自己因逐鹿而到日月潭定
居,不符合科學推理,不值採信 (B)有原住民提及祖先
遭遇洪水而漂流到臺灣,顯示他們可能來自中國黃河流域
(C)許多原住民族皆有洪水漂流傳說,證明他們的祖先相
同且來自同地區 (D)我們可以藉此了解原住民的起源、
環境的變動及調適生活的過程
14.電視節目正在播放十七世紀一場氣勢磅礡的戰爭,這場戰
爭中漢人成功打敗治理臺灣的外國人。熊大想更了解這場
戰事,到圖書館查看外國史料《梅氏日記》,對這場海戰
有大致的了解。關於此段史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場海戰應發生於西元 1661 (B)統治臺灣的外國
人被打敗前已占領臺灣 38 (C)《梅氏日記》的撰寫者
應為荷蘭人 (D)漢人領軍者應為鄭芝龍
15.明、清帝國皆曾經限制人民出海的自由。請問明、清兩代
限制人民出海的原因分別為何?
(A)
(B)
(C)
(D)
明帝國
防堵倭寇
皆是為了防
堵倭寇
防堵鄭氏
對付西班牙
清帝國
防堵鄭氏
防堵倭寇
防堵鄭氏
16.勘吉是來自中國商人,積極想與臺灣的鄭經從事貿易,他
應該透過哪種方式,最有機會將貨物賣到臺灣? (A)
過大陸商團與臺灣進行貿易 (B)委託將要去臺灣貿易的
親戚 (C)秘密賣給走私的商團 (D)透過傳教士運到臺灣
17.「一生致力於恢復明朝的鄭成功來到臺灣後,沒有立即起
兵攻打中國,反而是把大量軍隊派往各處開墾,來解決軍
民糧食不足的問題。」下列何者最能說明上述內容?
(A)鎖國政策 (B)海禁政策 (C)渡臺禁令 (D)寓兵於農
18.荷蘭將臺灣視為對外貿易的轉運站,荷蘭人轉運許多商品
到大明國與日本,請問下列何者不是荷蘭人當時轉運的商
品? (A)軍火 (B)香料 (C)絲織品 (D)白銀
19.在鄭氏時期,臺灣的商業活動繁盛。與日本、南洋以及「
歐洲人」的貿易頻繁,請問「歐洲人」指的是哪一國的商
人? (A)荷蘭 (B)葡萄牙 (C)英國 (D)西班牙
20.詹姆士透過參觀臺南市古蹟,如:延帄郡王祠、赤崁樓、
安帄古堡等,了解臺南地區的開發除了原住民外,還有(
)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鄭成功()鄭經。
請問明末清初在臺南開發的有哪些人?
(A)甲乙丙 (B)甲乙戊 (C)乙丁戊 (D)乙丙丁
2
21.()鄭成功圍攻荷蘭人()顏思齊率眾來臺發展()荷蘭
人治理臺灣。根據臺灣歷史發展,上列史事的排列順序應
該為何?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乙甲
22.中國某個時代,由於海盜不斷騷擾東南沿海,政府於是派
兵進駐澎湖。這是哪個時代?
(A)明朝 (B)清朝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23.鄭氏政權經營臺灣期間,發展對外貿易。其貿易對象包含
日本、南洋和歐洲國家。當時每年到日本交易的大船約有
1015艘左右。請問鄭氏政權積極發展貿易的原因為何?
(A)為了成為獨立國家做準備 (B)為了與鄰國維持友好關
(C)與清帝國進行貿易競爭 (D)為了籌措反抗清帝國
的經費
24.雷納德搭火車從高雄北上,沿途停靠
車站如右圖。請問沿途停靠的地名跟
下列哪一政策的實施有關?
(A)海禁政策 (B)鎖國政策
(C)渡臺禁令 (D)軍屯政策。
25.某次颱風過後,在某遺址找到目前臺
灣最早的稻米化石和數量龐大的繩紋
紅陶、石刀、石斧等,引起社會重視。
請問該遺址應是下列何者?
(A)長濱 (B)卑南 (C)十三行 (D)南關里
26.漢人李旦在明朝後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可以涉及
國際事務。單從他建議荷蘭人到臺灣,干預過明朝與荷蘭
的戰爭就可以證明。下列關於李旦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他應該是一名守法、富有並懂得外語的生意人 (B)
傳顏思齊、鄭成功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C)他應該是明代
派來治理臺灣的政府官員 (D)他應該是一名擁有強大武
裝勢力的商人
27.位於臺灣北部的網形文化的特色包含()以採集與狩獵
維生()知道煮熟食物()距今一萬年前()已敲打方
式製作石器。請問網形文化可能與下列何文化的時代最
相近? (A)大坌坑文化 (B)卑南文化 (C)圓山文化
(D)長濱文化
28.臺灣玉盛產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地質學者鑑定它是閃
石家族中的一員,其特有的結晶方式讓它很好辨認。而學
者們發現東南亞史前遺址中經常可以看到臺灣玉的出土。
請問這在考古歷史上有何意義?
(A)代表東南亞也有臺灣玉石礦開採 (B)代表臺灣不是南
島語族的一環 (C)代表現今居住在東南亞的人來自臺灣
(D)代表臺灣與東南亞可能有貿易往來
29.鄭成功橫渡臺灣海峽進攻臺灣時,成功擊退歐洲商隊在臺
勢力。請問歐洲商隊是指下列何者?
(A)葡萄牙聯合東印度公司 (B)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C)西班牙聯合東印度公司 (D)英國東印度公司
30.莎莉參加旅行團,聽到導遊解說:「此地在元朝正式設下
第一個官方機構,隸屬福建同安。至明太祖時,因東南沿
海長年盜賊為患,朝廷追剿無功,反成盜賊巢穴,遂令原
有居民向內陸搬遷至泉、漳兩州安置。」請問「令原有居
民向內陸搬遷至泉、漳兩州安置。」是下列哪一政策?
(A)鎖國政策 (B)南進政策 (C)理番政策 (D)海禁政策
31. 』因為家人慘遭殺害,憤而投靠大清。奉命進兵
臺灣,從此鄭氏政權結束,進入清帝國時期。並且建議康
熙皇帝將臺灣納入版圖。請問『 』應為何人?
(A)鄭芝龍 (B)施琅 (C)李旦 (D)顏思齊
32.大航海時代荷蘭人除占領今日印尼一帶外,還曾兩次進犯
何地,遭明朝政府驅逐?
(A)大員 (B)澎湖 (C)澳門 (D)金門
33.荷蘭人占領臺灣之後,建立了哪一個城市,作為政治中心?
(A)聖蕯爾瓦多城 (B)普羅民遮城 (C)聖多明哥城 (D)
蘭遮城
34.西元 1597 年,有一封呈報給國王的信中寫到:「我們希
望占領福爾摩沙的這個港口,最迫切的理由是為了確保菲
律賓的安全。因為……日本企圖奪取這個港口以進占馬尼
拉,我們要確保菲律賓的安全就必頇擁有這個港口。」由
上述背景判斷,這封書信最可能是呈報給哪一國國王?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荷蘭
題組一:閱讀文本後回答問題(3537)
早在漢人遷居臺灣之前,臺灣已有「某民族」居住。該
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居住在
臺灣的民族,可分為原住民族與帄埔族群,其中原住民族共
16 族,多數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不過
他們正面臨急速現代化的問題,急需強化語言傳承及文化振
興。
35.請問上文中所提的「某民族」是指下列何者?
(A)印歐語族 (B)大和語族 (C)南島語族 (D)漢藏語族
36.有關某一民族的敘述何者有誤?
(A)此民族分布最北端為臺灣 (B)透過構樹的傳播推論臺
灣可能為此民族的起源地 (C)此民族在日治時期可區分
為熟番及生番 (D)此民族後來正名為原住民族
題組二:附圖為臺灣史前文化遺址分
布圖。
37.乙地距今 45006500 年,遺址大
多分布於西部河口與海岸。出土
粗繩紋陶片、刀斧等器物,學者
推測可能種植根莖類作物。請問
乙地為下列何者? (A)長濱
(B)大坌坑 (C)南關里 (D)卑南
38.西元 1897 年,在某遺址中發現造
型優美的雙口罐和磨製的石斧、
石鑿、石槍頭等捕獵工具。除此
之外還可發現壯觀的貝塚層,顯
示此地早期應該是個水資源豐富的地方。請問該遺址位於
右圖中何處? (A) (B) (C) (D)
39.博物館「史前文化用具展」中,陳列幾種史前遺物,下列
何者不應該出現在戊文化的展示區?
(A)中國的銅錢 (B)陶罐 (C)石斧 (D)玉質耳飾
40.右為史前文化層假想圖,請問圖中的上、
中、下三者,分別最有可能為臺灣史前文化
遺址分布圖的哪一選項?
(A)甲、丁、戊 (B)丁、戊、丙
(C)乙、丙、丁 (D)甲、己、丁
試題結束,請再次檢查!加油!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