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 單選題(1~20題3分,21~40題2分)
1. 下文描寫某一時期臺灣統治當局治理原住民的情景:
「地方會議在赤崁舉辦,……長官開始對大會致詞,翻
譯人員則將長官的話口譯成新港社的原住民語……。接
著,長官任命各社長老、授予權杖,並關切官方修建的
教堂和學校的事務、村落繳付的年貢等。」請問這是哪
一時期對原住民的統治方式?(A)荷治時期 (B)西班
牙統治時期 (C)鄭氏統治時期 (D)清帝國統治時期
2. 彰化縣歷史悠久,於雍正5年(1723)建縣,至今已298年
,請問當時建縣的原因為何?(A)朱一貴事件讓政府體認
到中北部移民漸多的管理問題 (B)為鼓勵閩粵百移墾台
灣(C)林爽文事件讓政府警覺中部地區的治安問題 (D)中
部漢番衝突問題嚴重,須加強管理。
3. 婉菱在家裡找到一份古文書,發現這是一張祖先和平
埔族的土地買賣契約,上面有羅馬字和漢字雙語並陳,
請問平埔族使用羅馬文的原因是: (A)開港通商後,傳
教士教導原住民使用 (B)平埔族拒絕漢化,而使用外
國文字 (C)荷蘭統治時期為傳教而教導原住民使用羅
馬文字 (D)鄭氏時期為培養與外國貿易的翻譯人才而
教導原住民使用。
4. 清帝國早期,由於漢人移民與原住民常有衝突發生,
清廷為了避免此一情況,乃採何種方式來降低雙方的衝
突? (A)派軍隊壓制原住民 (B)用利益引誘原住民
(C)鼓勵漢人與原住民通婚 (D)畫定番界,隔離雙方
5. 詩涵參加八通關古道的健行活動,聽到嚮導解說八通
關古道為沈葆楨時所開鑿的通往後山的道路。請問:其
開鑿此道路的目的為何? (A)促進經濟繁榮 (B)實施
開山撫番政策 (C)防止反清事件 (D)防範盜匪。
6. 從清帝國時期對臺灣行政區劃的調整,可以看出臺灣
的開發方向為何? (A)以臺灣中部為中心向南北發展
(B)由南向北逐漸開發 (C)由東部向西部逐漸擴張
(D)由北向南逐漸開發。
7. 基隆市「二沙灣炮臺」位置險要,城門題有「海門天
險」四字,後來在哪場戰爭時,炮臺曾擊退進犯基隆的
敵軍? (A)英法聯軍之役 (B)清法戰爭 (C)牡丹社
事件 (D)甲午戰爭。
8. 宥勛是清雍正年間的漳州人,若他想要到臺灣開墾田
地,依當時政府規定,他須具備何種條件? (A)在臺灣
有親戚 (B)已婚且未有子女 (C)提出開墾計畫書 (D)需
有渡臺證照。
9. 荷蘭人據臺後,在村落中興建教堂,要求族人星期日
做禮拜,傳教士還為教徒洗禮、證婚。同時,在新港、
麻豆等地建立學校,以稻穀、布匹等物獎勵村民入學。
不僅兒童要上學,成年男女也要利用黎明或傍晚上課,
不願意的人,會被施以罰款。請問:荷蘭人施行這些措
施的目的為何? (A)為使原住民信仰宗教並隨之順服
(B)為培育原住民擔任重要官職 (C)為了進一步破壞原
住民文化 (D)為了教育並同化漢人
10. 嘉慶年間,海盜侵擾蛤仔難,平定後,清廷在此地設立
哪一行政區加強治理?(A)淡水廳 (B)宜蘭縣 (C)噶
瑪蘭廳 (D)諸羅縣。
11. 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後,最初的行政建置隸屬於下列何
者?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廣東省 (D)江蘇省
12. 清帝國在臺設置地方行政單位,最晚設立的是? (A)
淡水廳 (B)彰化縣 (C)諸羅縣 (D)台東直隸州。
13.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經貿型態在某次對外戰爭後,由原
本以中國大陸為主的國內貿易,轉變為以世界各國為對
象的國際貿易。請問:某次對外戰爭為何?(A)牡丹社
事件 (B)英法聯軍之役 (C)清法戰爭 (D)甲午戰爭
14. 近期考古學家在基隆和平島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17世
紀的教堂遺跡和有十字架墓葬品,請問這項考古挖掘的
成果可以驗證哪一段歷史? (A)見證北部漢人放棄傳統
信仰改信基督教的歷程 (B)證明北部平埔族在與外界
接觸中,逐漸西方化 (C)葡萄牙以基隆做為貿易和傳
教據點 (D)西班牙佔領北臺灣並傳播天主教。
15. 子容在臺北的二二八和平公園中,看到臺灣最早的火車
頭「騰雲號」,她想起了清末對臺灣近代化貢獻最大的
巡撫,請問是? (A)鄭經 (B)沈葆楨 (C)施琅
(D)劉銘傳。
16. 品翰在雍正年間時想要帶著妻小一起到臺灣打拼,卻無
法實現,只能自己一人前往臺灣。品翰之所以無法攜帶
妻小是因為政府的哪一項政策?(A)開港通商 (B)渡
台禁令 (C)貿易只能在特定港口進行 (D)海禁政策
17. 弘毅想要研究彰化縣的開發史,請問他可以參考下列哪
一本清朝地方文獻資料? (A)淡水廳志 (B)臺灣縣志
(C)諸羅縣志 (D)鳳山縣志。
18. 荷蘭東印度公司利用「以番制番」政策加強地方控制,
陸續征服臺灣南部原住民,最為著名的代表事件為發生
在 1635 年的哪件事?(A)大肚王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麻豆社事件 (D)郭懷一事件。
19. 清朝統治初期,出現臺灣棄留論的爭議,後清朝決定保
留臺灣的原因是基於台灣何種地位的重要性?
(A)戰略 (B)交通 (C)經濟 (D)政治
20. 臺灣從臺灣府變成台灣省的關鍵是? (A)清法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開港通商 (D)林爽文事件。
21. 附圖是芊豫去圖書館作有關臺灣行政區劃報告時所找到
的地圖。請問:她的報告內容可能是臺灣歷史發展中的
哪一時期?
22. 英商「怡和洋行」自清代以來已在臺灣成立據點,至今
仍擁有頂好超市、Pizza Hut
等股份。請問:英商「怡和
洋行」可在臺灣設立據點的原因為何? (A)臺灣開始
進行自強運動 (B)臺灣開港通商 (C)臺灣建省 (D)
臺灣割讓給日本。
23. 由沈葆楨、劉銘傳等人來臺建設的重點項目,反映出當
時清廷治臺最主要的目的為何? (A)墾殖移民增多,加
強行政管理 (B)提倡新式工業,增加賦稅收入(C)增強
海防建設,鞏固東南海疆 (D)推動儒學教育,落實文化
建設。
24. (甲)臺灣建省;(乙)施琅攻臺;(丙)清法戰爭;(丁)臺灣開
港通商;(戊)牡丹社事件。上述有關臺灣歷史大事,若
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戊
(B)乙丙丁戊甲 (C)乙丁丙甲戊 (D)乙丁戊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