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九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86.15 KB
頁數
2
作者
陳靜怡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1-17,离现在 3 34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三年級歷史科試卷 三年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每題2
1. 摩亨約達羅興建於西元前 2600 年,有高大的城牆、地下
排水道、公共浴場與巨大的穀倉。這個有規劃的城市文
明,證明了古印度時期哪一個區域的繁榮進步?(A)尼羅
(B)印度河(C)恆河(D)愛琴海。
2. 十九世紀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形容印度是「只要看一眼,
就永遠忘不了的國度,因為她和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
一樣。」印度又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全世界的教派幾乎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此地也是哪些宗教的起源地?
(A)猶太教、基督教(B)婆羅門教、佛教(C)祆教、佛教(D)
猶太教、伊斯蘭教。
3. 印度土著在種姓制度下受到十分不平等的待遇,土著的
人數是外來統治者阿利安人的好幾倍,卻甘於忍受今生
的痛苦,不群起推翻歧視政策,其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死後得永生(B)相信善神終會
戰勝惡神,世界從此充滿光明(C)認為透過通婚,可以改
變身份與地位(D)相信因果輪迴,將希望寄託於來世。
4. 米爾和琳娜是印度的一對夫妻,米爾是一位數學家,家
勢顯赫,屬於剎帝利(貴族)階級,而琳娜的祖先則是古時
首陀羅(奴隸)階級。若二人生於古代的印度,下列何項敘
述正確?(A)米爾屬於種姓制度的最高階級(B)米爾和琳娜
不可以結婚(C)職業世襲,米爾會擔任祭司工作,而非數
學家(D)琳娜使用阿拉伯人創立的阿拉伯數字記帳。
5. 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如何流傳到東亞及東南亞一帶?(A)
阿拉伯人透過經商將此宗教外傳(B)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
遣高僧向外弘揚佛法(C)釋迦牟尼得道後前往佈道(D)亞歷
山大東征後派遣使節向外傳教。
6. 基督教創立初期,備受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主要是
基督徒哪項行為所致?(A)意圖顛覆羅馬帝國(B)不向政府
納稅(C)多神信仰的教義與羅馬傳統信仰不同(D)拒絕膜拜
羅馬皇帝畫像。
7. 殉道一詞專指為信仰作證而致流血捨命的人。觀察基督
教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從一世紀到三世紀末,殉教者
數量極高,到四世紀初驟然陡降。請問:陡降的原因為
何?(A)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B)耶穌在巴勒斯坦傳教
(C)狄奧多西宣布基督教為國教(D)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8. 阿莫讀了一本世界名著,書中內容有:「阿拉伯國王、
波斯公主、勇敢的蘇丹王子、狡猾的強盜、邪惡的魔術
師,以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請問:這本故事
書的文化背景是下列何者?(A)伊斯蘭教世界(B)希臘與希
臘化時代(C)拜占庭文化的發展(D)印度文化的興盛。
9. 可可將參加教會的話劇演出,他扮演主角耶穌,下列哪
一幕情境可能出現在他的表演之中?(A)他誕生於羅馬帝
國境內的義大利(B)他改革了猶太教的多神信仰,創立了
基督教(C)他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提倡神愛世人(D)他最
後被婆羅門教祭司釘死在十字架上。
10. 聶導演打算要拍攝阿拉伯地區的記錄片,影片內容想要
呈現中世紀巴格達地區庶民生活的場景,下列哪部著作
是他可以參考的?(A)《天方夜譚》(B)《新約》(C)《舊約
(D)《吠陀經》。
11. 西元五世紀左右,日耳曼民族不斷襲擾羅馬帝國,並展
開大規模遷移,最後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請問:此
一事件的意義為何?(A)古羅馬文化從此滅絕(B)日耳曼民
族的文明成就勝過羅馬帝國(C)基督教取得世界性宗教的
地位(D)歐洲歷史進入中古時期。
12. 歐洲進入紛擾而動盪的中古時代,宗教的影響力無所不
在。有關當時教會所發揮的功能,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羅馬教宗曾短暫統治西歐,維護社會秩序(B)教士抄寫
典籍,保存歐洲古典文化(C)教會附設學校兼負起教育的
責任(D)為民眾舉行生命禮儀,如受洗、婚禮、喪禮等。
13. 全球旅遊平台 KKday 讓許多業者可以針對不同國家、不
同客群客製化其行程來獲得最佳的旅遊體驗。若 KKday
計畫在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等地區,針對某宗教
推出旅遊行程,則針對哪個宗教能獲得最多國家迴響?
(A)天主教(B)佛教(C)印度教(D)伊斯蘭教。
14. 拿破崙曾經說過:「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它的首都一
定會是伊斯坦堡。」歷史上從未有其他城市長久位處世
界舞台的核心,擔當諸多偉大帝國與多元文化之都。請
問以下哪些國家曾占領此處?(A)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土
耳其帝國(B)塞爾柱土耳其帝國、拜占庭帝國(C)亞歷山大
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D)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
15. 某個學術研討會上,教授們正在討論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的原因,但是下列哪一個人的說法與歷史事實不符?(A)
羅馬公教會大力鼓吹與推動(B)古希臘羅馬典籍隨東羅馬
避難的學者帶到西歐(C)義大利商業復甦,商人支持文藝
創作(D)指南針和印刷術的普及,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16. 西元前一世紀時,一位當時的建築師描述他心目中的理
想人體比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根據這個比例
,畫出一幅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體圖。由此可以推知文藝
復興的何種文化特色?(A)多仿效中古時期的藝術風格(B)
許多藝術知識來自於古希臘、羅馬(C)此時期的文藝大師
都是希臘與羅馬人(D)融合許多來自伊斯蘭世界的文化。
17. 文藝復興在藝術方面成就輝煌,哪一種價值觀,成為此
時期的主要精神,同時也表現在文學與藝術作品上?(A)
重視人權,強調階級平等(B)以神為中心,重新領會基督
教精神(C)實事求是,建立科學的宇宙觀(D)以人為本,肯
定人生現世的價值。
18. 十六世紀時,宗教改革風潮如火如荼地展開,新教派紛
紛成立。當時促使歐洲發生宗教改革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A)教宗欲革除教會的陋規()大眾對天主教教會的腐
化感到不滿(C)拜占庭帝國與西歐教會爭奪領導權(D)伊斯
蘭教勢力的擴張。
19. 十六世紀住在瑞士地區的艾略克,平日靠借貸生意過活
,但卻時常擔心死後會下地獄,因為他的教會說他賺的
是不義之財。直到某日無意間參加一個新的教會禮拜,
神職人員講道說:「只要努力勤奮工作賺錢,上帝都會
肯定你的努力,賺錢不是罪惡。」艾略克因而毅然決然
地加入了此教派團體。請問,此教派應該是下列何者?
(A)天主教(B)路德教派(C)喀爾文教派(D)格蘭國教派。
20. 有些學者認為英格蘭國教派不應該當作新教的一員,他
們從教義上比對英格蘭國教派和羅馬公教後,發現變革
並不大,主因是當初此教派創立只是為了解決亨利八世
哪一方面棘手的問題?(A)婚姻(B)領土(C)稅捐(D)教義。
21. 東南旅行社規劃聖誕節優質行程,讓你一覽羅馬神廟感
受帝國榮耀、參觀天主教教堂、體驗城堡變裝秀、到清
真寺感受穆斯林禮拜的莊嚴。請問:這個行程的名稱應
該為何? (A)土耳其萬象伊堡熱氣球之旅(B)深度義大利旅
(C)西班牙佛朗明哥舞之旅(D)烽火阿拉伯冒險之旅。
22. 小邑想了解被稱為是「中國使徒」的利瑪竇被派到中國
傳教的背景,更對其所信奉的宗教感到好奇。請問:下
列關於利瑪竇所屬的宗教,何者敘述正確?(A)屬於改革
後的新教系統(B)神職人員具備科學知識及傳教熱忱(C)
喀爾文所創立(D)是為改革希臘正教的內部問題而成立。
23. 在歐洲各地興起的宗教改革聲中,舊教也積極改革,其
結果如何?(A)舊教無法適應新思潮,改革終遭失敗(B)
教獲得新教認同,基督教幸而未分裂(C)新教、舊教重歸
統一,由羅馬教宗領導(D)以西班牙人羅耀拉所創的耶穌
會,成就最令人矚目。
24. 中古時期,伊斯蘭勢力橫掃歐、亞、非三洲。請問:伊
斯蘭教興起於何地?(A)巴勒斯坦(B)伊比利半島(C)阿拉伯
半島(D)印度半島。
25. 小宸在研究世界三大宗教的
分布,他將宗教分布區塗色
如圖()。請問:斜線所示
區域的宗教特色為下列何者
(A)典籍的誦讀使阿拉伯語
成為通用語(B)相信真神只有
一位(C)主張眾生平等,相信
因果輪迴(D)發源地在西亞。
背面尚有試題
()
26. 圖(二)是十一世紀的宗教分布
圖。根據這張圖的判斷,下列何
者敘述正確?(A)甲應該是希臘正
(B)乙應該是羅馬公教(C)丙應
該是伊斯蘭教(D)甲乙丙宗教均屬
於多神信仰。
()
27. 「行萬里路」可以增進知識,
在圖(三)的丙區可能會看到下
列何項記載? (A)穆斯林在清真寺
向麥加做朝拜(B)看到當地曾被土
耳其人統治紀錄(C)文藝復興運動
的起源地(D)劇作家莎士比亞故居
()
二、題組題:
【題組一】下列表格中甲乙丙丁四張地圖是歷史上橫跨
歐亞非三洲的帝國,請參閱地圖回答問題。
()
()
()
()
28. 以上甲乙丙丁四張地圖,若按照帝國出現的時間先後順
序排列應為下列何者?(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丁乙
甲丙 (D)丁甲丙乙。
29. 請判斷出圖(甲)和圖(丁)是哪兩個政權的疆域圖,
再說出這兩個政權有何相同之處?(A)都保存希臘、羅馬
文化(B)都打敗過羅馬帝國(C)皆由穆斯林建立的政權(D)
實施政教分離的體制。
30. 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符號與穆斯林的商業制度
傳播到各地的為圖中哪一帝國?(A)(B)(C)(D)丁。
【題組二】西元 2021 3月,瑞士以 51.2%的比率通過公
投案,公投案的內容為禁止在公共場所蒙面。支持人士認為
這是瑞士成功阻止「激進伊斯蘭」的勝利。但是反方則認為
該公投案的通過是公然歧視穆斯林的行為,他們認為穆斯林
的面紗有其歷史性以及對宗教的敬意,將頭部罩住不僅是得
體的穿著,更是令真主喜悅的重要義務,在該宗教經典中對
於面紗、頭巾的穿著都有嚴謹的規範。然而在西方社會,自
2018 年起,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都針對面紗(頭巾)
出相關的禁令。看來,因為文化的不同,使的不同宗教的擁
護者也有不同的思維。請問:
31. 文中稱蒙面紗是令某神祇喜悅的行為,該神祇為下列何
者?(A)穆罕默德(B)上帝耶和華(C)耶穌(D)阿拉
32. 文中提到的「穆斯林」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要信守哪個教
規?(A)信奉唯一真神(B)遵從教宗的指示(C)每天朝聖城巴
格達的方向禮拜五次(D)每天必須頌讀《聖經》一遍。
【題組三】以下是阿瑞收集關於歐洲宗教的幾則言論::
()信徒得救與否,皆由上帝預先選定,人生則是用來驗證
自己是神所預選之民。
()靈魂獲得赦罪不需仰賴神職人員,只需要閱讀聖經,而
聖經的領會只能依靠信仰。
()教會需從內部改革,重視神學教育,教士需遵守嚴格的
紀律,過著貞潔的生活,並絕對效忠教宗。
()否定教宗絕對權威,國王應代替羅馬教宗成為教會最高
領袖,尊重聖經,傳統天主教儀式仍有必要保留。
()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
學及信仰,才是神要給人最正確的旨意,後人所演繹
的皆為偽學,中古的拜占庭帝國為其教區。請問:
33. 根據上文的描述,下列哪一選項最接近馬丁路德的宗教
觀點?(A)(B)(C)(D)丁。
34. 根據上文資料判斷,下列哪些屬於宗教改革後形成的新
教教派?(A)甲乙丙 (B)丙丁戊 (C)甲乙丁 (D)甲丙丁。
35. 阿瑞在整理完所有相關資料後,針對上述資料做出對宗
教改革的結論,請問他不可能得出何項結論? (A)傳教士
在明清之際進入中國傳教,將西方知識帶進中國(B)十六
世紀後,基督教總共分為三大派,各自在世界發展(C)
動歐洲對教育的提倡和識字率的提升(D)不同教派發生激
烈戰爭,一直未有宗教寬容的概念出現。
【題組四】翻閱世界史,宗教和政治的關係千絲萬縷。
在古代世界,「政教合一」很普遍,宗教信仰的力量
龐大,利用宗教力量凝聚人群是很自然的,然而政教合一卻
是非常極權的,統治者是神或神的代表,被統治者對統治者
只有絕對的信服。另一方面,政教合一又會把很多宗教和道
德信條嚴格地加諸被統治者,限制了被統治者的思想自由,
使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都受限。
當宗教與政治相契合時,會出現宗教維護政治的情形。
反之,當宗教與統治階層利益相違背時,就會出現遭受迫害
等與統治階級對立的情形。甚至,有些君主將宗教定為國教
,對其他宗教毀滅性的滅教,許多反異教的運動,直接將異
教徒或各種所謂的邪教殘酷摧毀,造成更大的災難。其實,
政治和宗教一直是世界的大問題,但願政治的歸政治,宗教
的歸宗教,不要把兩者混在一塊。
摘錄自網路文章 宗教與政治
36. 文中所述,宗教與政治相契合時,會出現宗教維護政治
的情形。請問:歷史上哪些君主對宗教的推行不遺餘力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希臘的亞歷山大()中國
的漢武帝()羅馬的狄奧多西(A)甲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丁。
37. 在中古時期,歐亞地區屢次因世俗權力與宗教勢力的衝
突而導致戰爭與教會分裂。請問,在長期的爭奪後,形
成政教合一的地區不包含那一個國家?(A)西班牙王國
(B)英格蘭王國(C)拜占庭帝國(D)阿拉伯帝國。
【題組五】八世紀的世界上,有三個影響當時歷史的大帝國
()遠東的帝國締造了中國最輝煌的時代,而京師長安居住
著許多胡人,中華文化正全面且有系統向東亞輸出,促
成日本的大化革新;
()居於中間的國家則是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同時也將他們的宗教傳至帝國的每個角落;
()再往西一點則是以新羅馬為中心的國家,雖然與最強盛
時期相比失去不少領土,但皇帝正逐漸在教會中樹立他
的權威,也為日後歐洲文化的復興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38. 根據上文,關於甲、乙、丙三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國為中國的漢朝(B)乙國為阿拉伯帝國(C)丙國為鄂圖
曼帝國(D)甲國與乙國之間曾發生怛羅斯之役,進而將印
刷術西傳。
【題組六】閱讀文章後,回答 39-40 題:
羅馬教廷表示有兩份具有米開朗基羅親筆簽名的文件被
偷竊,對方要求兩百萬歐元才願意歸還文件,使得教廷頭痛
不已,而教廷也發現此偷竊事件應該是內部人士所為,所以
教廷決定聘請具有邏輯推理能力的你,來判斷到底誰最有可
能是偷竊者。下列四個人最有偷竊嫌疑:
蒂芬妮:喜愛收集薄伽丘、佩脫拉克等人的作品,並長期在
天主教會內擔任志工。
基利爾:書櫃上陳列著拉斐爾作品的相關書籍,屬於英國國
教派信徒。
阿里:客廳擺放著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的雕像,每日固定向
麥加方向朝拜。
娜塔:擅長模仿達文西的畫作,是虔誠的喀爾文教派信徒。
39. 根據探查來的資料,偷竊者所留下的蛛絲馬跡都顯示他
對文藝復興時代特別有興趣,應該收集了不少相關的作
品。請問下列何人最有可能先被排除嫌疑?(A)蒂芬妮
(B)基利爾(C)阿里(D)娜塔。
40. 另外,偷竊者在現場遺留了一段用希臘古文寫的文字,
經過翻譯為「虔誠的信仰可以帶來救贖,財富是榮耀上
帝的寶物,勤儉是接近上帝的方法」。請問:根據此段
文字判斷,你認為誰最有可能是偷竊者?(A)蒂芬妮(B)
基利爾(C)阿里(D)娜塔。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