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選題:
( D )1.在利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時,哪個做法是
不正確的?
(A)
每次只提出一個假說來設
計實驗
(B)
實驗結果與假說不符時,應重
新設定假說或檢視實驗步驟
(C)
實驗
時,除操作變因外,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其
他條件均需相同
(D)
用科學方法所得到
的結論,就形成學說,永遠不會改變。
( A )2.北極之王~北極熊的皮毛分為上下兩層,上
層毛光滑而長,下層毛短而密,能鎖住空氣
並防止水分滲入,北極熊的毛其實是透明
的,藉以讓陽光透過透明的毛髮到達皮膚、
以有效率地在體內儲存熱能。北極熊透明的
毛髮在陽光及冰層的反射下成為白色,使牠
們能夠在冰層上悄悄的跟蹤並突襲獵物。科
學家觀察北極熊濃密毛髮下的皮膚,發現牠
的皮膚竟然是黑色的,科學家 「黑色皮膚
對北極熊適應極地生活有何幫助呢?」 括號
內的敘述為科學方法中的哪個步驟?(A)觀
察 (B)提出問題 (C)參考文獻資料 (D)
提出假說。
( A )3.小誠看到下雨前比較容易出現蜻蜓,心中
想:「雨季溼度高,水分可能會促使蜻蜓出
現!」這想法是屬於科學方法中的何者?
(A)設計實驗 (B)觀察 (C)提出假說
(D)形成學說
( A )4.自一顆綠豆長成一棵綠豆的過程,是何種生
命現象的表現? (A)生長與發育 (B)感
應與運動 (C)代謝 (D)生殖
( B )5.放置於窗戶旁的植物多日後會往窗外彎
曲,是何種生命現象的表現? (A)生長與
發育 (B)感應與運動 (C)代謝 (D)生殖
( A )6.附圖為地表的分布概況,下列關於此圖的敘
述,何者正確?
(A)甲區域的生物數量最多 (B)乙區域的
空氣稀薄 (C)丙區域可以找到許多行光合
作用的生物 (D)丁區域不可能發現生物。
( A )7.生物老師請同學在校園進行生態調查:
在下列的校園環境中,哪個地方所見到的生
物種類可能最多? (A)土壤貧瘠的圍牆邊
縫隙 (B)溫暖潮溼的水池邊 (C)終日被
大樓陰影籠罩的水泥地 (D)四樓陽光普照
的屋頂。
( A )8.小時將寫有字母 a 的玻片置於複式顯微鏡
下,以 40×的倍率觀察,看見如附圖所示的
影像。請問:當小時將倍率調升為 100×時,
看見的影像應如下圖何者?
(A) (B)
(C) (D)
( A )9.顯微鏡的目鏡及物鏡長短與倍率有關,當
目鏡愈長時,倍率愈低;物鏡愈長時,倍
率愈高。下圖中甲、乙、丙為目鏡,P、Q、
R為物鏡。小品利用這臺顯微鏡觀察植物
的表皮,請問:如果想要在視野中看見最
大的細胞,應採用何種組合?
(A)
甲、P
(B)
乙、Q
(C)
丙、R
(D)
甲、R。
( B )10 小德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
如下圖。按照顯微鏡的標準使用步驟依序操
作,對於鏡頭的轉換及視野亮度的變化,下
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先用高倍再換低倍,視野亮度變暗
(B)先用低倍再換高倍,視野亮度變亮
(C)先用低倍再換高倍,視野亮度變暗
(D)先用高倍再換低倍,視野亮度變亮
臺北市立新興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自然與生活-生物科 第一次段考試題
注意事項 1.範圍: 南一版第一章生命的發現+第二章組成生物體的層次
2.配分:選擇題1-25題,每題3分;閱讀手寫題,每題2分,共100分。
※3.請將答案填在答案卡及手寫卷上(題目共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