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 北 市 立 崇林國中 110 學年度上學期七年級自然科 第 1次定期評量試題卷
☆答案卡要寫上班級、座號及姓名,並用 2B 鉛筆畫卡,若未填寫完整造成讀卡有問題者,將扣段考分數 5分☆
◆共 50 題選擇題,每題 2分。◆
1、( )探究科學問題的答案,需要使用「科學方法」,下列何者不屬於科學方法的過程?(A)觀察 (B)文獻探討 (C)進
行實驗 (D)結論即是學說。
2、( )下列關於運用「科學方法」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A)只能使用人體感官觀察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徵並
提出問題 (B)一般而言,與假設相符的處理為實驗組 (C)實驗設計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只能有一個變因不同,
稱為控制變因 (D)多次重覆實驗只會增加實驗誤差,不會增加實驗的可信度。
3、( )七年十六班同學討論使用實驗器材的注意事項,請問何者說法正確?(A)小菁:量筒的功能是測量體積,不可
進行加熱 (B)小寧:讀取液體的刻度時,不用注意視線的高度 (C)小怡:實驗前不用注意酒精燈的含量,但要
準備濕抹布以防酒精溢出著火 (D)小華:載玻片是用來覆蓋樣本,避免樣本與物鏡接觸。
4、( )承上題,小欣在操作加熱實驗的流程,請問下列何者是錯誤的動作?(A)加熱試管時,傾斜試管且不對準人體
(B)隔水加熱時,使用陶瓷纖維網以均勻加熱 (C)用已點燃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個酒精燈 (D)不需使用酒精燈時,
以燈罩將酒精燈蓋熄。
5、( )小云在準備小組報告前置作業時,搜尋網路資料讀到一篇文章,提到:「生活在無光環境中的深海魚類,仍然
需要陽光的資源」。請問這句話敘述是正確的嗎?(A)錯誤,深海根本沒有陽光 (B)錯誤,深海魚類不需要進食
(C)正確,深海魚類可游到淺海曬太陽 (D)正確,深海魚類的食物所蘊含的能量大多源自於陽光。
6、( )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可表現出四種生命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生物進行合成和分解反應以轉換能
量,稱為代謝 (B)感應是指生物的形態或功能逐漸成熟的過程 (C)所有會運動的個體都能稱為生物 (D)水晶寶
寶產生新的顆粒也屬於繁殖作用。
7、( ) 關於「細胞」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的切片,發現許多小格子,
稱為細胞 (B)之後,虎克陸續發現其他生物也都是由細胞組成,於是歸納出細胞學說 (C)細胞學說認為生物體
都是由細胞所組成的 (D)能進一步推進細胞的發現,顯微鏡的科技發展是關鍵因素之一。
8、( )小菁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樣本,發現其目鏡有
4x、10x、60x,物鏡有
4x、10x、15x的放大倍率,此顯微鏡共有
幾種放大倍數?(A) 6種 (B) 8種 (C) 9種 (D) 10種。
9、( )圖(一)為複式顯微鏡的模式圖,請問下列何者名稱與功能的配對正確?(A)甲為物鏡,可放大影像 (B)乙為旋轉
盤,可用來更換目鏡的倍率 (C)戊為光圈,可以控制通過的光量 (D)己為鏡座,可固定及支持顯微鏡。
圖(一) 圖(二)
10、( )承上題,關於複式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何者敘述正確?(A)視野下的成像與實際方向相同 (B)使用丁觀察樣本
時,需要調整為較大光圈 (C)使用丙觀察樣本時,可調整戊和己使影像更放大 (D)從丁換成丙觀察樣本時,視
野下的範圍變小,成像變大。
11、( )將螞蟻標本置於解剖顯微鏡下觀察,得到如圖(二)的影像。若他想將螞蟻移至視野中央,他應該將螞蟻朝向
何處移動?(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12、( )關於解剖顯微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解剖顯微鏡可觀察物體的立體表面構造 (B)可使用眼焦調整器讓
雙眼的視野合一 (C)可使用倍率調整輪更換目鏡的放大倍率 (D)可使用調節輪控制光源的亮度。
13、( )小怡進行口腔皮膜細胞的觀察實驗時,口腔皮膜細胞經亞甲藍液染色後,何種構造會變得特別明顯? (A)細
胞壁 (B)粒線體 (C)細胞質 (D)細胞核。
14、( )在「鴨跖草葉片細胞的觀察」活動中,小怡想要比較表皮細胞與保衛細胞的差異,為什麼要撕取鴨跖草葉片
的下表皮而非上表皮?(A)下表皮才有表皮細胞 (B)下表皮的保衛細胞較多 (C)下表皮比較容易撕取 (D)下表
皮的厚度較薄,才可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