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崇林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48.99 KB
頁數
5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20,离现在 4 28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5頁,第 1
新北市立崇林國中 109 年度第一學期 第二次段考 自然科七年級範圍:2.2~3.4
※請用 2B 鉛筆依序將 50 題答案畫入答案卡上,注意班級和座號必須畫對,違者第二次自然段考成績扣 5分※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每 2分,共 44
( )1.下圖為某種酵素參與的化學反應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和乙都是受質 (B)丙和丁都是
酵素 (C)此化學反應屬於分解反應 (D)只有丁是酵素
( )2.關於人體的酵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高溫才會影響酵素活性低溫沒有影響 (B)度越高酵素
的活性越好 (C)一種酵素能催化多種化學反應 (D)適宜的環境下,酵素在人體外也可促進化學反
應進行。
( )3.醣類、蛋白質、脂質經人體消化分別轉變為下列哪些小分子物質被吸收 (A)萄糖、酸、
胺基酸 (B)脂肪酸、葡萄糖、胺基酸 (C)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 (D)脂肪酸、胺基酸、葡萄糖。
( )4.櫻花在秋冬葉片落盡時才開花,請問這個時候櫻花開花所需的養分從何處而來? (A)莖表皮細胞的
光合作用 (B)儲存在果實中的養分 (C)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養分 (D)根部在夏天儲存的養分。
( )5.小丸子進行光合作用的探討實驗,摘下葉片拿掉鋁箔後處理步驟有.放到熱水中漂洗.放入
沸水中加熱數分鐘;丙.加入碘液;丁.加入本氏液;戊.放入酒精隔水加熱。試問,下列何者是測定
葉片澱粉的正確實驗操作步驟順序? (A)甲乙戊丙 (B)乙甲戊丙 (C)乙戊甲丙 (D)乙戊丁甲。
( )6.實驗中溶解葉片中葉綠素的方法,下列何者正確?
(A) (B) ( C) (D)
( )7.將葉片放95%的酒精隔水加熱前後,酒精的顏色變化為何? (A)綠色變成白色 (B)白色變成綠色
(C)淡藍色變成黃 (D)透明無色變成綠色。
( )8.將試管中的血液分成血球和血漿兩部分,下列哪一種物質不會出現在血漿中? (A)代謝產生的廢物
(B)血紅素 (C)激素 (D)水。
( )9.關於流行性感冒疫苗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施打疫苗可以使人體對病原體產生專一性防禦作用
(B)人類初次感染病原體時,身體的防禦作用反應最強烈也最快速 (C)血小板會大量增生,使得人
體再次感染相同病原體時可以馬上反擊 (D)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為了治療流行性感冒,以免病情
更惡化。
( )10.植物的根部有許多細毛狀的根毛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是由根部表皮細胞向外突出所形成
(B)可以增加吸收表面積 (C)根毛亦可行光合作用 (D)根毛可以吸收溶於水的礦物質。
( )11.關於淋巴系統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巴循環分為體循環及肺循環 (B)淋巴管能與組織細胞
進行物質的交換 (C)血漿從微血管滲入組織細胞間,稱為組織液,組織液再滲入淋巴管形成淋
(D)淋巴管會將淋巴直接送回心臟,重新進入血液循環。
( )12.關於血液中血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體積最大者為白血球 (B)具有細胞核的為紅血球
(C)可以攜帶氧氣的為白血球 (D)血小板可以吞噬病原體。
( )13.下表為人體的動脈和靜脈之差異比較,請選出哪幾項是正確的? (A)乙、丙、戊 (B)甲、丙、
(C)甲、丁、戊 (D)乙、丁、戊。
比較項目
.管壁
壁厚富彈性
壁薄彈性差
.與心臟的
連接
最粗的動脈
與心房相連
最粗的靜脈
與心室相連
.血流方向
帶領血液離
開心臟
帶領血液返
回心臟
.血流速度
.血液的含
氧量
5頁,第 2
( )14.哪種以及動,質的 (A)芹菜 (B)蚯蚓
(C)蝗蟲 (D)變形蟲
( )15.賽跑時感覺「心跳加快」氣喘吁吁」,這些生理反應對人體最主要的目的為何? (A)加速體溫
散失 (B)加速養分的吸收 (C)速氧氣的運送 (D)加速水分的調控。
( )16.關於植物蒸散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植物葉片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由氣孔離開植
物體的過程稱為蒸散作 (B)摘除植物葉片會減緩蒸散作用 (C)植物葉片進行散作用有助於
部對水分的吸收 (D)蒸散作用時,水分移動的方向是由上往下運輸。
( )17.下圖是人體甲、乙、丁三種不同的血管及其附近組織丙的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血液的流動方向。
組織丙若是位於大腦或肺,則有關甲、丁內血液中物質含量比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若組
織丙位於腦,則丁內的氧氣量大於甲(B)若組織丙位於腦,則丁內的氧化碳含量大於甲(C)若組
織丙位於肺,則丁內的氧氣含量大於(D)若組織丙位於肺,則丁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小於甲
( )18.承上題,若是該織丙位於小內壁,則下列血液中物質比,何者錯誤? (A)代謝廢物含量:甲>丁
(B)氧氣含量:> (C)二氧化碳含:> (D)葡萄糖含量:>丁。
( )19.某棵高大的柳杉遭到松鼠環狀剝皮。經過一段時間後,啃咬部位的附近有物質堆積,呈現腫脹,請
問:關於此種現象,下列何圖較為合理?
( )20.承上題,松鼠環狀剝皮後的柳杉,受到的傷害有:()枝葉枯黃 ()根部壞死 ()水分無法吸收
()養分運送受阻請依序排列其影響的過程為何?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 )21.溪頭神木是棵生意盎然的空心老追究其存活的原因是 (A)尚有運送水分的組織存 (B)形成
層可運送水分 (C)樹皮可運送水分 (D)百年以上的老樹不必靠水分生活。
( )22.下列作用中何者不需酵素參與? (A)擴散作用 (B)消化作用 (C)光合作用 (D)謝作用。
二、題組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8
【題組一】:下圖為人體消化器官示意圖,請根據下圖回答第 23~27 題:
( )23.根據上圖,哪些器官分泌的消化液能協助蛋白質分解? (A)乙丙丁 (B)乙丙丁己庚 (C)丙丁
(D)乙丁己。
( )24.根據上圖,某天晚餐,笹木美代吃了一條魚,這條魚的組織不會經過哪些器官 (A)乙丙戊己庚
(B)丙己庚辛 (C)丙戊庚辛 (D)己庚辛。
( )25.根據上圖,能夠分泌膽汁,幫助乳化脂質的是哪個器官? (A) (B) (C) (D)庚。
( )26.根據上圖,有消化液注入的消化器官是那些? (A)乙丁 (B)丁戊 (C)戊己 (D)乙丁戊。
( )27.下列有關人體消化和吸收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丙處分泌的消化液只含有協助醣類和蛋白
分解的酵素 (B)脂肪酸和甘油主要在丁處吸收 (C)處中有鹽酸,可以防止食物腐敗 (D)大部分
的水分主要在戊處吸收。
5頁,第 3
植物甲
植物乙
【題組二】: 實驗影響酵素作用的因」, 將以下五支不同試管做不同的處理根據下表回答 2829 題:
試管
處理
試管甲
試管乙
試管丙
試管丁
試管戊
澱粉液
3 mL
3 mL
3 mL
3 mL
3 mL
人體的唾液
3 mL
3 mL
3 mL
0 mL
3 mL
3 mL
3 mL
3 mL
3 mL
3 mL
作用溫度
0
37
100
37
37
作用時間
30 分鐘
30 分鐘
30 分鐘
30 分鐘
10 分鐘
本氏液
3 mL
3 mL
3 mL
3 mL
3 mL
隔水加熱
( )28.若試管戊作用後顏色變化呈現紅色則哪一支試管的實驗結果也極有可能出現紅色變化(A)試管
(B)試管乙 (C)試管丙 (D)試管丁
( )29.推測哪幾支試管的實驗結果最可能保持淡藍色 (A)試管甲和乙 (B)試管丙和丁 (C)管甲
(D)試管乙和丁。
【題組三】下圖()為光合作用的模式圖,下()為雙子葉植物葉片橫切構造圖,請根據下圖()和圖()
回答第 30~34 題:
( )30.()中,可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A)ABCD (B)BCE (C)CF (D)BE
( )31.()中的那些物質可以進出圖()中的 F構造? (A)乙丙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 )32.()分別()入葉?? (A)FF (B)AF (C)FC
(D)CF
( )33.()的哪物質轉變澱粉分,植物內? (A) (B)
(C) (D)丁。
( )34.若要將光合作用所合成具有能量的養分,轉運至植物體的其他部位,應由何處運送? (A)近上
皮的 C構造(B)靠近下表皮的 C構造 (C)靠近上表皮的 F構造 (D)靠近下表皮的 F構造。
【題組四】:下()、圖()、圖()均為植物莖的橫切面,根據這三張圖,請回答第 35~第 38 題:
( )35.請問下列有關兩類植物的比較何者正確? (A)植物甲的維管束內木質部在內側植物乙的維管束
內木質部在外側 (B)植物甲具有形成層,植物乙不具有形成層 (C)榕樹、向日葵的莖排列方式如植
物乙 (D)植物甲的樹幹會加粗。
()
()
()
()
5頁,第 4
( )36.請問下列有關兩類植物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兩類植物均具有圖()構造 (B)
利用維管束運輸水分、養分 (C)兩類植物的葉片均能行光合作用 (D)兩類植物均有葉脈。
( )37.()是某樹幹切面的放大圖,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1形成時間較甲 2 (B)1和甲 2
的區域細胞生長速度較快,細胞顏色較淺 (C)()是植物的維管束組織,可以運送水分、礦物質
和養分 (D)1和甲 2都屬於春夏天形成的木質部。
( )38.莖內維管束含有形成層,不斷增生新的木質部細胞和新的韌皮部細胞,使莖加粗,此時莖所含有
的細胞由內而外的排列順序為何?甲.新的木質部細胞;.老的木質部細胞;丙.新的韌皮部細胞;
.老的韌皮部細胞 (A) (B) (C) (D)
丙。
【題組五】下圖()為人體心臟構造()為人體血液循環途徑示意圖根據下圖請回答第 3943 題:
( )39.根據圖(),關於心臟搏動與血液流向,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心臟收縮,血液由甲→a (B)心臟
收縮,血液由丁d (C)心臟舒張,血液由 c→丙 (D)臟舒張,血液由 d→丁。
( )40.()中的 c血管相當於()中的哪一條血管含氧量為何? (A)血管,內含二氧化碳較多的
血液 (B)血管,內含氧氣較多的血 (C)庚血管,內含二氧化碳較多的血液 (D)辛血管,內含氧
氣較多的血液。
( )41.肺靜脈在圖()和圖()分別是哪一條血管? (A)a,己 (B)b,辛 (C)c,庚 (D)d,戊。
( )42.肺循環路徑依心室至心房排列列何者正確? (A)丙→戊→己→癸→甲 (B)丙→戊→癸→己→甲
(C)甲→乙→戊→壬→辛 (D)丁→丙→戊→壬→辛。
( )43.體循環路徑依心室至心房排列列何者正確? (A)丙→戊→癸→己→甲 (B)丁→丙→戊→壬→辛
(C)甲→乙→戊→壬→辛 (D)乙→庚→壬→辛→丁。
【題組六】: 兩位同學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的視野如圖()和圖()所示回答 4446 題:
( )44.請問圖()的血管甲,當於圖()的哪一種血管?血管名稱為何? (A)A小動脈 (B)B小靜
(C)C,微血管 (D)ABC三種血管均可能。
( )45.請問與免疫力有關的血球,可通過圖()的哪一種血管進入組織中作用? (A)血管 A (B)血管 B
(C)血管 C (D)三種血管均可。
( )46.根據圖(),依照顯微鏡視野下血液流向判斷,這隻魚的頭部實際上最可能位於觀察者的哪一邊?
(A)上面 (B)下面 (C)左邊 (D)右邊。
()
()
5頁,第 5
二、 閱讀題組選擇題:每題 2分,共 8
【閱讀題組】請閱讀下列文章,並配合自然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回答第 47~50 題:
牙齒健康很重要
哥倫比亞大學牙醫學暨微生物免疫學教授韓亦蘋博士,發表《歐洲分子生物學會會刊》的研究報告
現:與造成口腔齲齒(俗稱蛀牙)有關的具核梭桿菌,會隨著循環系統到大腸,具核梭桿菌會分泌蛋白質
(FadA)此種蛋白質會加速腸癌細胞生長而腸癌細胞的細胞膜上A1蛋白質又會吸引具核梭桿菌的聚集
韓教授因此建立造成癌症進程惡化的正向回饋迴圈理論,並提出雙擊模式(two-hit model:大腸細胞
基因突變是第一擊而口腔中的具核梭桿菌黏附上去並刺激則是第二擊強化癌症訊號傳導途徑並加速了
腫瘤細胞的生長。
韓教授也分析了許多案例的資料庫,發現對於大腸癌細胞具有A1蛋白質,且同時有齲齒的病人,其病情
的發展非常差,此與癌症發生時的級別、分期、患者年齡或是性別均無關,可謂相當惡性。此外,20128
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哈達薩牙醫學院,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將具核梭
桿菌注入實驗小鼠的靜脈後此細菌會經由血液循大量地累積到大腸有腫瘤的細胞,因此研究人員推
測在人體內的情況具核梭桿菌可能是在侵入口腔傷口後進入血液循最後到達大腸進而助長大腸癌
的發生。20138月《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上,另一篇由哈佛大學醫學院寇斯諦博士的研究報告也發
現具核梭桿菌會增加發炎指數促進腫瘤細胞增顯示出無論在動物或是人類具核梭桿菌都有刺激發
炎反應、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的情形。
另外,牙齒健康與否也和其它許多全身性疾病有關,20124月由台北榮總、陽明大學與中研院生醫所
學者共同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研究內容以全民健保資料庫進行隨機抽樣總共分
析兩萬多筆 50 歲以上的民眾資料,這些人在臨床追蹤之前都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持續追蹤時間長達7
,結果發現,研究期間曾洗牙的人比沒有洗過牙的人,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低31%中風風險低15%總體
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16%。此外,每半年都乖乖洗牙者,這類疾病的風險降低越明顯。研究人員推究這些現
象的原因是牙齦常發感染的人口腔中滋生的細菌或發炎物質容易經由血液循環進入腦部或心臟的血
導致動脈因發炎感染而硬化,使心肌或腦有缺氧情形可能會造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嚴重疾而洗
牙可以把附在牙齒表面上的牙結石除因為牙結石容易造成細菌堆積所以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
定期洗牙則有助於減少牙周細菌感染,預防牙周病發生,同時也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資料來源網路資源 http://www.swit.com.tw/page/news/show.aspx?num=246&lang=TW
( )47.關於牙齒的敘述,下列哪一選項最正確? (A)牙齒是骨頭,不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分 (B)齒可
進行分解作用,把大分子養分分解成小分子養 (C)牙痛不是病,發生蛀牙只要拔牙除疼
痛即可 (D)牙齒的健康情形會關係到全身健康的狀況。
( )48.對於牙齦反覆發感染而造成牙周病的病人截至目前該病人已運用的防禦作用包含下列何者?
()口腔皮膜的阻隔 ()大量白血球吞噬病原體 ()發炎反應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乙和丙
(C)只有甲和丙 (D)甲乙丙都有。
( )49.本文的研究員發現,口腔細菌和腸癌細胞之間的關係,下列何者錯誤? (A)癌細胞會分泌蛋白質
刺激口腔細胞增生,增加齲齒的機率 (B)腸癌細胞膜上的蛋白質(A1 蛋白質)吸引口腔內細菌聚集
(C)與腸癌有關係的口腔細菌是具核梭桿菌 (D)口腔細菌所分泌的蛋白質(FadA)會促進腸癌細胞
生長、聚集。
( )50.根據本文的研究資料,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下列何者錯誤? (A)牙結石容易造成細菌
堆積,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而口腔中滋生的細菌或發炎物質,容易經由血液循環進入腦部或心臟
的血管 (B)此研究所分析的 50 歲以上民眾,都是有心臟病和中風的病史,發現他們也都合併有牙周
(C)衛教宣導半年固定洗牙除了可以預防牙周病,亦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D)牙周病的病人
牙周細菌容易跑到心血管內,引起血管發炎,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