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同德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生物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75.04 KB
頁數
5
作者
Bill Gate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8-17,离现在 3 7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選擇題:(每題 2分)
1.( )小美對不同食物進行成分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她將甘藷、麵粉、饅頭歸為一組;葡萄、礦泉水、可樂歸為一
組。則可推知小美最可能利用下列何者的檢測結果作為分類依據?
(A)碘液 (B)亞甲藍液 (C)本氏液 (D)石蕊試紙。
2.( )下列關於根毛的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根毛是由根部的表皮細胞向外突出而成 (B)一條根毛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
(C)根毛通常用肉眼即可看見 (D)根毛能吸收水分及礦物質
3.( )以本氏液滴入組別 甲~丁 的試管中,隔水加熱後,試問哪根試管有顏色反應?
(A)甲乙丙丁 (B)甲丙 (C)乙丁 (D) 丙。
4. ( )依據右圖,請問有關人體消化系統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所分泌的消化液,藉血管送入丙
(B)己屬於消化管的一部分,是分解食物的主要部位
(C)戊的表面有黏膜可分泌黏液避免鹽酸侵蝕
(D)丙內有 2種消化液,且是主要吸收水分及養分的地方
5.( )圖為人體消化道內三種酵素在不同酸鹼環境中的反應情形。關於三種酵素的描述,
下列何項推論較合理?
(A)酵素偏好在酸性的環境作用
(B)酵素乙在口腔中的活性較高
(C)酵素丙無法在中性的環境作用
(D)溫度越高,酵素甲的活性越好。
6.( )將未吃完的菜餚放入冰箱保存,主要的目的為何?
(A)低溫可以殺菌 (B)低溫可降低細菌的代謝作用 (C)儲存不占空間 (D)減少養分流失
7.( )下列有關右圖的的反應敘述,何者錯誤?
(A)此為分解作用 (B)可使用乙將丙丁組合成甲
(C)甲為受質 (D)反應後乙可再利用
8.( )當病原體進入人體內時,人體所產生的何種反應屬於專一性防禦作用
(A)黏膜產生黏液包覆病原體 (B)特殊白血球產生抗體使病原體失去感染力
(C)胃中的鹽酸破壞病原體 (D)白血球吞噬病原體
9.( )植物光合作用所製造的產物,不包含下列何種物質?
(A)氧氣 (B)二氧化碳 (C) (D)葡萄糖。
10.( )小豪將咸豐草的一片葉子貼上黑紙,在能照射到陽光的地方生長。一週後,他取下葉子滴加碘液觀察顏色的
變化,結果如右圖所示。則下列何項描述較適當?
(A)碘液會和咸豐草產生的氧氣反應而產生變色
(B) 「圓形」部分是葉子被黑紙覆蓋的位置
(C) 「圓形」以外部分是葉子缺乏葉綠體的位置
(D)實驗證實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及水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第 2次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生物
命題
教師
得分
3 5
範圍
p68~114
班級
七年
姓名
座號
組別
澱粉液
唾液
清水
作用環境
管甲
0毫升
2毫升
2毫升
37
管乙
2毫升
0毫升
2毫升
37
試管
2毫升
2毫升
0毫升
37
試管
2毫升
2毫升
0毫升
100
圓形部分
2
11.( )研究人員萃取某生物體內能促進澱粉分解的酵素,發現該酵素活性會隨著溫度出現變化如下圖(甲)所示。此
外,該素偏好作用的環境為酸鹼值為 7(中性)於是,研究人員將該酵素加入盛裝澱粉液的燒杯調控燒杯
內的水溫情形如下圖(乙)所示。則依據本實驗,關於此酵素在澱粉液中的活性,下列何項說法不合理
(A)20 分鐘時的酵素活性比第 10 分鐘時的酵素活性大 (B)40 分鐘時,酵素已失去活性
(C) 3C 的環境下活性最大 (D)酵素偏好在中性的環境下分解澱粉。
12.( )右圖是葉子的構造示意圖,圖中可行光合作用的細胞為?
(A)甲丙 (B)甲乙 (C)乙戊 (D)丙戊
13.( )承上題,各個構造與功能的配對,何者錯誤?
(A)能分泌角質層,以避免水分散失 (B)乙可以輸送水分及養分
(C)丙為光合作用主要場所 (D)氧氣從丁排出稱為蒸散作用
14.( )關於右圖所進行的反應之描述,下列何項錯誤?
(A)此反應最初能量來源為太陽
(B)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氣
(C)被分解可產生能量
(D)此反應進行的場所在葉綠體。
15.( ) 進行光合作用實驗時,下列步驟何者錯誤?
(A)葉片以熱水加熱,用以破壞角質層 (B)葉片需以本氏液隔水加熱,用以去除葉綠素
(C)最後以熱水漂洗,可洗去酒精 (D)利用碘液測試,可測驗是否有澱粉的存在。
16.( )小腸絨毛、植物根毛及肺泡共同的特點主要為何?
(A)增加表面積 (B)增加摩擦力 (C)增加分解的效率 (D)減少體積
17.( )人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可以初步分解澱粉,但卻無法分解纖維素,理由為何?
(A)酵素的活性受溫度及酸鹼度影響 (B)酵素離開生物體後便失去活性
(C)酵素與作用對象具有專一性 (D)酵素具有重複使用性。
18.( )將玫瑰花的莖放入紅色溶液中進行蒸散作用實驗,下圖為玫瑰莖的橫切面,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實驗後呈現紅色的部位為丁
(B)樹皮包含甲、乙及丙
(C)此玫瑰花的葉脈為網狀脈
(D)玫瑰花莖內維管束為環狀排列
19.( )承上題,若以顯微鏡觀察玉米的莖,將無法看到右圖中的哪個構造
(A) (B) (C) (D)
20.( )承上題,實驗前剪裁玫瑰花會浸於水中操作,是避免氣泡進入維管束,若不慎進入將會產生何結果?
(A)氣泡進入韌皮部將無法行光合作用 (B)氣泡進入木質部將影響水分輸送
(C)氣泡可由氣孔排出,不影響植物生存 (D)氣泡中的二氧化碳被當作光合作用的原料
21.( )心臟在人體內擔任著血液流動的原動力來源,共分成四個
腔室,分別和血管相連。請問右圖中,哪些血管或腔室內
為充氧血?
(A) (B)甲、乙 (C) ab (D) cd
22.( )承上題,請問右圖中,哪兩個構造之間具有防止血液逆流
的瓣膜?
(A)甲、e之間 (B)c之間
(C)甲、a之間 (D)d、丙之間
3
23.( )右圖是複式顯微鏡下觀察魚尾鰭血液流動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血管內的紅色小顆粒為血小板
(B)為靜,乙微血
(C)小魚的心臟實際位置在左邊
(D)氧氣的含量甲>>
24.( )附圖是人體甲、乙、丁三種不同的血管及其附近組織丙的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血液的流動方向。組織丙可能位於
肺或小腸,則下列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組織丙位於肺,則甲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大於丁
(B)若組織丙位於肺,則丁內血液呈鮮紅色
(C)若組織丙位於小腸,則乙內的 O2將利用擴散作用進入小腸組織中
(D)若組織丙位於小腸,則丁內的葡萄糖含量大於甲
25. ( )人體體循環「起、迄」分別為哪個心臟腔室及血管?
(A)左心房-肺動脈、左心室-肺靜脈 (B)右心房-主動脈、右心室-上、
(C)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 (D)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上、下大靜脈
26.( )淋巴循環系統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可維持血液組成的恆定 (B)淋巴管最後會注入動脈中,讓淋巴重新回歸血液循環
(C)組織液滲入淋巴管內成為淋巴 (D)淋巴結內有白血球可過濾病原體
27.( )運動時心搏加快對動物本身的意義為何?
(A)可減少體內養分的供應 (B)可使細胞得到充分的養分與氧氣
(C)可降低廢物的形成 (D)可延長每個細胞的壽命。
28.( )下列表格中,何選項中的敘述錯誤?
2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主要是感染新所致,而注射疫苗將可以減少重症的機率,因
此全球各國皆在努力實施疫苗的接種,請問注射疫苗的作用為下列何者?
(A)疫苗中含有毒素,能殺死病毒
(B)疫苗中含有抗體,可使病毒失去感染力
(C)疫苗中含有酵素,可以破壞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D)疫苗可使免疫系統記憶此病毒,再次感染時產生更快更強的防禦作用
30.( )下列有關肺循環與體循環的敘述,何者錯誤?
(A)肺循環主要是心臟與肺部間的血液循環 (B)先進行體循環,後再進行肺循環
(C)兩循環系統在心臟交會 (D)血液循環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心肌的收縮。
題組一:(每題 2)
同德的校園裡有許多的花草樹木小慧慧老師下課時來個小散步在操場上看到一棵的茄苳樹此茄苳樹是多年前從圍
牆邊移植過來的,小茄苳已長成大樹,讓大家在運動時有個遮陽的地方,試回答下列問題:
31.( )茄苳樹的莖具有形成層,可以不斷增生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使莖加粗,因此莖內含有:.的木質部;乙.老的
木質部;丙.新的韌皮部;丁.的韌皮部;.形成層。以上構造由內而外排列順序為何?
(A) (B) (C) (D)戊。
32.( )移植茄苳樹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列何者作法是錯誤
(A)修剪枝葉以減少蒸散作用,避免水分散失太多 (B)連土挖掘以減少對根部的傷害
(C)應立即施撒高濃度肥料,增加養分 (D)晚上移植比白天好
33.( )茄苳樹的木材堅硬,可做建築之用,木材上有深淺不同的條紋,
紋路如右圖,下列關於甲和乙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為木質部、乙為韌皮部
(B)甲的細胞為秋冬季節產生
(C)甲的細胞比乙的細胞大
(D)乙的細胞生長速度比甲的細胞慢。
34.( )關於茄苳樹體內物質的運輸,則下列敘述中哪一項錯誤
(A)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由韌皮部運輸,輸送方向是由提供的地方送至需求的地方
(B)水分及礦物質由木質部運輸,輸送方向是由根往莖至葉輸送
(C)水分可由氣孔離開,也可由氣孔進入植物體內
(D)蒸散作用是水分運輸的主要動力來源
(A)紅血球
(B)血小板
(C)白血球
(D)抗體
血液
淋巴
組織液
4
題組二:(每題 2)
最近同德校園附近開了一家兼具健康及美味的便當店,小慧慧老師是美食專家,立即訂購來嘗鮮。
便當菜色如下:綜合生菜、糙米飯、舒肥雞胸肉、杏鮑菇、花椰菜、溏心蛋、芭樂及堅果,美食下肚後,小慧慧老師要如何
獲得養分呢?請依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35.( )不具消化腺的消化器官為? (A) (B) (C) (D)
36.( )消化道的肌肉收縮產生的蠕動,其作用包含下列哪些?甲.推動食物;乙.儲藏養分;丙.分泌消化液;丁.磨碎食物;
.使食物和消化液混合
(A)甲丁戊 (B)乙丙丁 (C)甲丙丁 (D)乙丙戊
37.( )能分泌乳化脂質物質的器官為?此消化液儲存在哪裡?作用地點在?上述答案依序為
(A)丙、戊、庚 (B)戊、己、辛 (C)丁、己、庚 (D)乙、丙、丁
38.( )哪些消化腺與分解雞胸肉有關?
(A)甲丙 (B)丁庚 (C)丙丁辛 (D)丁己庚
39.( )新聞報導不健康的減重方式,例如:切除一部分的「某器官」,避免吸收過多經攝食、消化所獲得的養分。可
推測被切除一部分的「某器官」,為何種器官?
(A) (B) (C) (D)
40.( )美味餐點下肚後經由消化系統分解,這些菜色將會被分解成小分子養分,請問下列何者錯誤?
(A)糙米飯葡萄糖 (B)溏心蛋胺基酸 (C)油質脂肪酸及甘油 (D)花椰菜葡萄糖
題組三:每題 2
小明到醫院做健康檢查護士幫他量血壓心跳、抽血及驗尿,下圖為醫院檢驗血液的過程,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41.( )生長激素在人體內運送,主要是由上圖中何者運送?
(A) (B) (C) (D)
42.( )當發生皮膚外傷時,下列何項敘述是錯誤的?
(A)甲會滲透到組織細胞發生腫痛現象 (B)乙會進行吞噬作用將病菌消滅
(C)丙會產生抗體協助殺死細菌 (D)丁在傷口處凝結成血餅以止血。
43.(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二氧化碳溶於甲攜帶至肺排出 (B)乙細胞數量最多,丁的數量最少
(C)犯罪現場採取遺傳物質
DNA
檢驗主要是取丙細胞 (D)丁是讓血液呈紅色的主要原因。
44.( )右圖為人體三種血管的橫切面,請問護士要量血壓及抽血分別是利用哪一種血管呢?
(A)量血壓-甲,抽血-
(B)量血壓-乙,抽血-
(C)量血壓-甲,抽血-
(D)量血壓-乙,抽血-
45.( )承上題,關於右圖中三種血管的敘述,何者錯誤?
(A)物質交換在丙血管中進行 (B)乙血管有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
(C)管壁厚薄甲>> (D)心臟收縮時血液流進乙,舒張時甲內的血流流入心臟
5
46.( )請問小明的淋巴結主要分布於哪些部位?()頸部;()腋下;()鼠蹊部;()內臟器官旁
(A) (B)甲乙 (C)甲乙丙 (D)甲乙丙丁
47.( )護士幫小明測量運動前後的脈搏次數和心博次數,理論上這兩個空格由左至右該填上什麼數字?
第一次
第二次
每分
鐘的
次數
脈搏
心搏
脈搏
心搏
70
130
(A)70130 (B)
14065 (C)3526 (D)
13070
48.( )右圖為小明體內的構造示意圖,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器官,醫生從小明的丙處注射藥物,要治療丁處的疾病,
則藥物經過的路徑為何?
(A)
(B)
(C)
(D)
49.( )做完檢查完後小明已經飢腸轆轆了,此時剛好經過雞排店,雞排上裹著進口麵粉,進油鍋炸時發出陣陣香味,小明
忍不住買了一塊雞排吃,試問哪一個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可同時參與麵粉、雞肉及油質的分解?
(A)唾腺 (B)胃腺 (C)胰臟 (D)腸腺
題組四: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下列問題(每題 2)
你知道人體每天可分泌大約
2
公升的唾液嗎?其中絕大部分是水剩下的成分則是酵素蛋白質礦物質和細菌等物質
唾液能潤濕食物,使得食物更容易吞嚥,並維持口腔衛生。
研究發現,人類的唾液中,除了課本介紹的澱粉酶,另外還有組氨素(Histatin)的成分,有助於加速傷口的癒合。科
學家採取人類頰黏膜的上皮細胞作測試在頰黏膜上製造傷口並分為兩組其中一組以唾液處理一組則未以唾液處理。
經過
16
小時後,以唾液處理過的黏膜傷口幾乎完全癒合,而未處理的傷口則未癒合,這個發現證實了「唾液能癒合口腔的
傷口」
有關唾液的研究從未停止,2018
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主題是:「你我都有的強大清潔劑──口水!」而口水就是唾
液的俗稱。這是一個葡萄牙的博物館文物保存研究者
Paula M. S. Romao
所提出,她發現許多文物保存員偏好用自己的口水
擦拭文物於是展開研究發現唾液中含量很高的澱粉酶具有一定程度的清潔效果且不會傷害文物另外含有少量的脂酶,
能去除由脂肪酸、磷脂跟許多蛋白質互相交纏在一起而形成的灰塵。
其實有關酵素能分解物質的特性早在
1913
化學家羅姆Otto Rohm就提出可將酵素應用於清潔方面的作法。
現今市面上所販賣的清潔劑也有些已添加消化酵素來促進清潔的效果例如澱粉酶可分解澱粉汙漬蛋白酶來分解蛋白
汙漬、而脂酶則分解食用脂肪和身上皮脂等汙潰。
50.( )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甲、每天可產生 2公升唾液;乙、唾液為無菌狀態;丙、唾液可促進傷口
的癒合;丁、唾液可分解蛋白質、戊、唾液主要成分為水。
(A)甲、乙、丙、丁、戊 (B)甲、丙、戊 (C)乙、丁、戊 (D)甲、丙。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