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山國中 七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46 MB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25,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社會科七年級第次定期考查
歷史範圍:Ch1-Ch2 七年級___班座號:___姓名:_______代號:05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
1. ( ) 請問:下列的四格漫畫中所描述的是哪一個抗日事
件的狀況?
(A) 西來庵事件
(C)霧社事件
(B)臺灣民主國
(D)林爽文事件。
2. ( )「日本三井財團於 1900 年成立『臺灣製糖株式會
社』,成立兩年後在橋仔頭(高雄市橋頭鄉)興建臺灣第一
座機械式製糖廠,被視為將開啟臺灣的現代製糖事業的
里程碑。」請問下列對臺灣製糖業的敘述何者正確?
(A)日治臺灣的製糖業是工業臺灣時期的工廠產業。
(B)日治時期前,臺灣沒有製糖產業的發展。
(C)日本對資本家的保護政策造成蔗農的利益受損。
(D)日本為保障農民而頒布糖業獎勵規則。
3. ( ) 小澤正在寫一篇關於日治時期農業政策的報告,請
問下面哪些標題應該會出現在這篇報告中?()臺灣蔗農
經濟利益受損、()後藤新平設計並興建「嘉南大圳」、
()磯永吉培育出「蓬萊米」 ()總督府提出「工業
日本,農業臺灣」的經濟政策、()發展食品工業。
(A) ()()() (B) ()()()
(C) ()()() (D) ()()()
4. ( ) 一位經濟學者曾提出:「日治後期,臺灣地區電力
總產能是日治前期的三倍多,產量也增加一倍多。」請
問,造成臺灣地區電力產量提升的原因為何?
(A)因應日本國內電力不足,因此在臺灣發電。
(B)因應戰爭需求,要於臺灣發展軍需工業。
(C)因應日本政府「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政策。
(D)因應臺灣人民用電量過高,加強發電量。
5. 小翰在日本的神社買了下面的御守,當地的導遊告訴他
當臺灣還在日治時期時,曾有一段時間日本鼓勵臺灣人
民參拜神社。請問關於這段時期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時期的經濟政策為「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B)此時期採用「鎮撫兼施」的手段
(C)這段時期為「內地延長主義」
(D)此時期的總督為文官總督。
6. ( )有個人來到臺灣後,發表了他對
於治臺政策的看法:「一個良好政策
的擬議,要很清楚瞭解臺灣的情形之
後,才能制定出來。我現在連調查都
沒有完成,哪來的新政策?」請問,
說出這段話的人是誰?
(A)八田與一 (B)兒玉源太郎
(C)明治天皇 (D)後藤新平。
7. ( )承上題,他成立了什麼組織來更加瞭解臺灣?
(A)臺灣銀行 (B)臺灣舊慣調查會
(C)農業試驗所 (D)臺灣文化協會。
8. ( )下表是 1924 年,日本、
朝鮮、與臺灣,每位警察管
轄人數比較表。請問:下列
各項針對這個現象的說明何
者較為正確?
(A)臺灣社會較為穩定,因此
派駐的警力人數較低。
(B)臺灣總人口數較少,所以警察所管轄的人數也較低。
(C)為鎮壓臺灣人反抗,利用警察加強控制臺灣。
(D)由於有保甲制度配合,降低警察駐守人數。
9. ( )請問 1908 年完工的西部縱貫鐵路是連結當時臺灣重
要的哪兩個港口,成為重要的交通命脈?
(A)淡水、高雄 (B)基隆、高雄
(C)基隆、安平 (D)淡水、安平。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多遭逢殖
民統治的困境,包括如何面對殖民地蓬勃發展的民族運
動,及如何繼續利用殖民地的資源以擴張經濟。」針對
上述局勢,請問當時統治者在臺灣採取下列何項措施?
(A)頒布並實施「六三法」 (B)武力鎮壓武裝抗日活動
(C)興建國防軍需工業 (D)實行內地延長主義。
11. ( )日本政府治臺初期,由於不斷耗費日本國內預算,
因此有將臺灣賣給法國的提議,當時的民政長官為充實
總督府的財源,治臺政策以「開源」、「節流」為目
標,其中「開源」的作法為獲取臺灣資源。請問:下列
何者屬於「開源」之政策?
(A)總督專制 (B)警察制度
(C)土地與林野調查 (D)保甲制度。
二、
閱讀題,每題2分
1894 725 日,日本海軍在朝鮮灣將汽船擊沈,
950 名中國士兵落水而死,8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
戰。於此戰後,中國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治初期,日
人先利用清末遺留下來的布政使司作為臺灣總督辦理公
務之處。至 1900 年臺北市區計劃圖中,確定總督府新廈
的興建位置,規劃時,總督府便被要求須具有統治威權
的象徵。
12. ( )根據文章的描述,臺灣是在 1894 年的戰爭後被割
讓給日本,請問 1894 年的戰爭指的是哪一場戰爭?
(A)甲午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苗栗事件 (D)日俄戰爭。
13. ( ) 總督府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的辦公處,請問當年
的總督府是現在的哪一棟建築物?
(A)行政院 (B)中華民國總統府
(C)立法院 (D)臺北市政府。
14. ( ) 同學在寫關於日治時期的報告,發現總督府在當
時被設計成具有統治威權的象徵,是因為當時的臺灣總
督在臺灣具有相當大的權力,請問關於臺灣總督當時在
臺灣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小俐:「六三法」中授權總督頒佈具法律效力的命令
(B)小衡:臺灣總督僅具有行政、立法、軍事三項權力
(C)小妤:臺灣總督在臺灣初期實施民主的統治
(D)小凱:日治初期派遣文官總督治理台灣。
1895 年春天,也就是在條約簽訂之後,臺灣各地
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日浪潮,日本政府在評估無法和平
接收臺灣後,決定派出還未在戰場上馳騁過的天皇親
衛軍-近衛師團」作為接收部隊。隨部隊踏上土地的
團長即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23 4月,日本帝國
海軍第二艦隊航行至臺灣東北外海,領艦的海軍軍裝
紳士,正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侄孫,時任攝政的皇
太子東宮裕仁。皇太子於基隆港下船,展開為期 12
的行啟行程,以了解日本經營臺灣 30 年的成果。
皇族來臺的行程表,是因著許多要素被審慎規畫
著。行程的長短、目的、主要活動等,由當局因著時
局改變來進行參訪地點、路線的選擇。時局的改變,
影響菊花皇朝成員訪臺的主要方向與定位,國際情勢
的不同、臺灣島上的情形等,皆是當局籌畫行程的重
要圭梟。但在 1930 年代中期之後,日本逐漸邁向戰爭
之路,無論男女,軍事目的已凌駕一切,成為他們共
通的來訪名目。
15. ( )文章的敘述正好貫穿日本治理臺灣政策的三個時
期,請問:三個時間的正確順序為何?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內地延長主義
(B)皇民化運動內地延長主義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C)內地延長主義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皇民化運動
(D)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皇民化運動。
16. ( )皇族在臺灣「行」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臺灣+
本交通史。首任臺灣總督曾說「開道路、鋪鐵路、建港
口」是臺灣統治的三大要務。請問:下列各項對臺灣交
通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
(A)皇太子東宮裕仁在訪臺期間,可以利用西部縱貫鐵路
進行移動。
(B)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來接收臺灣的時候,便已有環繞全
臺的高速公路建設。
(C)日治時期的海運發展,以蘇澳港及台中港為最主要發
展的港口。
(D)日治時期臺皇族們來臺訪視,已經可以從臺北開始搭
乘火車環島一周。
17. ( ) 根據文章所述,皇族來臺的行程會受到時局的改
變而有所不同,而臺灣島上的情形亦是總督府規劃行程
的重要參考依據。請問:下列各項對皇族的行程敘述何
者最有可能發生?
(A)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訪臺期間,可能會參與到平定原住
民抗日-霧社事件的行動。
(B)皇太子東宮裕仁訪臺期間為皇民化運動時期,因此可
以訪視臺人逐漸日本化的情形。
(C)1930 年代中期後,日本來臺訪視的軍事目的,極為可
能是為了因應中日戰爭的爆發。
(D)皇太子東宮裕仁來臺訪視期間,恰巧可以訪視「工業
臺灣,農業南洋」的政策發展成果。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