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山國中 七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公民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89.49 KB
頁數
2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24,离现在 3 21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109學年度第2期第2次段考社會領域公民科7年級試卷
單一選擇題(每題 2)
18. 下列有關「團體」的敘述,何者正確?
()團體內的成員具有共同目標
()擁有相同政治理念的一群人可組成工會
()人民擁有組成團體的權利,不受法律的任何限制
()我們只能選擇加入一個團體。
19. 七年級的予鳶想要投入團體事務,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不知從何處著手,下列哪一位好友的建議較為適當
禹心:參加絕食抗議,替弱勢群體爭取權益。
偲彤:參與社區環保活動,清理生活環境。
品卉:加入夜間巡邏隊,維護社會秩序。
夢蝶:投入立委選舉活動,為公民權益發聲。
()禹心 ()偲彤 ()品卉 ()夢蝶。
20. 幾名好友相聚分享工作點滴,以下哪一位最可能在志
願結社服務?
()暄涵:我們不營利,全部經費都是自行籌措
()芷宸:我們從事服務業,所以很怕得罪客人
()玉玲:組織的盈餘都會做為我們的工作獎金
()韻恬:公家機關最大的責任就是為民眾服務。
21. 下列新聞中,該執行長受到非議之處,應與志願結社
的某項特徵最相關,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新聞快訊:知名公益團體執行長被質疑多次將義賣商
品所得交由特定同事,做為私人花費使用,有中飽私
囊之嫌。
()由於民間團體不屬於政府組織的一部分,故缺乏目
標和效率
()志願結社假如未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將不能舉辦
任何活動
()志願結社不以營利為目的,經費只能做為達成組織
目標之用
()為發揮公民自治精神,志願結社成員行為因此不受
法律規範。
22. 2019
年香港民眾發起社會運動,臺灣多所大學的社團
紛紛在校內舉辦演講或相關活動支持香港民眾,對於學
生社團的決定與作法,校方予以尊重並確保其權利不受
侵害。關於上述志願結社的說明,以下哪一項較為正確
()成立該類社團受我國《民法》保障
()社團發起人須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
()成員基於自由意願決定其行動
()公權力不該規範任何社團活動。
23. 由於人類進行土地開發,侵害野生動物石虎棲息地,
可能導致其瀕臨絕種,動保團體因此前往政府機關抗議
、發起保育石虎連署等救援活動,呼籲民眾和政府重視
生態保育問題。根據以上內容,描述環保團體的行動下
列何者最為恰當?
()發揮公民自治精神,違反法律規範
()維護在地族群利益,促進經濟發展
()透過志願結社發聲,影響公共生活
()藉由社會運動過程,挑戰政府集權。
24. 宥妡填好欲參加的社團表格,如附圖所示,並詢問好
友的意見。請問:下列何人的說法最正確?
社團選擇表
◎請將欲參加的社團以■標記
■戲劇社 □管樂社 □籃球社
□書法社 □魔術社 ■園藝社
□桌球社 ■熱舞社 □劍道社
()立緹:社團若只有三個社員,不能算是團體
()慧紋:法律規定每個人只能參加一個團體
()芷甯:參與團體的自由,是受到法律的保障
()筠方:我們所組成的社團,不受法律限制。
25. 我國法律保障民眾可採「公民投票」表達公共意見,
關於此種途徑,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由民間主辦,政府多不干涉
()表現民意,將作為施政參考
()過程較激烈,時有暴力出現
()具強制性,民眾須全體參與。
26. 幾位朋友分享自身表達公共意見的方式,下列何人是
透過團體的力量對政府施加壓力?
()宥希:我認為直接召開記者會比較有效果
()珈妤:我習慣經由投書大眾媒體暢所欲言
()佾錞:透過選舉投票才能讓政府察知民意
()云婕:職業工會代替我們發聲、爭取權益。
27. 昭穎第一次參加遊行,她請朋友們分享心得,哪一位
的建議較為適當?
()邑安:使用暴力表達意見可以吸引注意
()芷汝:將意見相左的民眾驅離遊行隊伍
()衣婕:上街遊行抗議不須遵守法律規定
()婕綾:抱持理性態度才能有效傳達訴求。
28. 以下敘述是關於民眾對一公共議題的意見表達,由內
容顯示,公共意見具備哪一項特性?
關於核四重啟議題,贊成方民眾提出經濟主張極力爭
取,反對方民眾則提出地質數據佐證,雙方各執己見
()不穩定性
()公開性
()差異性
()影響性。
29. 網路世代崛起,讓政府開始重視網路民意,國發會於
2015
年創設「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做為政府施
政與民意交流的管道。關於上述說明,以下理解何者正
確?
()心甯:政府缺乏專業人才制定政策
()天悅:民意如流水,不須多加理會
()甄君:公共意見可對施政產生影響
()晉安:公共意見的差異性較不明顯。
背面尚有試題,請繼續作答。
2
30. 一名被極權制度迫害的外籍女子逃離祖國後,做了下
列陳述,根據內容判斷,下列哪一項說明較貼近其主旨
政府應該以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但當政府違反民意
,卻禁止大眾做出批評,因為他們擔心民眾力量集結
,將迫使政府當局做出讓步、改變決策。
()民眾的公共意見對政府施政具有影響性
()政府應由菁英分子擔任主要的決策工作
()絕大部分的民眾均對政府施政表示贊同
()政府須嚴格執行公權力以維持社會秩序。
31. 一名網友將其他縣市淹水舊照片貼上社群網站,誣指
臺南市鐵路於風災中受損,政府卻無動於衷,許多民眾
未察,開始對臺南市政府大加撻伐、多所攻擊,事後這
名蓄意造謠的網友被依法送辦。根據上述,以下理解何
者正確?
()馨唯:民眾應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采妮:新聞自由未獲得法律保障
()姵璇:第四權勇於監督政府施政
()宜珍:政府應重視公共建設維護。
32. 某新聞媒體引用一張網傳相片,指稱地震導致市區道
路裂開,引發民眾恐慌,事後被證實為不實消息,遭致
民眾批評。對於上述新聞媒體的作法,以下何項認知較
為正確?
()思亞:媒體有新聞自由,不該受到任何限制
()昱萱:民眾有知的權利,真假消息均應報導
()藟薰:製播聳動新聞,才能喚起民眾的重視
()小蓁:媒體應善盡查證責任,發揮專業素養。
33. 《遠見雜誌》針對
21
位縣市首長進行施政滿意度民調
的結果公布後,引起廣泛的討論,也讓民調落後的首長
有所警惕。請問:《遠見雜誌》此舉主要是在發揮傳播
媒體的何種功能?
()傳承文化 ()監督政府
()教育文化 ()休閒娛樂。
背面尚有試題,請繼續作答。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