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社會領域公民科7年級試題
選擇:(每題 2分,共 32 分)
18. 我們每個人可能隸屬於不同的團體。下列何者與祺紘
的關係,不能稱為一個團體?
(A)祺紘與其家人
(B)祺紘與其同學
(C)祺紘與在電影院觀賞精彩影片的人
(D)祺紘與教會的朋友。
19. 關於個人與團體生活的關係,下列哪一位同學的理解最
正確?
(A)佾馨:個人一出生便無法脫離團體生活
(B)
語辰:志願結社是無法依照意願選擇歸屬其中
(C)
常恩:非志願團體可基於自己興趣加入
(D)
宥蓁:不民主的國家只存在志願結社
20. 就讀國中的子瑜想要投入團體事務,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不知從何處著手,下列哪一位好友的建議較為適當?
(A)羽玄 (B)逸涵 (C)凱婷 (D)子儀。
21. 幾名好友相聚分享工作點滴,以下哪一位最可能在志願
結社服務?
(A)宥萱:我們不營利,全部經費都是自行籌措
(B)筱夏:我們從事服務業,所以很怕得罪客人
(C)喆安:組織的盈餘都會做為我們的工作獎金
(D)韻珍:公家機關最大的責任就是為民眾服務。
22. 下列新聞中,該執行長受到非議之處,應與志願結社的
某項特徵最相關,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新聞快訊:知名公益團體執行長被質疑多次將義賣商
品所得交由特定同事,做為私人花費使用,有中飽私
囊之嫌。
(A)由於民間團體不屬於政府組織的一部分,故缺乏目
標和效率
(B)志願結社假如未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將不能舉辦
任何活動
(C)志願結社不以營利為目的,經費只能做為達成組織
目標之用
(D)為發揮公民自治精神,志願結社成員行為因此不受
法律規範。
23. 去年香港民眾發起「反送中」社會運動,臺灣多所大學
的社團紛紛在校內舉辦演講或相關活動支持香港民眾,
對於學生社團的決定與作法,校方予以尊重並確保其權
利不受侵害。關於上述志願結社的說明,以下哪一項較
為正確?
(A)成立該類社團受我國《民法》保障
(B)社團發起人須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
(C)成員基於自由意願決定其行動
(D)公權力不該規範任何社團活動。
24. 由於人類進行土地開發,侵害野生動物石虎棲息地,可
能導致其瀕臨絕種,動保團體因此前往政府機關抗議、
發起保育石虎連署等救援活動,呼籲民眾和政府重視生
態保育問題。根據以上內容,描述環保團體的行動下列
何者最為恰當?
(A)發揮公民自治精神,違反法律規範
(B)維護在地族群利益,促進經濟發展
(C)透過志願結社發聲,影響公共政策
(D)藉由社會運動過程,挑戰政府集權。
25. 在現代,參與團體事務是普遍且常見的社會現象。就國
中時期的青少年而言,對於參與團體事務應該抱持下列
何種正確觀念?
(A)學生應以考取理想學校為本分,不應該參與校外的
任何活動
(B)國中生可以多參與學校、社區或志願結社所舉辦的
各種活動
(C)基於法律規定,國中生因年齡還小,只能選擇參加
一個團體
(D)進入社會後,個人才須培養服務社會的精神,不須
從小培養。
26. 我國法律保障民眾可採「公民投票」表達公共意見,關
於此種途徑,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由民間主辦,政府多不干涉
(B)表現民意,將作為施政參考
(C)過程較激烈,時有暴力出現
(D)具強制性,民眾須全體參與。
27. 幾位朋友分享自身表達公共意見的方式,下列何人是透
過團體的力量對政府施加壓力?
(A)曉堤:我認為直接召開記者會比較有效果
(B)香兒:我習慣經由投書大眾媒體暢所欲言
(C)伊帆:透過選舉投票才能讓政府察知民意
(D)茲蜜:職業工會代替我們發聲、爭取權益。
28. 網路世代崛起,讓政府開始重視網路民意,國發會於
2015
年創設「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做為政府施政
與民意交流的管道。關於上述說明,以下理解何者正確
?
(A)政府缺乏專業人才制定政策
(B)民意如流水,不須多加理會
(C)公共意見可對施政產生影響
(D)公共意見的差異性較不明顯。
29. 幾位同學為報告公共意見的特性進行討論,下列哪一位
負責的部分是「差異性」?
(A)依仁:每場公聽會座無虛席,民眾參與極踴躍。
(B)芸安:公投結果顯示贊成與反對方有些微差距。
(C)庭瑄:面對多數民意,政府制定政策更加謹慎。
(D)禹彤:公共意見不斷產生變化,尚未趨於穩定。
30. 已故導演齊柏林拍攝「看見臺灣」紀錄片,讓大家看到
了國土破壞與河川汙染的環境問題,喚起了民眾和政府
的重視。關於上述呈現媒體與公共意見之間的關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