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社會科七年級第二次定期考查 七年級___班座號:___姓名:_______ 代號:05
一、 單選題,每題2分
1. ( )臺北市中山國小已有八十多年歷史,日治時代
為「宮前公學校」,請問從公學校的設置可看出當時
的教育政策為何?
(A)日台合一 (B)義務教育
(C)隔離政策 (D)國語運動。
2. ( )臺灣從民國七十年代政治逐步開放,政黨組織
日益增加,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成立的政黨為何?
(A) 民主進步黨 (B)臺灣共產黨
(C)中國國民黨 (D)臺灣民眾黨。
3. ( )下圖為某位醫生為臺灣病徵診
斷書,請問下列那一方法符合這位
醫生治療方針?
(A)成立台灣民主國
(B)發行報紙成立讀報社
(C)提倡臺灣自治
(D)請願設置臺灣議會。
4. ( )電影《返校》演出1960年代翠華中學,一群不
願服從威權體制的左派份子受到政府懲治的故事,呈
現白色恐怖時期校園中人人自危的壓抑。請問當時政
府可以限制人民言論、行動自由,主要是哪一個法律
的頒布? (A)戒嚴令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憲法 (D)刑法。
5. ( )圖為新竹車
站,是臺灣最古老
的現役站房,為國
定古蹟。現今站體
於1913年完工,建
築樣式結合了巴洛
克風格與德式哥德風,具有陡斜的屋頂,為整個車站
帶來優美典雅的異國情調。當時的車站在屋頂都會擺
上圓形的時鐘,與政府推行哪一個制度有關?
(A)星期制 (B)標準時間制
(C)保甲制 (D)西方司法制。
6. ( )臺灣文化協會在留學生放暑假的時候,辦理夏
季學校,邀請留日學生回來傳授新知、教育民眾。請
問日治時期臺灣有大批學生至日本留學的原因為何?
(A)配合皇民化運動,政府獎勵至日本留學
(B)日本學費較臺灣便宜,臺灣人選擇去日本
(C)臺灣高等教育資源不足,想升學者只能留學
(D)臺灣人只能就讀職業學校,不能升學
7. ( )新冠肺炎疫情,臺灣公共衛生體系被國外讚賞
,防疫措施也讓各國爭相模仿。臺灣公共衛生建立及
傳染病防治等現代衛生觀念是從何時開始建立?
(A)開港通商後,西方傳教士傳入
(B)劉銘傳統治時期引進西式教育與醫療
(C)日治時代,透過警察及保甲宣導
(D)國民政府時期,透過學校宣導衛生保健
8. ( )臺灣邁向民主自由化,原住民也開始爭取自己
的權利,並渴望保存、回復傳統文化與歷史,請問下
列哪一個法律正式用「原住民」取代「山胞」的稱呼?
(A)憲法 (B)原住民基本法
(C)原住民教育法 (D)原住民自治法。
9. ( )2014年太陽花運動,學生用佔領立法院的方式
向政府請願、表達意見,讓青年人開始關心、參與政
治。在1990年春天也有一群學生坐在廣場要求政府政
治改革,請問哪一個法律因這個運動廢除?
(A)戒嚴令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憲法 (D)刑法第100條。
10.( )石秀子在政府的鼓勵政策下改名為岩下秀子,
戰爭結束後,她又改名為石秀,請問石秀子在名為岩
下秀子時她會經歷哪一件事情?
(A)聆聽臺灣文化協會的演講
(B)參加地方議員投票
(C)穿著漢服到西餐廳吃飯
(D)放假時與朋友約逛百貨公司。
二、 題組題,每題2分
(一)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為臺北新公園。日治時期,政
府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此公園起建於
1899年直到1908年初步落成,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
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光復初期,二二八事件爆發,當
日下午大批憤怒群眾衝入公園內的「臺灣廣播公司」廳
舍(今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對外播音發出控訴,成為
全臺反抗活動蜂起的開端。基於歷史上的意涵,在時任
臺北市長陳水扁主導下,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公
園」,並設立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成為一個追溯歷史、
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
1. ( )日治時代民眾開始有休閒娛樂的需求,政府也
開始設置許多休閒活動場所,與下列哪一個制度實施
有關係?
(A)星期制度 (B)司法制度
(C)專賣制度 (D)保甲制度。
2. ( )光復初期,二二八事件爆發除了文化差異外,
政府官員素質低落及實施管制經濟也是主要原因,請
問當時實施經濟管制的原因為何?
(A)籌措統治臺灣經費
(B)提供資源給政府打內戰
(C)加速臺灣戰後經濟恢復
(D)戰後規劃食物配給制度
3. ( )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日後政治發展及族群關係產
生不良影響,其中哪一政策造成冤案,使臺灣當時許
多菁英喪生?
(A)白色恐怖 (B)成立二二八事件委員會
(C)頒布戒嚴令 (D)清鄉
(二)「阿罩霧」是台中霧峰的古
名,《阿罩霧風雲》描述著霧峰
林家兩百年的故事,頂厝林獻堂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設法推動臺
灣自治;下厝林祖密將事業移往
中國,出資扶持中華民國這一新
政權;林祖密的兒子林正亨卻在
對國民黨失望後,毅然投身共產
黨革命。
4. ( )林獻堂為了臺灣自治號召民眾到日本請願,請
問當時他希望日本在臺灣設立哪一個組織?
(A)總督府 (B)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C)臺灣省政府 (D)臺灣議會
5. ( )林獻堂除了推動臺灣自治也積極教育臺灣青年,
他成立哪一所學校來協助臺人子弟升學,?
(A)台中中學校 (B)台北帝國大學
(C)台北高校 (D)總督府醫學校
6. ( )林獻堂致力推動臺灣自治,在 1935 年臺灣地
方議員可以由人民選舉,請問這項創舉與哪一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