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108學年度第四學季成就評量七年級歷史科試題(範圍:ch4-ch6)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 2分)
1. ( )民國
36
年,寡婦林江邁在天馬茶房
前遭查緝私菸人員以槍托敲打頭部,
導致血流如注,而後另一查緝員開槍
示警,卻擊傷一位市民,引起群眾激
憤,多起衝突陸續爆發。請問:以上
敘述是在描寫哪個事件的導火線?
(A)苗栗事件 (B)戒嚴事件 (C)
霧社事件 (D)二二八事件。
2. ( )陳爺爺曾經歷過發生於臺灣光復初期
的二二八事件,後來又歷經白色恐怖
時期,使他對臺灣政治更加失望,因
此他常告誡後輩不要介入「政治」以
免惹禍上身。請問:二二八事件發生
後,對臺灣社會造成何種影響? (
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全民經
濟水準提高 (C)省籍族群關係惡化
(D)社會風氣逐漸敗壞。
3. ( )1945
年,為了接收臺灣,中華民國
政府派至臺灣的第一任行政長官是下
列何人? (A)蔣經國 (B)陳儀
(C)陳誠 (D)蔣中正。
4. ( )發生於民國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是
臺灣現代史上重大的事件,也是全體
臺灣人應該深切了解的一段歷史。請
問: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影響,
何者正確? (A)緝煙事件只是導火
線,政治腐化是事件的主因 (B)大
量起用臺籍菁英擔任公職,導致外省
人士的不滿 (C)之後中央政府進行
清鄉,逮捕滋事腐化的軍警官員 (
D)政府一直未對當年的處置失當道
歉,企圖掩蓋事實。
5. ( )戒嚴令曾經限制了臺灣人民言論、出
版、集會、結社等自由。請問:戒嚴
令是在何時開始實施? (A)民國
34
年 (B)民國
36
年 (C)民國
38
年
(D)民國
39
年。
6. ( )政府遷臺後,領導國民黨的蔣中正為
鞏固政權,藉由戒嚴統治,壓制反對
意見,此一情況稱為下列何者? (
A)國共內戰 (B)白色恐怖 (C)
民主改革 (D)和平統戰。
7. ( )下列關於解嚴以前臺灣政治發展的敘
述,何者錯誤? (A)實施黨禁、報
禁 (B)總統只能連任一次 (C)壓
制反對意見,造成「白色恐怖」 (
D)民國
67
年起,蔣經國擔任總統。
8. ( )民國
36
年,國民政府明令動員戡亂
,適用於全國。當時宣布動員戡亂的
原因為何? (A)國共內戰情勢緊張
(B)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 (C)為了
凝聚國人向心力 (D)
1937
年中日
戰爭。
9. ( )民國
40、50
年代,情治單位往往不
依法律程序逮捕民眾,也未經正常、
公開的司法審判便予以定罪,造成人
心惶惶不安,稱為什麼? (A)白色
恐怖 (B)綠色執政 (C)國共內戰
(D)動員戡亂。
10. ( )某資深媒體人曾提到:「每當十月分
所謂的普天同慶時,也是我們電視及
新聞工作人面臨關頭、要度過艱難困
苦的一個月之時……雙十節這天,不
能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
殺、搶劫、車禍等社會新聞案件一律
不播出,就連地震都不能發生。」其
上文描述的時代背景應為下列何者?
(A)國共內戰 (B)戒嚴統治 (C)
三月學運 (D)二二八事件。
11. ( )豐奇想了解臺灣光復到中國大陸淪陷
、國民政府遷臺之間的史事,若將在
這期間發生的重要大事:(甲)臺灣發
布《戒嚴令》(乙)發生二二八事件(
丙)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依其先後順序排列應為何? (A)
乙丙甲 (B)丙甲乙 (C)乙甲丙
(D)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