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民族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35.23 KB
頁數
6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1-10,离现在 4 35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4
1
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108學年度第四學季成就評量七年級歷史科試題(範圍:ch4-ch6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 2分)
1. ( )民國
36
年,寡婦林江邁在天馬茶房
前遭查緝私菸人員以槍托敲打頭部,
導致血流如注,而後另一查緝員開槍
示警,卻擊傷一位市民,引起群眾激
憤,多起衝突陸續爆發。請問:以上
敘述是在描寫哪個事件的導火線?
()苗栗事件 ()戒嚴事件 ()
霧社事件 ()二二八事件。
2. ( )陳爺爺曾經歷過發生於臺灣光復初期
的二二八事件,後來又歷經白色恐怖
時期,使他對臺灣政治更加失望,因
此他常告誡後輩不要介入「政治」以
免惹禍上身。請問:二二八事件發生
後,對臺灣社會造成何種影響? (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全民經
濟水準提高 ()省籍族群關係惡化
()社會風氣逐漸敗壞。
3. ( )1945
年,為了接收臺灣,中華民國
政府派至臺灣的第一任行政長官是下
列何人? ()蔣經國 ()陳儀
()陳誠 ()蔣中正。
4. ( )發生於民國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是
臺灣現代史上重大的事件,也是全體
臺灣人應該深切了解的一段歷史。請
問: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影響,
何者正確? ()緝煙事件只是導火
線,政治腐化是事件的主因 ()
量起用臺籍菁英擔任公職,導致外省
人士的不滿 ()之後中央政府進行
清鄉,逮捕滋事腐化的軍警官員 (
)政府一直未對當年的處置失當道
歉,企圖掩蓋事實。
5. ( )戒嚴令曾經限制了臺灣人民言論、出
版、集會、結社等自由。請問:戒嚴
令是在何時開始實施? ()民國
34
()民國
36
()民國
38
()民國
39
年。
6. ( )政府遷臺後,領導國民黨的蔣中正為
鞏固政權,藉由戒嚴統治,壓制反對
意見,此一情況稱為下列何者? (
)國共內戰 ()白色恐怖 ()
民主改革 ()和平統戰。
7. ( )下列關於解嚴以前臺灣政治發展的敘
述,何者錯誤? ()實施黨禁、報
()總統只能連任一次 ()
制反對意見,造成「白色恐怖」 (
)民國
67
年起,蔣經國擔任總統。
8. ( )民國
36
年,國民政府明令動員戡亂
,適用於全國。當時宣布動員戡亂的
原因為何? ()國共內戰情勢緊張
()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 ()為了
凝聚國人向心力 ()
1937
年中日
戰爭。
9. ( )民國
4050
年代,情治單位往往不
依法律程序逮捕民眾,也未經正常、
公開的司法審判便予以定罪,造成人
心惶惶不安,稱為什麼? ()白色
恐怖 ()綠色執政 ()國共內戰
()動員戡亂。
10. ( )某資深媒體人曾提到:「每當十月分
所謂的普天同慶時,也是我們電視及
新聞工作人面臨關頭、要度過艱難困
苦的一個月之時……雙十節這天,不
能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
殺、搶劫、車禍等社會新聞案件一律
不播出,就連地震都不能發生。」其
上文描述的時代背景應為下列何者?
()國共內戰 ()戒嚴統治 ()
三月學運 ()二二八事件。
11. ( )豐奇想了解臺灣光復到中國大陸淪陷
、國民政府遷臺之間的史事,若將在
這期間發生的重要大事:()臺灣發
布《戒嚴令》()發生二二八事件(
)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依其先後順序排列應為何? ()
乙丙甲 ()丙甲乙 ()乙甲丙
()甲乙丙。
/4
2
12. ( )政府遷臺以後,民主政治的實施,首
先表現在哪一方面? ()取消戒嚴
()實施縣市地方自治 ()
央民意代表增補選 ()解除報禁與
黨禁。
13. ( )近年來,臺灣人民請願遊行的情況屢
見不鮮。臺灣人民真正擁有集會、請
願的權利,其關鍵應是下列何事?
()國共內戰導致國民政府遷臺 (
)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解除戒嚴。
14. ( )民國
77
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推
行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下列何者不是
李登輝的施政成績? ()全面改選
中央民意代表 ()臺北市市長民選
()總統民選 ()開放黨禁、報禁
15. ( )民國
69
3
月,在一個政治案件的
審判法庭上,有如下的對答:法官:
「當初你們五人(按:黃信介、施明
德、姚嘉文、張俊宏、許信良)一起
討論要辦雜誌嗎?」施:「辦雜誌是
其中一項。」法官:「目的是什麼?
」施:「我們辦雜誌目的是要政府改
善人民生活狀況及民主政治等問題,
其中包括黨禁、報禁、戒嚴令及『萬
年國會』。」請問:對談中所指的雜
誌為何? ()《自由中國》 ()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美麗島》。
16.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
,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
,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
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
何? ()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
()蔣渭水,《臺灣民報》 (
)黃信介,《美麗島》 ()雷震
,《自由中國》。
17. ( )附圖為民國
73
年~78
年臺灣報紙家
數統計。請問:造成臺灣報紙家數大
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國民黨改採革新保臺政策 ()結束戒嚴
()終止動員戡亂 ()民進黨成為執政黨。
18. ( )民國
79
3
月臺灣大專生發起一次
運動,並且決議本次運動的代表物為
野百合,取其為臺灣固有種,又有堅
毅不拔的草根性。請問:這個運動的
訴求應為下列何者? ()為二二八
事件平反 ()要求解嚴 ()廢除
黨禁報禁 ()廢除《臨時條款》。
19. ( )正宇家裡很貧窮,幸好有「阿逗仔」
對臺的援助,才得以溫飽。他常常穿
著上有「中美合作」字樣的麵粉袋內
褲,打著赤膊跑去迎接「阿逗仔」的
軍隊,快樂地撿著他們給的罐頭食品
。請問:此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臺灣光復 ()中美斷交 ()
韓戰爆發 ()解除戒嚴。
20. ( )在美國與中華民國斷絕邦交之後,美
國通過哪一文件以保持和臺灣之間的
經貿及文化關係? ()中美共同防
禦條約 ()解嚴令 ()臺灣關係
()六三法。
21. ( )中華民國遷至臺灣之後,由於國家分
裂的特殊局勢,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
,因此外交政策幾經調整。民國
77
年李登輝就任總統之後,當時他所採
取的外交政策為下列何者? ()
力對抗 ()三不政策 ()務實外
()臺灣獨立。
22. ( )韓戰爆發後,美國與臺灣簽訂下列哪
一條約,以加強中美間的合作關係?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中美日安保條約》 ()《臺灣關係
/4
3
法》 ()《對華白皮書》。
23. ( )國民政府遷臺後,臺灣在外交上的處
境日益艱難。下列何事的發生,使臺
灣的國際地位更加孤立? ()退出
聯合國 ()宣布解嚴 ()八二三
炮戰 ()國共內戰。
24. ( )自從我國退出聯合國後,在中共的強
力封鎖下,國際外交處境日益艱難。
近年來,我國改採務實作法,以下列
哪一項優勢做為突破中共外交封鎖的
利器,以確保我國的國際地位? (
)悠久歷史 ()多元文化 ()
軍事國防 ()經濟實力。
25. ( )國民政府遷臺後致力於外交工作的推
展,但卻一直有重重的阻力,使臺灣
陷入外交困境。美國於何時與我國斷
交,並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民國
60
()民國
62
(
)民國
68
()民國
76
年。
26. ( )臺灣解嚴後,積極展開與中華人民共
和國的相關交流事務,為了處理兩岸
問題,臺灣成立了什麼官方機構,處
理相關事宜? ()海協會 ()
基會 ()陸委會 ()國臺辦。
27. ( )中華民國政權在中國大陸的戰事失利
之後,遷移至臺灣,因意識型態的對
立及軍事的緊張衝突,政府斷然決定
終止兩岸之間的往來,許多家庭因而
支離破碎,分隔海峽兩岸。面臨這樣
的歷史悲劇,臺灣至民國幾年才開放
人民至中國大陸探親? ()民國
68
()民國
76
()民國
80
()民國
86
年。
28. ( )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終止交流
40
年之
後,政府終於開放臺灣人民至中國大
陸探親,這是哪一位總統任內的措施
()嚴家淦 ()蔣經國 ()
李登輝 ()陳水扁。
29.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之後,其
對臺灣的外交政策,下列何者錯誤?
()三不政策 ()提出三通四流
()不放棄以武力解放臺灣 ()
國兩制。
30. ( )下列何者是臺灣設置用來負責處理中
國事務的民間機構? ()大陸委員
()海峽交流基金會 ()海峽
兩岸關係協會 ()國務院臺灣事務
辦公室。
31. ( )蔣經國時期,臺灣面對中共的和平統
戰,採取「三不政策」加以回應。請
問:「三不政策」的內容為何? (
)不接觸、不通商、不妥協 ()
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不統
一、不交流、不通話 ()不通航、
不通郵、不通商。
32. ( )在和平統戰的策略下,中共對臺灣提
出「三通」的口號。下列哪些是「三
通」的內容?()通航()通郵()
通話()通商 ()甲乙丙 ()
乙丁 ()甲丙丁 ()乙丙丁。
33. ( )中共在「和平統戰」的策略下,採取
了對臺的兩面手法。下列有關中共策
略應用的敘述,何者錯誤? ()
布放棄以武力統一臺灣 ()強調中
共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提出「一國兩制」模式 ()倡議開
放「三通四流」。
34. ( )下列哪些措施,使得臺灣在民國
50
年代能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搶先一步取
得吸引外資的有利地位? ()高速
公路便捷的交通 ()新竹科學工業
園區的成立 ()實施耕者有其田
()加工出口區的設置。
35. ( )臺灣經濟發展的階段或策略為:()
出口導向()進口替代()經濟自由
化。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應為何?
()乙甲丙 ()甲乙丙 ()乙丙
()丙乙甲。
36. ( )民國
60
年代,下列何人在擔任行政
院院長時提出十大建設,發展臺灣的
/4
4
基礎建設,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
()蔣中正 ()陳水扁 ()蔣經
()李登輝。
37. ( )政府遷臺初期,臺灣社會上有許多大
地主,此種現象在政府實行哪一政策
後才有了改變? ()解除戒嚴 (
)土地改革 ()引進外資 ()
發展高科技工業。
38. ( )珍珍要出國觀光,她可利用中山高速
公路到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搭乘飛機。
這是享受下列哪一項重大建設的成果
()四年經建計畫 ()十大建
()十二項建設 ()國家建設
六年計畫。
39. ( )下列臺灣土地改革的措施,若依時間
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公地
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
()乙丙甲 ()丙甲乙 ()甲乙
()丙乙甲。
40. ( )民國
60
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對臺灣
的發展有更多的反省,知識分子把寫
作重點轉移到周遭環境,強調鄉土情
感,掀起何種文學類型的盛行? (
)鄉土文學 ()懷古文學 ()
保護環境文學 ()教育創作文學。
41. ( )1980
年代某一社會運動,高舉「還
我正名」、「還我土地」、「還我語
言」的訴求,此社會運動是由哪一族
群所發起? ()閩南族群 ()
家族群 ()原住民族群 ()外省
籍族群。
42. ( )近年來,臺灣人口成長速度已逐漸緩
和。臺灣哪一年齡層的人口比例有增
加的趨勢? ()老年人口 ()
年人口 ()壯年人口 ()各年齡
層皆是。
43.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由農業社會
加速轉型為工業社會。下列何者不是
臺灣的社會變遷? ()都市化現象
()多元社會的形成 ()城鄉均衡
發展 ()人口變動問題。
44. ( )戰後初期,由於政府遷臺帶來軍民,
加上醫療衛生改善,人口數量增加,
形成社會發展的一大負擔。政府為防
止人口增加過於迅速,早期推行了什
麼政策? ()一胎化 ()生產計
()社會福利 ()家庭計畫。
45. ( )師資培育管道開放、教科書審定制度
的建立、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等教育
多元化現象,均出現在何者之後?
()臺灣光復 ()土地改革 ()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 ()解嚴。
46. ( )1970
年代這兩次能源危機使許多
中小企業倒閉,幸賴政府早已推動該
項經濟建設,協助產業界度過災厄。
」請問:上述的「該項經濟建設」是
下列何者? ()政府積極拓展外銷
()全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十大
建設 ()推動貿易自由化、國際化
47. ( )民國
69
年,政府所設立的新竹科學
工業園區,是以下列哪一項產業為主
力? ()機械業 ()電子業 (
)電機業 ()紡織業。
48. ( )政府為解決臺灣農村長期地權不均的
問題,乃在民國
40
年前後,徵收地
主的土地,讓佃農取得土地所有權。
這是實施下列何種措施? ()三七
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
其田 ()農地重畫。
49. ( )下列何者是民國
40
年代,政府發展
經濟的策略? ()大量設立加工出
口區 ()推動貿易自由化、國際化
()全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採取
進口替代的策略。
50. ( )明賦若要從臺北直接到高雄,在交通
上他可能會運用到十大建設中的哪兩
項建設? ()中正國際機場、北迴
鐵路 ()中山高速公路、北迴鐵路
()蘇澳港、中正國際機場 ()
路電氣化、中山高速公路。
/4
5
一、 單一選擇題
1.答案:()
解析:民國
36
2
27
日,菸酒專賣局官員
在臺北市太平町(今延平北路與南京西
路一帶)查緝私菸時,因處置不當,誤
殺民眾,點燃群眾的憤怒。
2.答案:()
解析:二二八事件對日後臺灣政治及族群關係
,產生不良影響。
3.答案:()
4.答案:()
解析()公職多由中國來臺人士擔任()
鄉是政府派出軍警掃蕩反政府分子,造
成知識分子和無辜民眾傷亡()近年來
政府已對二二八事件的處置失當道歉。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解析()可連選連任。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解析()民國
38
()民國
36
()民國
37
年。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解析()蔣經國時期。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
18.答案:()
解析:野百合學運訴求廢除《臨時條款》,解
散國民大會、解散萬年國會。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解析()民國
3868
()民國
6876
()未提出。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
解析:務實外交是要以經濟實力和政治民主化
的成就,突破中共的外交封鎖。
25.答案:()
26.答案:()
解析()中國民間機構()臺灣民間機構(
)中國官方機構。
27.答案:()
解析:民國
76
年臺灣開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
親及觀光政策。
28.答案:()
解析:蔣經國時代末期,採取開放改革措施,
開放人民赴中國大陸探親,同意報紙增
張並開放新報紙登記等,使臺灣政治邁
向民主化。
29.答案:()
解析()三不政策為臺灣方面的主張。
30.答案:()
31.答案:()
32.答案:()
33.答案:()
34.答案:()
35.答案:()
36.答案:()
37.答案:()
解析: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等措施。
38.答案:()
39.答案:()
解析()民國
40
()民國
42
()民國
38
年。
40.答案:()
41.答案:()
42.答案:()
43.答案:()
解析()工業化導致城鄉差距拉大。
44.答案:()
45.答案:()
/4
6
46.答案:()
解析:民國
60
年代,政府為因應石油危機所
造成的全球經濟不景氣,陸續推動十大
建設、十二項建設,透過多項大型公共
建設帶動景氣復甦。
47.答案:()
48.答案:()
49.答案:()
解析()民國
50
年代()()民國
70
年代
以後。
50.答案:()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