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pdf
438.83 KB
3 頁
Joseph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3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8 2
出題教師:黃家彬老師
班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每題3分)
1. ( )下列為某一所學校的簡介資料:「本校成立於
1928
年,為臺灣第一所最完整、歷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之綜合
性高等教育學府。」這所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何?()艋舺公學校 ()臺灣師範學校 ()臺中中學校 ()
臺北帝國大學。
2. ( )附圖為心儀找到爺爺中學時代站在學校門口繪製的人物像,從圖中的學校看來,當時爺爺就讀的中學有何特色?
() 第一所專收臺人子弟的中學 ()為了推動皇民化運動所設的學校 ()為了教化原住民所設的國語講習所
() 是由日籍知識分子爭取而成立。
3. ( )1941
年,臺灣總督府為了配合皇民化運動,而有什麼教育措施? ()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取消臺、日
學生的差別待遇 ()採隔離政策的原則 ()取消小學校、公學校的區別,一律稱為「國民學校」。
4. ( )日本統治臺灣
50
年,推動相關殖民教育政策,下列對於當時的教育發展狀況,何者敘述正確 ()
1895
年將
小學校、公學校一律稱為國民學校 ()公學校的師資、課程、設備皆比照日本內地 ()臺灣總督府採取差別
待遇、隔離政策的原則 ()總督府陸續設立普通中學,提供給臺人就讀。
5. ( )目前政府於
103
年起推動十二年國教,讓黃爺爺想起自己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時,當時剛好遇到六年國民義務教育
的實施。請問:黃爺爺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應該是下列何時? ()
1896
()
1943
()
1905
()
1968
年。
6. ( )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青年主張改革臺灣政治體制,提出設置臺灣議會的時代背景為何? ()英法聯軍之役
臺灣被迫開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分身乏 ()第一次世界大戰,民族自決的思潮盛行 ()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激起民心抗日。
7. ( )「日治時期,□為了提升臺灣文化及加強社會觀念,因而發行了如附圖的報紙,用以宣傳理念。」上文缺空中應
是指下列何者?()臺灣議會 ()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民眾黨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8. ( )解嚴以來,臺灣的政治性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個人的政治理念能獲得管道加以抒發,下列何者是臺灣歷史上
第一個合法的政黨? ()臺灣民眾黨 ()臺灣民主黨 ()中國國民黨 ()興中會。
9. ( ) 1930
年代,臺灣總督府在臺灣舉辦過地方議員選舉,但地方自治的成果仍有限,其原因為何? () 是全民
普選,但議員半數民選,半數官派 ()總督府操控選舉,議員全數由官方指派 ()議員全數經由直接民選選
出,但需由總督府同意後才能任命 () 因為選民資格有限制,且議員半數民選,半數官派。
10. ( )整理日治臺灣政治會運資料附表發現不管一個組織動大約都
1930
年代時結束。
請問:這些社會運動的沉寂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個原因?()中日戰爭開打 ()日臺合一政策的成功 ()
會風俗的演變 ()「工業日本,農業臺灣」政策的推行。
項目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21
1934
臺灣文化協會
1921
1931
臺灣民眾黨
1927
1931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1930
1937
2/3
11. ( )日治時期,臺灣陸上交通逐步修建,各地火車站的頂樓常設有鐘塔,外側也掛有大時鐘,用以告知所有旅客正確
的時刻。這與當時總督府引進哪一制度有關? ()保甲制 ()隔離政策 ()標準時間制 ()現代司
制度。
12. ( )在日治時期,臺灣人口增加快速,其主要的原因是現代衛生觀念的建立。下列哪些措施即是日治時期建立的?
()以中醫逐漸取代西醫()建立自來水設施()廁所公共建立()生等觀念逐漸
()甲乙丙 ()乙丙丁 ()甲丙丁 ()甲乙丁。
13. ( )日治時期家住臺南的玲子,有天到臺北找她的好友雪子,雪子盡地主之誼,招待她到處去參訪。請問:下列何者
不在她們的參訪名單中? ()臺北新公園 ()林百貨 ()菊元商行 ()波麗路餐廳。
14. ( )關於二二八事件發生背景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臺灣民眾對新來的統治者失望()物價上()政府實施
共產制度()社會秩序不穩 ()甲乙丙 ()甲丙丁 ()乙丙丁 ()甲乙丁。
15. ( )政府將二二八紀念日定為國定紀念日,希望藉此撫平歷史的傷痕。「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負責擔任臺灣省行政
長官的是下列何人? ()蔣中正 ()蔣經國 ()陳儀 ()陳誠。
16. ( )小說《返校》改編自赤燭團隊開發的恐怖冒險解謎遊戲,故事中敘述一群高中生跑到廢棄校舍中探險,卻涉入靈
異事件,遇到大批冤死的鬼魂,鬼魂們懷著怨念想找出當時舉發地下讀書會閱讀禁書,導致學生冤死的告密者。
最後學生們在當時事件倖存者的幫助下逃離校園。請問﹕小說架設的時空背景為下列何時 ()
1930
年代
()
1950
年代 ()
1980
年代 ()
1990
年代。
17. (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明令全國動員戡亂,是因為當時國家正處於何種狀況 ()抗日戰爭退敗 ()二二八
事件擴大 ()中共全面發動內戰 ()八二三炮戰發生。
18. ( )目前我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但歷史上我國第
15
的總統都蔣中正擔
,他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的原因為何? ()《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 ()在美國授權監督下的委託 ()當時
正值白色恐怖而需要強人領導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擴大總統職權。
19. ( )近年來,臺灣人民請願遊行的情況屢見不鮮。臺灣人民真正擁有集會、請願的權利,其關鍵應是下列何事?
()國共內戰導致國民政府遷臺 ()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解除戒嚴。
20. ( )1987
年,在歷經長時間的戒嚴後,正式宣布解除戒嚴的總統是下列何人? ()陳誠 ()陳儀 ()蔣中正
()蔣經國。
21. ( )1979
年臺灣的黨外人士以政治改革為訴求,在高雄市舉行遊行,但不幸演變為流血衝突,大多數黨外人士遭到逮
捕,以叛亂罪嫌起訴。上述的事件是指下列何者? ()雷震事件 ()二二八事件 ()美麗島事件 ()
社事件。
22. ( )歷史老師將戰後臺灣重要事件的漫畫(如附圖)貼在黑板上,要求同學們按時間順序加以排列。請問:正確的順
序應該是下列何者?()甲乙丙丁 ()甲丙丁乙 ()乙甲丙丁 ()丁乙甲丙。
23.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
。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 ()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 ()蔣渭,《臺灣民報》 ()
信介,《美麗島》 ()雷震,《自由中國》。
24. ( )()蔣經國()陳水扁()李登輝()蔣中正。上述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按其任期時間先後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乙丙丁甲 ()丁甲丙乙 ()丙丁甲乙 ()甲丁乙丙。
25. ( )1990
3
月,數千名大學生聚集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公開提出『廢除臨時條款』、『解散國民大會、解散
萬年國會(即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等多項政治改革訴求。」上文所述指的是下列哪一事件? ()三月學運
()雷震事件 ()美麗島事件 ()民主進步黨成立
3/3
26. ( )致遠看到一篇關於某位政治人物的介紹:「他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由人民直接選舉所產生的
統……。」上文所描述的政治人物是下列何人? ()李登輝 ()馬英九 ()陳水扁 ()蔣經國。
27. ( )2005
年臺灣的立法院通過了某一法律,其中第
23
條明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
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請問:上文所述是哪一保障原住民的法律
()《原住民族自治法》 () 《原住民族基本法》 ()《原住民就業法》 () 《原住民升學法》。
28. ( )原住民族運動曾有「還我土地」、「還我母語」、「還我姓名」等三大訴求。請問:原住民運動從何時開始發展
()
1950
年代 ()
196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29. ( )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但自
400
餘年前受到外來政權輪番統治,被賦予不同名稱,清帝國統治時期被稱為
「番」,中華民國政府在尚未修正《憲法》前,稱原住民為何? ()生番 ()平埔族 ()山胞 ()原住
民。
30. ( ) 余文研究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時,發現 1947 2 月的物價是前一年物價的數倍至二十倍不等。這是因為
下列哪一機構實行的經濟措施失當所引起? ()臺灣總督府 ()省政 ()政長官公 ()臺灣
巡撫衙門。
二、題組(每題 2分)
一、 附表為
1921
年,當醫生的○○○對當時的臺灣社會開出的一份診斷報告書。請問:
患者
臺灣島
年齡
移籍現址已二十七歲
既往症
幼年時,頭腦明晰;自入清朝,身
體逐漸衰弱;現在接受不完整的治
療,稍見恢復
現症
道德頹廢、精神生活貧瘠
預斷
因素質純良,若能施以適當療法,
尚可迅速治療
處方
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
、圖書館、讀報社(最大量)
31. ( )上文中的○○○是指下列何人? ()林獻堂 ()蔣渭水 ()唐景崧 ()丘逢甲。
32. ( )根據附表所示,臺灣島應是患了下列哪一病症? ()缺乏知識的營養不良症 ()日語學習不良症 ()民族
意識薄弱症 ()皇民運動不足症。
33. ( )根據臺灣島的病症,應該用何種治療方法? ()政治運動 ()學校教育 ()政府政策 ()文化運動。
34. ( )所謂的「黨外」是指下列何者? ()非國民黨籍的人士 ()在臺灣的共產黨分子 ()國民黨位階較低的官
()國民黨內的左派分子。
35. ( )當時「黨外」人士對政府的訴求為何? ()要求經濟自由 ()要求保障弱勢團體 ()追求受教育的權利
()要求民主。
試題結束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