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3頁
22. ( )唐憲宗時,白居易擔任地方上的縣尉,有感於當地民間流傳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於是創作了這首長篇敘事詩
《長恨歌》。詩句中提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詩句,指的應該是唐朝的哪一場動亂?(A)
玄武門之變 (B)藩鎮割據 (C)安史之亂 (D)黃巢之亂。
23. ( )(甲)藩鎮割據(乙)大臣黨爭(丙)宦官亂政(丁)玄武門之變。上述哪些項目是安史之亂後促成唐代衰亡的原因?(A)甲
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4. ( )史書上曾記載唐代的一場內亂,亂軍「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類」、「尤憎官吏,得者皆殺之」,甚至轉戰江南
,直達廣州,濫殺無辜,連外國商人都死傷慘重。此一亂事為何? (A)玄武門之變 (B)武則天篡唐 (C)安史
之亂 (D)黃巢之亂。
25. ( )(甲)安史之亂(乙)黃巢之亂(丙)武則天稱帝(丁)平定東突厥。上述唐代史事依發生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甲乙丙 (D)丁丙甲乙。
26. ( )唐朝滅亡後,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五代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其他地區也陸續出現多個割
據政權,總稱「十國」。請問:有關五代與十國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前者位於長江流域 (B)前者是同
時間存在的政權 (C)五代十國皆始於朱溫篡唐之後 (D)五代十國實質上為唐朝民亂的延續。
27. ( )市舶司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管理機構,唐代始置,負責徵收商稅和專買專賣珠寶、香料等珍貴商品,官員稱「
市舶使」,如《天下郡國利病書》云:「貞觀十七年詔三路市舶司、蕃商販到龍腦、沉香‥‥並抽解一分。」
請問以上內容「唐代始置」是位於何處? (A)泉州 (B)長安 (C)廣州 (D)杭州。
28. ( )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匯票,是唐憲宗時代產生的一種匯兌制度,當時經濟日益發展,銅錢數量不足,黃金、白
銀流通量也少,加上銅錢笨重攜帶不便,因而產生此種匯兌方式: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節度使、諸道進
奏院或者富豪門閥等單位,單位開立票券,商人可攜券到其它地區的辦事處取錢。這種匯兌方式減低了銅錢的需
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減輕了商人貿易時攜帶錢幣的不便。請問以上是在描述唐朝哪一制度?(A)紙幣的發
行 (B)飛錢的使用 (C)絲路的開通 (D)科舉的實施。
29. ( )白居易《胡旋女》詩云:「……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天
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描述自中亞傳入的胡旋舞在天寶後期流行的概況。關於詩句形容的景象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唐朝社會深受外族文化的影響 (B)安史之亂後華夷分明 (C)漢化運動影響外族文
化深遠 (D)唐文化對鄰近的吐蕃影響頗深。
30. (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此一諺語,是哪一種選才任官制度建立後,才可能開始流傳?(A)西周
封建制度(B)漢朝察舉制度(C)魏晉九品官人法(D)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
31. ( )應徽在書法字帖中看到如右圖的名家字跡,根據書法老師的解釋:「他是唐代書法家,安史
之亂曾奮力抵抗安祿山的叛軍。他幼時受薰陶,楷、行、草書兼擅。楷書剛勁圓厚,莊嚴雄
偉,氣勢開張……。」請問上述這位名家為何人?(A)顏真卿(B)李白(C)吳道子(D)杜甫。
32. ( )唐代的文化發展相當蓬勃,當時的詩歌、繪畫藝術及工藝創作,均達到空前的水準。其中工
藝技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下列何者? (A)唐三彩 (B)青銅器 (C)蔡倫紙 (D)渾天儀。
33. ( )歷史老師到陝西西安旅遊,抵達名勝大雁塔時發現一座巨大的僧侶雕像,這個僧侶曾千里迢
迢前往印度帶回許多佛教經典與文物,這些文物都保存在大雁塔中。請問:這個僧侶雕像應
該是何人? (A)張騫 (B)玄奘 (C)張陵 (D)李白
34. ( )唐代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四鄰紛紛派遣子弟、使臣到中國,隋唐文化因而傳播於東亞。請問唐代時,有中國周
邊的國家以漢字為基礎創造自身的文字,以下哪個國家即屬之? (A)吐蕃 (B)日本 (C)大食 (D)突厥。
35. ( )嘉嘉在《中國工業發展史》中,看到一張插圖(如下圖),請問:此項技術是在何時西傳?(A)漢武帝時 (B)隋
文帝時 (C)唐太宗時 (D)唐玄宗時。
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