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共3頁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8學年度第 1學期歷史科八年級第三次段考試題卷
年 班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共35 題,1~30 題每題 3分;31~35 題每題 2分
1. ( )後周顯德七年(960 年)正月,鎮州和定州報稱契丹的軍隊南下攻打,聲勢浩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符太后和
執政大臣等不辨真假,慌忙命他率兵北上禦敵。隔日,他領軍出首都,朝廷安排筵席,眾大臣餞送於郊外。傍晚
時,軍隊行至陳橋驛,在其弟及手下等策劃下,鼓動並授意士兵發動兵變反叛,為他黃袍加身,擁為皇帝。之後
率兵回師首都,約束將士軍紀,沒有燒殺搶掠,「入城之日,市不改肆」。請問上文中的「他」是指何人?(A)
趙匡胤 (B)朱元璋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2. (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首詩寫的正是宋朝開國政策,但也產生下列哪一項
流弊?(A)宗室相殘 (B)國防衰弱 (C)外戚專權 (D)土地兼併。
3. ( )宋代學者程頤曾上書宋仁宗,提到:「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又需維持百萬軍隊,加上強敵環伺,我為此深感憂慮
。」程頤的憂慮,顯現出宋代自開國以來,面臨到的外族威脅致使國勢衰頹的問題。請問:以下哪些外族是北宋
前期面臨的威脅?(甲)契丹(乙)蒙古(丙)女真(丁)党項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 ( )雙方於十二月初達成停戰協議,協定南方每年輸北方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北方稱南方皇帝
為兄,南方稱北方領袖為弟,稱其母為叔母,互約為兄弟之國,「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守存,淘濠完葺,一
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共同聲明「質於天地神祇,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請問
下列答案何者正確?(A)交戰雙方是指北宋與金國 (B)這個即是澶淵之盟 (C)親自督戰的皇帝為宋欽宗 (D)盟約簽
訂後不久,北宋即遭此外族攻滅而亡國。
5. ( )有一本傳記這樣評論某位政治人物:「他為求國家轉弱為強,推動很多項新政策,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為重要目
標,而減少冗官冗兵是手段之一。但他忽略了人事因素,使新政的實施與原意有很大的距離,並且引起持續數十
年的黨爭,朝政因而敗壞。」請問:上述描寫的人物是誰? (A)秦檜 (B)王安石 (C)寇準 (D)司馬光。
6. ( )元豐八年(1085 年)三月,在位十八年宋神宗病逝,新皇帝即位,在太后主導下,以司馬光專權,因帶有個人情
緒的報復,致力於盡罷新法,所謂「元祐更化」,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此一時期許多原先支持改
革人士幾乎全招迫害貶職。許多官員甚被貶至嶺南(今廣東一帶),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請問以上所指
是 (A)牛李黨爭 (B)東林黨爭 (C)新舊黨爭 (D)黃巢之亂
7. ( )大樹旅行社規畫中國大陸「滬蘇杭五日自由行」,預定參觀的景點有蘇州水鄉、 杭州西湖等,並欣賞《印象西
湖》的戲劇表演,親身體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寓意。請問杭州舊名「臨安」,南宋高宗在此登基即位,
是因為何事造成北宋滅亡,使宋室必須南遷? (A)靖難之變 (B)靖康之禍 (C)契丹南侵 (D)蒙古西征。
8. ( )歷史老師介紹一位歷史人物,要同學找相關資料如下。請問:
資料一:是南宋初期的名將,出身貧困農戶,但精於騎射,愛讀兵書。由於他治軍賞罰分明,軍紀嚴整,軍隊戰
鬥力強,連金軍也感嘆「撼山易,撼其軍隊難」。
資料二:他曾說:「只要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就能太平!」南宋初期,曾率軍數次大敗金軍。
資料三:他堅持北伐,卻受人誣陷意圖謀反,在一天內先後收到朝廷十二道金牌要求撤兵,只好班師回朝,最後
被判處死刑,死時年僅 39 歲。
根據三段資料,文中敘述的應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A)岳飛 (B)寇準 (C)秦檜 (D)完顏阿骨打。
9. ( ) 13 世紀義大利某教堂的神父告訴信徒,虔誠向上帝禱告並懺悔,便可躲過帶著火炮(火藥),來自東方的「黃
禍」。下列哪一個是神父所指的「黃禍」民族?(A)鮮卑(B)契丹(C)女真(D)蒙古
10. ( )學校舉辦歷史海報比賽,家佳的作品如下圖,圖中的這位人物應該為何?(A)朱元璋 (B)鐵木真 (C)完顏阿骨
打 (D)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