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八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地理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南一 試卷

pdf
5.78 MB
4 頁
stacey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 1 -4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地理科二年級第三次段考試題卷
________ 座號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單選題(1-30 題,每題 3)
( )1. 以工業發展條件而言,中國 13 億的人口為此提供哪些優勢?()原料()市場()動力()勞工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 )2. 臺畜公司打算到中國開發肉品市場,特地派了致遠探勘中國各地找尋適合的牧場,他從內蒙古東側一路經過內蒙
古西側及新疆地區,最後到達西藏,發覺一路走來各地的畜牧方式都不同。依照致遠的路線,他所觀察到的變化
順序為何?()游牧;()放牧;()山牧季移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 )3. 「山牧季移」是高山草原盛行的游牧方式,牧民在哪個季節驅趕牛羊上山?
(A)夏末秋初 (B)春末夏初 (C)冬末春初 (D)春初秋末
( )4. 在傳統的觀念裡,中國南方是稻米生產重鎮。然而根據中國官方所公布的統計資料發現,黑龍江省的稻米產量已
經擠進全國前十大。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為何?
(A)耕作技術的改善 (B)作物改良 (C)氣候變遷 (D)市場需求
( )5. 附圖為中國某牧場購製的設備,從圖中可以看出此牧場經營發展的方向為
何?
(A)企業化經營,提高產量,擴大生產規模 (B)開發休閒牧場,推廣生態教
(C)維持傳統畜牧方式,避免傳統文化失傳 (D)發展生物科技產業,研
發最新生技產品
( )6. 近年來,中國農作物的生產轉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下列哪項不是影響它轉變的因素?
(A)氣候變化 (B)市場經濟 (C)交通建設 (D)科技進步
( )7. 中國俗語「南人食米,北人食麥。」此處所謂的「南」與「北」大致以附圖中哪座山脈
為分界線?
(A) (B) (C) (D)
( )8. 中國西部地區的畜牧方式有游牧和定居放牧的差別。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
(A)牧草生長茂盛與否 (B)勞力來源有異 (C)牲畜種類有別 (D)交通工具不同
( )9. 中國沿海地帶及內陸地區的發展程度不同,為了平衡發展,則必須劃分區域以便管理。若要比較中國區域經濟發
展程度,下列哪張地圖較為合適?
(A) (B) (C) (D)
( )10. 中國實施經濟改革開放一開始的經濟策是設經濟特區接著續開放沿海城市企圖透過沿海地區的發展,
帶動內地區的開發。中國經濟特區的工業特性,與臺灣的工業有哪項共同點?
(A)以精密機械、高科技工業為主 (B)產品主要外銷海外市場 (C)都設於四面環海的 (D)均以農產品為
主要工業原
( )11. 下列何者是中國經濟特區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原因?
(A)地形平坦 (B)華僑眾多 (C)礦產豐富 (D)勞力充沛
( )12. 中國三大經濟帶中的東、西兩個經濟帶,將其差異整理如附表,其中哪項錯誤?
選項
(A)生產毛額
(B)傳統產區
(C)優勢產業
(D)代表城市
東部經濟帶
較高
畜牧區
金融貿易
上海
西部經濟帶
較低
農業區
水利與太陽能
重慶
(A)A (B)B (C)C (D)D
( )13. 在中國的經濟特區當中,其工業發展優勢多為「密集的勞工」。若以此發展工業,則最可能出現哪種產業?
(A)鋼鐵業 (B)石化業 (C)造船業 (D)紡織業
( )14. 為了讓學生更了解中國沙塵暴,閔誌老師請同學們蒐集相關資料,並利用自修課輪流上臺發表。下列哪位學生所
分享的內容有誤?
(A)威廉「發源於中國新疆內蒙古等地區。」 (B)毛弟「發源地年降水量都在 500mm 以下有強烈的地面風
(C)敖犬:「地表性質皆土質鬆軟、乾燥,沒有植被及積雪覆蓋。」 (D)阿本:「春末夏季為主要的發生季節。」
- 2 -4
( )15. 中國的水土保持工作當中,有項重點工作為設置防護林,避免土地沙漠化情形更加嚴重。中國種植最多防護林
是在哪個地區?
(A)黑龍江沿岸地區 (B)上海周邊地區 (C)雲南地區 (D)新疆地區
( )16. 1977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開沙漠化防治會議,為沙漠化做出以下定義:「沙漠化乃指土地擁有的生物生產力
減退、破壞,最後成為沙漠狀態。」下列四人對沙漠化的認知中,誰的敘述有誤?
(A)愛玲「沙漠化地區因為缺乏植被二氧化碳濃度明顯增加 (B)震嶽「沙漠化將使土地無法耕放牧,
人民支出減少。 (C)克群「在乾燥區進行耕作或使地面呈裸地狀態都將造成沙漠化。」 (D)心凌:「過度放
牧、砍伐、休耕期過短,形成沙漠化。」
( )17. 中國的水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差異極大。水資源分布最少的區域,多位於中國的何處?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東北平原
( )18. 中國四位農夫的居住地與收穫次數如附表,影響他們收穫次數多寡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老黃
老周
老洪
老楊
長江
三角洲
四川
盆地
東北
平原
塔里木
盆地
收穫次數
2
2
1
1
(A)一月均溫 (B)七月均溫 (C)年雨量 (D)年溫差
( )19. 阿欽在中國四個區域上(如附圖),註記各區的主要畜牧類型,其中何者才是正確的?
()
()
()
()
(A)甲:游牧 (B)乙:欄牧 (C)丙:山牧季移 (D)丁:放牧
( )20. 新聞報導「春節以前中國肉豬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很可能上漲肉豬主要以欄牧方式飼養,而下列哪個區域
是欄牧最為普遍的地區?
(A)塔里木盆地 (B)內蒙古高原 (C)華北平原 (D)青藏高原
( )21. 在全球的跨國企業當中,中國多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A)產品規劃 (B)產品製造 (C)產品研發 (D)產品推銷
( )22. 附圖中哪個地區生態環境最為脆弱,一旦過度開發造成破壞,將難以回復原狀?
(A) (B) (C) (D)
( )23. 附圖是說明某種環境問題成因的示意圖,圖中所顯示的環境問題,在下列哪個
地區最為嚴重?
(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雲貴高原
( )24. 附圖是中國兩大淡水湖泊的面積變遷,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
(A)南水北調 (B)三峽大壩 (C)蒸發旺盛 (D)圍湖造田
- 3 -4
( )25. 附表是青藏鐵路工程大事年表,這條鐵路之所以耗費大量時間金錢才得以完成,除了中國內部政治紛擾之外,
與下列哪項自然因素有關?
年分
1958
西寧至格爾路段開工
1961
財政困難工程暫停
1974
工程再開
1979
西寧至格爾完工
2001
格爾木至拉薩路段開工
2005
格爾木至拉薩全線完工
(A)動物滯留影響安全 (B)凍土融化路基下沉 (C)汙染嚴重破壞生態 (D)水土流失淘空路基
( )26. 內蒙古高原東部牧民可常年定居進行放牧而位於內蒙古高原西部卻多採行游牧方式的逐水草而居方式畜牧
主要差異在於下列何者?
(A)降水多寡 (B)土壤沃度 (C)緯度高低 (D)人口密度
( )27. 附圖的海報說明中國某項環境問題的產生條件,海報內容所要表達的是哪種環境問
題?
(A)水土流失 (B)全球暖化 (C)沙塵暴 (D)鹽鹼化
( )28. 附圖為土壤鹽鹼化過程的示意圖鹽鹼化的土地因地表累積較多鹽分導致農
地無法耕作而產生嚴重衰退下列哪個地區最容易因為發展農業而產生此問
題?
(A)華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兩湖盆地 (D)雲貴高原
( )29. 徐董想要去中國投資煉油廠與煉鋼廠他應該到附圖中的哪個區域擁有最多的投
資目標可以選擇?
(A) (B) (C) (D)
( )30. 臺灣和中國的水資源,在時間及空間的分布皆不均,但兩地具有下列哪項共同特徵?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夏豐冬枯 (D)冬豐夏
- 4 -4
二、題組(31-35 題,每題 2)
◎中國自農業時代至今,「人多水少」一直是中國水資源分配不均的主因之一,再加上經濟發展與氣候變遷等因素,使得中
國水資源的使用更為吃緊。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
()
( )31.根據圖()的中國各省水資源量圖與圖()的三大氣候區圖判斷,哪個氣候區的水資源最缺乏?
(A)高地氣候區 (B)乾燥氣候區 (C)季風氣候區
( )32.中國政府官員曾說中國面臨的四大水問題包含「水多水少水髒與水渾」水多指水災,水少指旱災,水髒指水
汙染,水渾指河川泥沙含量高。長江中、下游地區由於受到哪項因素影響,導致「水多」而洪患頻繁?
(A)三峽建壩 (B)南水北調 (C)圍湖造田 (D)修建堤防
( )33.為了使北部區域用水不至匱乏,中國政府推動了「南水北調」的工程,主要是要引用哪條河川的水資源來舒緩北
部區域用水的需求?
(A)珠江 (B)長江 (C)黑龍江 (D)雅魯藏布江
◎新聞報導:「中國霾害嚴重,指數破表!沙塵暴隨冷空氣南下侵襲臺灣,提醒過敏族群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
外長時間劇烈活動。」請問:
( )34.中國空氣汙染嚴重,除受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外,下列何處的土地退化嚴重亦為影響因素之一?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東北平原
( )35.為了解決上述的環境問題,中國政府採取下列何種措施來應對?
(A)南水北調 (B)建三峽大壩 (C)退田還湖 (D)草格固沙
~~~~~試題結束~~~~~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