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七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pdf
522.24 KB
3 頁
Joseph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3
108 1
班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每題3分)
1. ( )早期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請問:清帝國時期移民來臺的漢人,其謀生方式為何? ()土地開墾 ()養殖漁
()種植檳榔 ()轉口貿易。
2. ( )清帝國時期的移民,因為資金不足無法開墾土地,通常他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拓墾? ()向政府借貸 ()
郊行申請 ()眾人合資 ()向原住民搶奪。
3. ( )帝國早期,臺灣各地興建很多的水利設施,在眾多水圳中,哪一條水圳位於今高雄境內 ()
()貓霧 ()八堡圳 ()公圳。
4. ( )某一地方志記載:「此人在富戶的支援下,聚眾二百餘人,進入番地。1798
年在烏石港築成頭城,作為拓墾的基
地,其後閩、粵移民陸續加入,逐漸拓墾,終將宜蘭平原全境開拓。」文中的「此人」是何者 ()朱一貴
()張達京 ()施琅 ()吳沙。
5. ( )清帝國時期,在臺灣常可見到民間或官方大規模修築水圳、埤塘、水庫的痕跡,其主要目的為何 ()吸引
人移民臺灣 ()促進漢番交流往來 ()使交通運輸更便利 ()取得農業灌溉用水。
6. ( )1691
年(康熙
30
年),來自中國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的漢人,在臺灣會有怎樣的遭遇? ()到府城會看到許
多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他跟著吳沙前往蛤仔難地區開墾 ()經政府許可後,進入花蓮地區進行拓墾 ()
和幾位同鄉合作向地方官府申請墾照。
7. ( )阿強是一位商人,主要從中國大陸進口藥材來臺販售,他還加入了臺灣當地的商業組織「郊」,大家一起合作賺
錢,避免削價競爭,附圖為他跑船買賣商品的路線。請問:此時應是在哪一政權的統治之下()鄭氏 ()
()清朝 ()日本。
8. ( )阿秀周末時和家人出遊,發現在某個菜市場裡的小廟「水仙宮」,竟然曾是清帝國時期當地糖郊的總部。一旁的
神農老街、接官亭等史蹟,都見證了這座城市是臺灣在清帝國初期唯一合法港口所在。請問:阿秀出遊的地點
於下列哪一縣市? ()屏東 ()高雄市 ()臺南 ()彰化縣。
9. ( )歷史課上,同學們在討論清代臺灣的郊商,請根據討論的內容判斷,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正確? ()強:隨
臺灣人口增加,海外貿易日漸擴大,而興起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 ()玲玲:此為一種商業組織,在當時的重要
市鎮中郊商林立 ()阿德:由貿易地相同的商人所組成的有糖郊、布郊等 ()文文:由從事特定商品買賣的
商人組成的有泉郊、廈郊等。
10. ( )清代流傳的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反映了下列臺灣的何種狀態? ()臺灣開發的先後順序 ()
臺灣官治設立的先後 ()臺灣原住民的最大部落 ()臺灣的陸路交通要衝。
11. ( )清帝國早期,臺灣主要是將哪一產品運至中國大陸以交換所需之日常用品? ()茶葉 ()樟腦 ()絲織品
()稻米。
12. ( )附圖是臺灣與中國大陸對渡港口示意圖。請問:圖乙港口應該是下列何者?()鹿耳門 ()廈門 ()鹿港
()八里坌。
13. (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貿易從何時開始不再局限於兩岸,貿易範圍擴展至世界各國? ()康熙年間 ()乾隆末
()開港通商後 ()嘉慶年間。
2/3
14. ( )臺北市著名古街叫迪化街,曾是臺灣外商雲集、製茶外銷的中心,當時茶葉貿易十分繁華興盛,此情景應開始於
何時? ()鄭氏時期 ()清帝國早期 ()清帝國晚期 ()日治時期。
15. ( )清帝國晚期,臺北逐漸成為臺灣的經濟中心,主要是因為下列 ()洋行的成立 ()
()國際貿易大量入超 ()甲午戰爭的爆發。
16. ( )19
世紀中葉,臺灣的貿易形態由行郊的轉口貿易,轉變為洋行主導的國際貿易。請問:此種轉變與下列何者有關
()英法聯軍之役 ()日軍犯臺 ()甲午戰爭後 ()清法戰爭。
17. ( )光緒
16
年(1890
年),因北路磺腦專賣局的設立,使本地成為茶葉、樟腦、木材的集散地。而光緒
18
23
間是淡水河上游大嵙崁渡口的黃金時期,當時大嵙崁的商家雲集,多達三、四百家,多集中在現今和平路老街一
帶。上文中的「大嵙崁」可能是指今日的哪一地區? ()宜蘭羅東 ()桃園大溪 ()臺南安平 ()高雄
鳳山。
18. ( )阿懷整理臺灣出口品表格如附表,請問:他哪一項寫錯了?()荷蘭時期 ()鄭氏時期 ()帝國開港通
()清帝國開港通商後。
時期
出口物品
荷蘭時期
鹿皮、米、糖
鄭氏時期
鹿皮、糖
清帝國開港通商前
米、糖
清帝國開港通商後
米、糖、茶葉
19. ( )上歷史課時,老師請同學針對「清帝國時期臺灣的械鬥」發表意見如下。其中屬於正確論述的為何?()甲生
乙生、丙生 ()甲生、乙生、丁生 ()甲生、丙生、丁生 ()乙生、丙生、丁生。
甲生:可以反映政府公權力不彰的一面。
乙生:大多由知識分子帶頭發動。
丙生:移民群體間的利益衝突如爭奪墾地、灌溉用水等所引起。
丁生:社會風氣好鬥逞強、結盟風氣盛行,「羅漢腳」充斥社會等是形成的因素之一。
20. ( )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之後,對臺灣並無前瞻性的規畫,只是擔心臺灣再次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遂訂定各種禁令
加以限制,其中以「渡臺禁令」影響尤為深遠。請問:下列何者是其對臺灣社會的影響? ()「有唐山公
唐山媽」之社會現象 ()客家人數量多於閩南人 ()南北開發的失衡 ()後山開發緩慢。
21. ( )史課上同們在討論清帝國期中國移民來的情況。根據下列同學們討的內容判斷,何者法正確? (
)小強:因為中國國內動亂頻繁,所以人民移往臺灣避難 ()小玲:客家族群移民來臺後,一部分分布於北部
丘陵地帶 ()阿明:來自泉州與漳州的移民來臺後,多定居在丘陵地帶 ()蓉蓉:以中國福建和廣西地區移
民最多。
22. ( )清帝國早期,各種械鬥事件頻繁,而今彰化縣和美鎮地名的由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不要再有所爭戰。請
問:當時械鬥事件頻傳,可能為下列何種因素? ()爭奪土地、水源,結黨私鬥 ()為了反清復明,結義起
()爭奪土地,漢番衝突頻傳 ()仇洋反教情緒高漲。
23. ( )()地公()王爺()媽祖()清水祖師,上述哪些是早期來臺移民所共同供奉的神明? ()乙丙 ()
甲乙丁 ()甲丙丁 ()乙丙丁。
24. ( )一群未必具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祭祀在中國的遠祖,這種祭祀對象是指何者? ()開臺 () (
)媽祖 ()土地公。
25. ( )漢原關係一直是統治臺灣的政權所面臨的難題,下為各政權對此所採行的措施,按照時間先後排列的順序為何
()乙甲丙 ()乙丙甲 ()丙乙甲 ()甲乙丙
甲:在漢人巧取豪奪下,下令禁止漢人承租、買賣平埔族群土地。
乙:歸順的部落長老、頭目參與地方會議,以協助政令推行。
丙:為解決糧食不足而實施軍屯,不斷開墾而使原漢關係緊張。
26. ( )400
年來的臺灣史不斷地看到原住民與外來政權的紛爭。附表中的事件按照順序排列為何?()甲丙 ()
丙甲 ()丙乙甲 ()甲乙丙。
加禮宛事件
麻豆社之役
大甲西社事件
27. ( )噶瑪蘭族耆老的口述歷史寫到,小時候不是居住在現在的部落所在地,而是在一個三面環山,四處都有湧泉的地
方,族裡決定避開日益增多的漢人才決定往南遷徙至新地點。請問:上文中的耆老小時候最可能居住的地方為
()埔里 ()臺北 ()花蓮 ()宜蘭。
3/3
28. ( )18
世紀中期,清廷曾下令禁止漢人承租、買賣平埔族群的土地,請問:該項禁令的成效為何? ()成功,平埔
到清末依然保有大部分的土地 ()失敗,但平埔族透過以物易物等方式後來買回大量土地 ()失敗,漢人
繼續透過巧取豪奪的方式獲得原住民土地 ()成功,漢人轉向從事商貿發展。
29. ( )附圖描繪的是清代臺灣原住民協助官員渡溪的情景,協助渡溪推筏為政府指派給原住民的勞役項目之一,除此之
外,原住民還要負責開路、運糧等事務。有某社的原住民最後不堪負荷,憤而聯合中部地區的平埔族群各社反抗
。請問:上述是為下列哪一件事件?()麻豆社之役 ()郭懷一事件 ()大肚王反叛事件 ()大甲西社事
件。
30. ( )附圖描繪的是清帝國期平埔族的風情,圖中受教育的皆平埔族的孩童,並穿著漢人服飾。請問:由圖可判斷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該場所官方設立的書院 ()平埔族逐漸受到漢人文化影響 ()圖中的場所主要位於
東部深山 ()男童與教師交談皆用平埔族語。
二、題組(每題 2分)
31. )上述事件應是發生在下列哪一時間點? ()開港通商前 ()開港通商後~牡丹社事件之前 ()牡丹社事件
後~清法戰爭之前 ()臺灣割讓日本後。
32. )該事件之後,受到波及的撒奇萊雅族人散居各地,在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早期因與某族混居,造成社會普遍忽
視撒奇萊雅族的存在,直到最近正名成功後才受到關注。上述的「某族」是指下列何者? ()噶瑪蘭族 ()
美族 ()魯凱族 ()泰雅族。
33. )李春生的崛起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密切的關係?()鴉片戰爭 ()開港通商 ()牡丹社事件 ()甲午戰爭。
34. )像李春生這類熟悉對外貿易的人,往往具備下列哪一身分? ()買辦 ()進士 ()長老 ()郊商。
35. )根據上文,李春生活動的範圍住要應該是在臺灣的哪個地區? ()東部 ()南部 ()中部 ()北部。
試題結束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