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85.87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07,离现在 4 32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3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 2學期歷史科七年級第三次段考試題卷
班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每題3分)
1. ( )1987
年以後,兩岸交流日漸頻繁,故兩岸政府協商發展小三通,以中共的福建省和臺灣的何地,展開小範圍的直
接通商、通郵、通航? ()釣魚臺列嶼 ()彭佳嶼 ()八里、淡水 ()金門、馬祖、澎湖。
2. ( )中共與美國建交後開始對臺灣採取何種策略? ()和平統戰 ()三不政策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3. ( )附表是某些年分臺灣佃農每年每公頃收益統計,表中的數字演變反映出政府的哪一項政策?()提高農會功能並
興修水利工程 ()實施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 ()推動六年經建計畫以振興農業 ()推動十大建設,帶動
國內景氣復甦。
年代
佃農稻穀收益數
1948
1947
公斤
1949
2788
公斤
1953
3991
公斤
1968
6925
公斤
4. ( )這場海峽兩岸第一次正式會談,在雙方民間組織互相協商與新加坡政府斡旋下展開,這場會面最後在新加坡舉辦
,雙方將其定位為民間性、事務性、經濟性、功能性,討論一些懸而未決的事務。請問:這場會面我國參與的是
哪一組織? ()大陸委員會 ()臺灣事務辦公室 ()海峽交流基金會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5. ( )莉妏繪製了附圖中的兩幅海報,這可用來表示哪一時期的兩岸關係?()政治對峙時期 ()國際角力時期
()兩岸交流時期 ()武力對抗時期。
6. ( )()為古寧頭、圖()為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是筱方暑假去某外島旅遊,在當地景點拍攝的照片。由照片
內容推測,她應是去圖()中哪一地點?() () () ()丁。
()
7. ( )國民政府遷臺初期,臺灣海峽兩岸的情勢依然緊張,直到哪一事件爆發之後,臺灣的情勢乃日漸安定? ()
寧頭戰役 ()八二三炮戰 ()韓戰 ()國共內戰。
8. ( )小惠在整理爺爺遺物時找到兩件舊內褲,如附圖。爸爸跟她說:「爺爺、叔公、伯公小時候都是穿著這種麵粉袋
改成的內褲,他們還會根據內褲上圖案的不同,分隊玩遊戲。」請問:這些麵粉袋內褲在臺灣社會出現最高峰的
時間是下列何者?()
1940
年代 ()
195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9. ( )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的堅持與打壓下,而在國際社會中處於尷尬的地位,為了突破這種外交封鎖
,我國在
1980
年代後期改變外交策略,開始用經濟實力讓國際看到臺灣。請問:這個轉變是從哪一總統任內開始
的? ()蔣中正 ()蔣經國 ()李登輝 ()陳水扁。
2/3
10. ( )某條約是美國與中華民國在 1954
年簽訂的正式國際條約,該條約是以軍事為基礎,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合
作的多目標條約,至
1979
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發布聲明自動失效。上文所述是指哪一條約? ()
《中日和平條約》 ()《舊金山和約》 ()《臺灣關係法》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1. ( )附圖是兩岸交流事務處理機構的示意圖,根據圖中的內容判斷,圖中的「甲」應該是下列何者?()國務院臺灣
事務辦公室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2. ( )附表為我國歷年邦交國數目的變化情形。下列哪一件事與表中數字的變化有密切關係?()國共內戰政府失利,
政府播遷臺灣 ()中共揚言解放臺灣,衝擊我國外交 ()我國退出聯合國,邦交國紛紛斷交 ()美國停止
援助臺灣,影響我國外交。
13. ( )附圖中的事件發生於臺北,激動的群眾認為美國背棄了臺灣,所以拿著國旗與海報抗議來臺協商的美國代表團,
並蛋洗其座車。請問:圖中激動的群眾是為了抗議何事?()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 ()臺灣退出聯合國 ()
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 ()美國派軍援助南韓。
14. ( )有一篇新聞報導寫道:「1987
年後,許多早年從中國大陸來臺的老兵,終於能夠再度踏上屬於他們的故鄉。但是
,童年時的故鄉早已面目全非,親人甚至早已不在,這些老人家們不禁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此一場景應是發
生在何事之後? ()韓戰爆發 ()我國退出聯合國 ()宣布解嚴 ()終止動員戡亂。
15. ( )中共於
1971
年進入聯合國以後,以「一個中國」的原則打壓我國的外交發展空間。因此,政府採取哪一項措施
,以確保我國的國際地位? ()積極參與國際活動 ()封殺中共外交空間 ()依賴美國經濟援助 ()
出一國兩制。
16. ( )19601970
年代,政府為鼓勵國內外的商人在臺灣投資,採取下列哪一措施,以利拓展外銷? ()丘陵地廣植
茶園 ()致力於資訊產業 ()設置加工出口區 ()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7. ( )2002
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有助於達成何項政策目標? ()促進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 ()
縮短貧富差距,實現均富理想 ()減少經濟波動,穩定物價 ()增進經濟效率,達到最大國民生產額。
18. ( )19701980
年代時,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政府不再收稅,直至
危機解決 ()公務人員薪資減半 ()推動大型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禁止輸入汽車、珠寶等奢侈品,以
鼓勵民眾的儲蓄習慣。
19. ( ) 臺積電、聯電等知名半導體業者,進駐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享受政府各項租稅、研究費之優待,這種吸引資金
投入科技工業,是屬於臺灣經濟發展的哪一階段? ()經濟重整期 ()進口替代期 ()出口導向期 ()
產業升級。
20. ( )附圖為臺灣某一時期的經濟建設,圖中的院長是領導此建設的關鍵人物。請問:這位院長應該是下列何人?()
蔣中正 ()蔣經國 ()李登輝 ()陳水扁。
3/3
21. ( ) 下列臺灣土地改革的措施,若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
()乙丙甲 ()丙甲乙 ()甲乙丙 ()丙乙甲。
22. ( )同學們在討論「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下列何者說法正確? ()甲生說:「1949
年起,在土地改革成效卓著
下,配合美援挹注和中國人才移入,使得臺灣經濟逐漸復甦。」 ()乙生說:「19501960
年代,政府採『出
口導向』政策,除公布《獎勵投資條例》,隨後也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 ()丙生說:「1970
代初期,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是為了促進產業升級而推動的公共投資。」 ()丁生說:「1970
年代初期,
政府將出口導向政策改為進口替代。」
23. ( )中壢人有個玩笑話,說想去東南亞旅遊,只要周末時到中壢車站周遭,就可以感受到東南亞的氛圍。請問:中壢
車站周末時很容易體驗東南亞氣氛真正的原因應該是下列何者? ()傳統產業人力不足,需國際移工補充缺口
()中壢車站為東南亞旅客必造訪的景點 ()中壢車站為東南亞式建築,吸引大量觀光客 ()附近東南亞風
味店家眾多,吸引喜愛異國風的遊客。
24. ( )臺灣由於對美貿易連年順差,累積龐大外匯存底,不僅引起美國施壓要求我方開放市場,同時,也有新臺幣升值
與通貨膨脹的壓力。於是,政府在
1980
年代後,提出何種經貿政策以因應此問題? ()改行保護國內產業的進
口替代政策 ()提出自由化、國際化的經貿政策 ()設置加工出口區,輸出輕工業產品 ()推動多項重大
公共投資,發展重工業。
25. ( )福伯在日治時期是一個貧苦的佃農,但在臺灣光復後不到十年,他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家境也逐漸小康起來
。請問:這是政府在公地放領之外,又實施哪一項土地改革政策的結果? ()三七五減租 ()農工業生產大
躍進 () 耕者有其田 ()包產到戶。
26.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獲得某國的援助,所以跟該國關係密切,亦
有利於西方文化的傳入。請問:此國家為下列何者? ()美國 ()日本 ()韓國 ()中國。
27. ( )1970
年代以後,臺灣一群年輕人開始主張唱自己的歌,開啟民歌時代。請問:這個時期在臺灣的文化演進上正值
下列何者興起? ()中華文化 ()美國流行文化 ()鄉土文學 ()原住民族文化。
28. ( )臺灣解嚴後,原住民的音樂重獲重視,且由部落走向國際。阿美族長老郭英男的歌聲曾響徹美國哪一項活動的開
幕典禮? ()奧斯卡金像獎 ()奧運會 ()艾美獎 ()總統就職典禮。
29. ( )臺灣電影近年來擺脫過去的低迷,而有較佳的票房與口碑。回顧臺灣電影發展歷史,臺灣新電影時期出現了內容
改編自知名作家,強調鄉土情感、關懷本地人民生活的電影,可以舉下列哪一部電影為例? ()兒子的大玩偶
()古寧頭大戰 ()臥虎藏龍 ()紅樓夢。
30. ( )1970
年代,我國在內政與外交面臨嚴厲挑戰,一些知識分子開始關懷臺灣在地人民的生活,其原因為何? ()
中國在國際上拉攏臺灣 ()經濟起飛,造成城鄉差距問題 ()國際懷舊氣氛盛行 ()民族自決意識的抬
頭。
二、題組(每題 2分)
()六十餘年來,兩岸的關係已由武力對抗轉變為兩岸交流。請問:
31. ( )兩岸處於武力對抗時期的時候,國軍常會製作空飄汽球,施放至中國大陸宣傳。請問:汽球上的標語最可能是下
列何者? ()一國兩制 ()光復大陸 ()三通四流 ()三不政策。
32. ( )1987 年,政府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文化交流及間接貿易,當時的總統是下列何者? ()蔣中正 ()嚴家淦
()蔣經國 ()李登輝。
() 自從國民政府遷臺後,積極建設臺灣,推動多項經濟建設計畫,締造了臺灣的經濟奇蹟,令世人稱讚。請問:
33. ( )自何時開始,政府的經建計畫以自行生產民生必需品,減少進口物資為目標? () 19501960 年代 ()
19601970 年代 () 19701980 年代 () 19801990 年代。
34. ( )設立加工出口區,是下列何者的經濟政策? ()進口替代 ()出口導向 ()十大建設 ()產業升級。
35. ( )1980 年代以後,政府推動下列哪一項經濟政策? ()進口替代 ()出口導向 ()十大建設 ()產業升級。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