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 下列臺灣土地改革的措施,若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甲)公地放領(乙)耕者有其田(丙)三七五減租
(A)乙丙甲 (B)丙甲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22. ( )同學們在討論「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下列何者說法正確? (A)甲生說:「1949
年起,在土地改革成效卓著
下,配合美援挹注和中國人才移入,使得臺灣經濟逐漸復甦。」 (B)乙生說:「1950~1960
年代,政府採『出
口導向』政策,除公布《獎勵投資條例》,隨後也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 (C)丙生說:「1970
年
代初期,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是為了促進產業升級而推動的公共投資。」 (D)丁生說:「1970
年代初期,
政府將出口導向政策改為進口替代。」
23. ( )中壢人有個玩笑話,說想去東南亞旅遊,只要周末時到中壢車站周遭,就可以感受到東南亞的氛圍。請問:中壢
車站周末時很容易體驗東南亞氣氛真正的原因應該是下列何者? (A)傳統產業人力不足,需國際移工補充缺口
(B)中壢車站為東南亞旅客必造訪的景點 (C)中壢車站為東南亞式建築,吸引大量觀光客 (D)附近東南亞風
味店家眾多,吸引喜愛異國風的遊客。
24. ( )臺灣由於對美貿易連年順差,累積龐大外匯存底,不僅引起美國施壓要求我方開放市場,同時,也有新臺幣升值
與通貨膨脹的壓力。於是,政府在
1980
年代後,提出何種經貿政策以因應此問題? (A)改行保護國內產業的進
口替代政策 (B)提出自由化、國際化的經貿政策 (C)設置加工出口區,輸出輕工業產品 (D)推動多項重大
公共投資,發展重工業。
25. ( )福伯在日治時期是一個貧苦的佃農,但在臺灣光復後不到十年,他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家境也逐漸小康起來
。請問:這是政府在公地放領之外,又實施哪一項土地改革政策的結果? (A)三七五減租 (B)農工業生產大
躍進 (C) 耕者有其田 (D)包產到戶。
26.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獲得某國的援助,所以跟該國關係密切,亦
有利於西方文化的傳入。請問:此國家為下列何者? (A)美國 (B)日本 (C)韓國 (D)中國。
27. ( )1970
年代以後,臺灣一群年輕人開始主張唱自己的歌,開啟民歌時代。請問:這個時期在臺灣的文化演進上正值
下列何者興起? (A)中華文化 (B)美國流行文化 (C)鄉土文學 (D)原住民族文化。
28. ( )臺灣解嚴後,原住民的音樂重獲重視,且由部落走向國際。阿美族長老郭英男的歌聲曾響徹美國哪一項活動的開
幕典禮? (A)奧斯卡金像獎 (B)奧運會 (C)艾美獎 (D)總統就職典禮。
29. ( )臺灣電影近年來擺脫過去的低迷,而有較佳的票房與口碑。回顧臺灣電影發展歷史,臺灣新電影時期出現了內容
改編自知名作家,強調鄉土情感、關懷本地人民生活的電影,可以舉下列哪一部電影為例? (A)兒子的大玩偶
(B)古寧頭大戰 (C)臥虎藏龍 (D)紅樓夢。
30. ( )1970
年代,我國在內政與外交面臨嚴厲挑戰,一些知識分子開始關懷臺灣在地人民的生活,其原因為何? (A)
中國在國際上拉攏臺灣 (B)經濟起飛,造成城鄉差距問題 (C)國際懷舊氣氛盛行 (D)民族自決意識的抬
頭。
二、題組(每題 2分)
33. ( )自何時開始,政府的經建計畫以自行生產民生必需品,減少進口物資為目標? (A) 1950~1960 年代 (B)
1960~1970 年代 (C) 1970~1980 年代 (D) 1980~1990 年代。
34. ( )設立加工出口區,是下列何者的經濟政策? (A)進口替代 (B)出口導向 (C)十大建設 (D)產業升級。
35. ( )1980 年代以後,政府推動下列哪一項經濟政策? (A)進口替代 (B)出口導向 (C)十大建設 (D)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