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2頁
18. (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是一句清朝時期的俗諺,請問:唐山指的是哪個地方?
(A)中國大陸 (B)美國(C)日本(D)台灣。
19.( )清帝國早期臺灣經常發生分類械鬥,下列何者不是臺灣持械打鬥的類型之一?
(A)不同祖籍 (B)不同姓氏 (C)不同性別 (D)不同語言。
20.( )鹿港三山國王廟初創於清乾隆
2
年,我們可由此廟的創建,追溯早期哪一族群移民來臺開墾的足跡?
(A)漳州人 (B)潮州人 (C)泉州人 (D)高山族。
21.( )(甲)土地公;(乙)王爺;(丙)媽祖;(丁)清水祖師,上述哪些是早期來臺移民所共同供奉的神明?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2.( )李耀祖於乾隆年間舉家從漳州來到臺南居住。請問:下列何者為他們所祭拜的原鄉神明?
(A)唐山祖 (B)開臺祖 (C)開漳聖王 (D)清水祖師。
23.( )定延參加「林氏家廟」的祭祀典禮,以示慎終追遠。請問:「林氏家廟」代表的是臺灣社會哪一性質的組織?
(A)宗族組織 (B)商業組織 (C)宗教組織 (D)公會組織。
24.( )一群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以來臺第一代祖先作為祭祀對象,這種祭祀對象應是指下列何者?
(A)開臺祖 (B)唐山祖 (C)媽祖 (D)土地公。
25.( )一群未必具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祭祀在中國的遠祖,這種祭祀對象是指何者?
(A)開臺祖 (B)唐山祖 (C)媽祖 (D)土地公。
26.( )從下列哪些敘述可看出清帝國時期,臺灣在文教方面已有迅速的發展?
(甲)書院林立;(乙)進士、舉人的急速增加;(丙)會黨林立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27.( )開港通商後,許多傳教士到臺灣內地傳教,但除了傳教外,他們還有很多的貢獻,以下何者不是他們的貢獻之
一? (A)設醫院 (B)辦學校 (C)參與政治活動 (D)引進西式教育制度。
28.( )臺灣開港通商後,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臺推廣基督教,為了深入人群,他們往往藉由哪種方式來推廣傳教事業?
(A)經濟援助低收入戶 (B)傳播科學新知 (C)提供休閒娛樂 (D)醫療及教育。
29.( )阿嬌是一位清帝國晚期住在淡水的年輕女性,從你所學歷史知識來看,她的生活應該不會出現下列哪一遭遇?
(A)遇到來淡水經商的外國人 (B)服用西方傳教士開的西藥
(C)因幫忙家計成為採茶女工 (D)看到大批的糖由淡水港進口到臺灣。
30.( )圖三是清帝國晚期某位加拿大傳教士在臺灣的建樹。除此以外,這位傳教士還做了什麼?
(A)鼓勵女子讀書 (B)創立臺南神學院 圖三
(C)開設第一間西醫醫館 (D)編寫新港文的《新約聖經》。
二、題組題(共5題,每題 2分)
題組一:李春生經營事業有成;他因為臺灣茶葉與煤油致富,除了成功製銷標牌
「Formosa Ooloong Tea」的烏龍茶到歐美市場而譽為「臺灣茶葉之父」外,也因熟悉洋務
與具備外語長才深獲中國與外國官方重視,在民間有「番勢李仔春」的稱號。請問:
31.( )李春生的崛起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密切的關係?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牡丹社事件 (D)甲午戰爭。
32.( )像李春生這類熟悉對外貿易的人,往往具備下列哪一身分? (A)買辦 (B)進士 (C)長老 (D)郊商。
33.( )根據上文,李春生活動的範圍住要應該是在臺灣的哪個地區? (A)東部 (B)南部 (C)中部 (D)北部。
題組二:附表是臺灣清帝國早期與晚期經濟發展的比較,請根據表中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34.( )造成附表中前期與後期差異的原因為何?
(A)渡臺禁令,劃界封山 (B)英法聯軍之役,開港通商
(C)戴潮春事件,治安惡化 (D)寓兵於農,發展水利。
35.( )表中的內容,何者有誤? (A)甲 (B)乙 (C)丙 (D)丁。
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