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3頁
13. ( )岩倉使節團是日本政府在西元 1871~1873 年之間所派出的一個外交使節團,成員約有一百多人,他們從橫濱港
出發,前往美國、歐洲遊歷了十五個國家後才回到日本。在見識到西方世界後,使節團成員普遍認為應該要引進
西方新技術、新思想和新方法,才能使日本趕上西方國家,最後使節團意見被天皇採納,成為改革中重要參考。
請問上文中使節團出訪及被採納意見,應該是日本哪位天皇在位期間?(A)孝德 (B)令和 (C)明治 (D)大正
14. ( )清末《中日兵事本末》書中記載:「光緒元年秋,日本以兵艦突入朝鮮江華島,毀其砲台,焚永宗城,殺朝鮮兵
,掠軍械以去。復以兵艦駐釜山,要盟。方副島種而之來議也,乘間語總署,朝鮮是否我屬國,若為屬國,則由
我主朝鮮通商事。總署答以朝鮮雖我藩屬,而內政外交,聽其自主,我朝向不與聞……」請問上述這份資料,最
有可能與後來發生哪一場戰爭有關?(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15. ( )「日寇強橫,欲併臺灣。臺民曾派代表詣闕力爭,未蒙俞允。局勢危急,日寇將至。我如屈從,則家鄉將淪於夷
狄;如予抗拒,則實力較弱,恐難持久。業與列國迭次磋商,儉謂臺灣必先自立,始可予我援助。臺灣同胞,
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爰經大會議決,臺灣自立,改建民主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秉公處理
。但為禦敵及推行新政,必須有一元首,俾便統率,以維持秩序而保安寧。巡撫承宣布政使唐景崧為萬民敬仰
,故由大會公推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請問上述這份資料,最有可能與下列哪個條約有關?(A)辛丑合約
(B)馬關條約 (C)南京條約 (D)中英法天津條約
16. ( )光緒皇帝 6月11 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頒布《明定國是詔》,表明變革決心,改革由此開始:
「國家振興庶政,兼採西法,誠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補我所未及。…...今將變法之意,布告天下,
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強中國,朕不勝厚望焉」
請問上述光緒皇帝是為清末哪場改革運動而特別發表改革詔命?(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17. ( )清末文人楊典誥在其著作《庚子大事記》中說:「自教堂教產燒畢後,所有城內外凡沾洋字各鋪所儲洋貨,盡行
毀壞,或令貧民掠取一空。並令住戶人等,不得收藏洋貨、燃點洋燈。於是家家將煤油或箱或桶潑之於街。又傳
言殺盡教民後,將讀洋書之學生一律除去,於是學生倉皇失措,所有藏洋書之家,悉將洋書付之一炬。」請問楊
典誥所描述的是下列清末哪一場事件?(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義和團事變
18. ( )《孽海花》是清末民初的小說,其中有一段描述洋人軍隊進入北京城,清帝、太后西逃西安,命大臣李鴻章負責
議和,李鴻章遂求助於名妓賽金花,使其向德軍統帥瓦德西疏通,終使條約的簽訂問題順利解決。請問上文敘述
的背景為下列哪一事件?(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19. ( )幾位大樹國中二年級的同學正在討論歷史課所教授的清末簽訂條約內容,其中一個條約的內容竟讓中國賠款四億
五千萬兩銀子,而且要分 39 年才能付清,創下清末賠款最高的紀錄。請問是下列哪個條約?(A)辛丑和約 (B)
馬關條約 (C)璦琿條約 (D)南京條約
20. ( )這場改革運動廢除科舉,改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使大量的傳統士大夫階層敵視政府,而新式教育學校引進西方知
識給年輕一代,他們受到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所薰陶,反而認為要救中國,必須打倒滿清。知識份子對滿清政
權之離心,對清政府是極危險的,因此歷史學界普遍認為這場清末的改革運動,反而加速清朝的滅亡。請問這場
清末改革運動是指?(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21. ( )承上,這場包括廢除科舉改革運動是由誰所主導?(A)李鴻章 (B)康有為 (C)慈禧太后 (D)乾隆皇帝
22. ( )光緒三十二年,清朝派出國外考察憲政實施的大臣們先後回國並上奏,謂立憲可以永固皇位、減輕外患、內亂可
彌。清政府遂於同年七月決定預備仿行立憲,從官制改革入手。次年又宣佈籌備在中央設資政院,各省設諮議局
,成立憲政編查館,可是對具體立憲日期卻遲遲不加確定。請問清朝政府會開始想要實施憲政治國,是受到下列
哪一場戰爭刺激?(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日俄戰爭
23. ( )清末立憲運動曾一度獲得朝野一致支持,但最後卻仍宣告失敗。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原因?(A)李鴻章等人能力不
足以推動立憲 (B)西方列強以武力阻止清廷立憲 (C)責任內閣實為皇族內閣,輿論譁然 (D)慈禧太后反對,
領導守舊派全力阻止
24. ( )清末民初,下列哪個城市率先開始引進汽車、自來水、電影等器物?(A)上海 (B)北京 (C)廣州 (D)大同
25. ( )「清末時,這座城市連接中俄之間交通要道,導致城市中隨處可見俄式建築及餐飲。」請問上述這座城市是下列
何者?(A)哈爾濱 (B)北京 (C)上海 (D)廣州
26. ( )清末民初的新知識分子,他們對新知識並不排斥,也常致力於傳播新思想。請問下列何者是他們成年後,日常生
活中最可能發生狀況?(A)家中只能點蠟燭 (B)平常穿傳統服裝,完全不穿西服 (C)和朋友拿著報紙討論時事
(D)託朋友遞信,官方郵政系統尚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