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八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74.43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3-03,离现在 4 23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3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 1學期歷史科八年級第三次段考試題卷
班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共 30 題,每題 3
1. ( )乾隆諭令:「本年來船雖已照上年則例辦理,而明歲赴浙之船,必當嚴行禁絕。……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將
來只許在□□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不准入浙江海口。豫令海關,傳諭該商等知
悉。令行文該國番商,遍諭番商。嗣後口岸定於□□,不得再赴浙省。」
以上是一份清朝皇帝公文部分內容,意思是限定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地方,請問上文中的□□,指的是下列何處?
()泉州 ()廣州 ()香港 ()上海
2. ( )西元 19 世紀前,外商來華貿易無法直接和官方交涉,必須透過?()領事館 ()通商大臣 ()公行 ()衙門
3. ( )使團目標有:(1)開放更多貿易口岸 (2)在北京設立使館並放寬對英國商人貿易限制 (3)請中國讓出領土作為英人
居留地 (4)允許英人傳教等。使團最後成功覲見當時中國的統治者清朝乾隆皇帝,卻因各種問題發生爭議,所請
求事項全部被拒,最後無功而返。請問這次使團率領者是?()林則徐 ()培里 ()馬加爾尼 ()康有為
4. ( )他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召集了當地三大書院數百
名學子「考試」,即「觀風試」;雖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共有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 (2)
零售商姓名 (3)過去禁菸弊端 (4)禁菸辦法。自此他掌握了當地所有煙商、貪官污吏名單。請問他是指何人?
()林則徐 ()曾國藩 ()李鴻章 ()康有為
5. ( )清末哪一場戰爭結果,使中國天朝上國地位遭到否定,更讓中外關係進入條約體制時期。請問這場戰爭為何?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
6. ( )本來香港的割讓是一項令英國人不悅的戰利品,覺得這是一塊「細小、荒蕪、不衛生、沒有價值」及「比非洲的
獅子山國更差,因為更不衛生而且離英國更遠」地方。英國較想得到的是舟山群島、台灣本島等地,「有價值」
戰利品,而非這個在地圖上指不到位置岩石小島。請問如果英國人如上述般反悔,應該重新訂定下列哪項條約?
()辛丑合約 ()馬關條約 ()南京條約 ()中英法天津條約
7. ( )外國人侵奪當地國家領土行政管理權及其他一些主權,由外國領事或外國僑民自行組織工部局之類團體來行使占
領區域統治權力,從而使這些被占領地區成為脫離原本本國政府統治的「國中之國」。請問上述是指外國享受的
哪種特權?(A)協定關稅 (B)領事裁判權 (C)片面最惠國待遇 (D)租界
8. ( )西元 19 世紀,英國人艾力克斯在中國犯下搶劫重罪,可是當官府聞風逮捕後,官府卻選擇將艾力克斯交由英國
駐華領事館處份而未進行任何審判程序。請問上述情形是指外國享受的哪種特權?(A)協定關稅 (B)領事裁判權
(C)租界 (D)片面最惠國待遇
9. ( )西元 19 世紀,英國因為與中國戰爭得利而享有許多特權。但是美國並未與中國有過任何戰爭衝突卻也享受同樣
特權。請問這最有可能是受到下列何事的影響?()協定關稅 ()領事裁判權 ()租界 ()片面最惠國待遇
10. ( )右圖是關於日本歷史上「黑船事件」的一幅漫畫。下列敘述何者與此事件有關?
()日本最後決定實施「鎖國政策」 ()黑船隸屬英國 ()日本被迫開港通商
()隔年日本馬上實施改革維新
11. ( )西元 1861 1月,即中國清朝咸豐十年十二月,清朝咸豐皇帝明發上諭:「京師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著即
派恭親王奕訢、大學士桂良管理,並著禮部頒給『欽命總理各國事務關防』。」。請問上述清朝皇帝的決定是受
到下列哪場事件影響造成?()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戊戌變法
12. ( )「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遣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巨商大賈之子
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性情則多乖
戾,稟賦則多魯鈍,聞此輩在美有與談及國家大事及一切艱巨之任皆昏昏欲睡,則其將來造就又何足觀。」
以上是一份抨擊政府讓學生外國留學措施之不當,請問與下列何項改革運動有關?()自強運動 ()戊戌變法
()庚子後新政 ()立憲運動
2/3
13. ( )岩倉使節團是日本政府在西元 18711873 年之間所派出的一個外交使節團,成員約有一百多人,他們從橫濱港
出發,前往美國、歐洲遊歷了十五個國家後才回到日本。在見識到西方世界後,使節團成員普遍認為應該要引進
西方新技術、新思想和新方法,才能使日本趕上西方國家,最後使節團意見被天皇採納,成為改革中重要參考。
請問上文中使節團出訪及被採納意見,應該是日本哪位天皇在位期間?()孝德 ()令和 ()明治 ()大正
14. ( )清末《中日兵事本末》書中記載:「光緒元年秋,日本以兵艦突入朝鮮江華島,毀其砲台,焚永宗城,殺朝鮮兵
,掠軍械以去。復以兵艦駐釜山,要盟。方副島種而之來議也,乘間語總署,朝鮮是否我屬國,若為屬國,則由
我主朝鮮通商事。總署答以朝鮮雖我藩屬,而內政外交,聽其自主,我朝向不與聞……」請問上述這份資料,最
有可能與後來發生哪一場戰爭有關?()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
15. ( )日寇強橫,欲併臺灣。臺民曾派代表詣闕力爭,未蒙俞允。局勢危急,日寇將至。我如屈從,則家鄉將淪於夷
狄;如予抗拒,則實力較弱,恐難持久。業與列國迭次磋商,儉謂臺灣必先自立,始可予我援助。臺灣同胞,
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爰經大會議決,臺灣自立,改建民主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秉公處理
。但為禦敵及推行新政,必須有一元首,俾便統率,以維持秩序而保安寧。巡撫承宣布政使唐景崧為萬民敬仰
,故由大會公推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請問上述這份資料,最有可能與下列哪個條約有關?()辛丑合約
()馬關條約 ()南京條約 ()中英法天津條約
16. ( )光緒皇帝 611 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頒布《明定國是詔》,表明變革決心,改革由此開始:
「國家振興庶政,兼採西法,誠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補我所未及。…...今將變法之意,布告天下,
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強中國,朕不勝厚望焉」
請問上述光緒皇帝是為清末哪場改革運動而特別發表改革詔命?()自強運動 ()戊戌變法 ()庚子後新政
()立憲運動
17. ( )清末文人楊典誥在其著作《庚子大事記》中說:「自教堂教產燒畢後,所有城內外凡沾洋字各鋪所儲洋貨,盡行
毀壞,或令貧民掠取一空。並令住戶人等,不得收藏洋貨、燃點洋燈。於是家家將煤油或箱或桶潑之於街。又傳
言殺盡教民後,將讀洋書之學生一律除去,於是學生倉皇失措,所有藏洋書之家,悉將洋書付之一炬。」請問楊
典誥所描述的是下列清末哪一場事件?()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義和團事變
18. ( )《孽海花》是清末民初的小說,其中有一段描述洋人軍隊進入北京城,清帝、太后西逃西安,命大臣李鴻章負責
議和,李鴻章遂求助於名妓賽金花,使其向德軍統帥瓦德西疏通,終使條約的簽訂問題順利解決。請問上文敘述
的背景為下列哪一事件?()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
19. ( )幾位大樹國中二年級的同學正在討論歷史課所教授的清末簽訂條約內容,其中一個條約的內容竟讓中國賠款四億
五千萬兩銀子,而且要分 39 年才能付清,創下清末賠款最高的紀錄。請問是下列哪個條約?()辛丑和約 ()
馬關條約 ()璦琿條約 ()南京條約
20. ( )這場改革運動廢除科舉,改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使大量的傳統士大夫階層敵視政府,而新式教育學校引進西方知
識給年輕一代,他們受到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所薰陶,反而認為要救中國,必須打倒滿清。知識份子對滿清政
權之離心,對清政府是極危險的,因此歷史學界普遍認為這場清末的改革運動,反而加速清朝的滅亡。請問這場
清末改革運動是指?()自強運動 ()戊戌變法 ()庚子後新政 ()立憲運動
21. ( )承上,這場包括廢除科舉改革運動是由誰所主導?()李鴻章 ()康有為 ()慈禧太后 ()乾隆皇帝
22. ( )光緒三十二年,清朝派出國外考察憲政實施的大臣們先後回國並上奏,謂立憲可以永固皇位、減輕外患、內亂可
彌。清政府遂於同年七月決定預備仿行立憲,從官制改革入手。次年又宣佈籌備在中央設資政院,各省設諮議局
,成立憲政編查館,可是對具體立憲日期卻遲遲不加確定。請問清朝政府會開始想要實施憲政治國,是受到下列
哪一場戰爭刺激?()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
23. ( )清末立憲運動曾一度獲得朝野一致支持,但最後卻仍宣告失敗。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原因?()李鴻章等人能力不
足以推動立憲 ()西方列強以武力阻止清廷立憲 ()責任內閣實為皇族內閣,輿論譁然 ()慈禧太后反對,
領導守舊派全力阻止
24. ( )清末民初,下列哪個城市率先開始引進汽車、自來水、電影等器物?()上海 ()北京 ()廣州 ()大同
25. ( )「清末時,這座城市連接中俄之間交通要道,導致城市中隨處可見俄式建築及餐飲。」請問上述這座城市是下列
何者?()哈爾濱 ()北京 ()上海 ()廣州
26. ( )清末民初的新知識分子,他們對新知識並不排斥,也常致力於傳播新思想。請問下列何者是他們成年後,日常生
活中最可能發生狀況?()家中只能點蠟燭 ()平常穿傳統服裝,完全不穿西服 ()和朋友拿著報紙討論時事
()託朋友遞信,官方郵政系統尚未出現
3/3
27. ( )阿山是清末中國的基督徒,他本來有訂一份基督教所創刊的《教會新報》(報刊內容多為教義、教務資訊為主)
,這是由美國傳教士在上海所創刊的。但近來這份報紙的內容及風格有所轉變,內容涉及了政治、中外關係、教
育、科學等議題,關注的視角變得更加開闊。請問阿山所訂的是下列哪一份報紙?()申報 ()中國女報 ()
點石齋畫報 ()萬國公報
28. ( )爾康與紫薇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他們抗拒了媒妁之言,而選擇自由戀愛,勇敢追求他們自己的幸福。在當時
,這樣風氣已逐漸流行。請問他們所處時代最可能為何?()明末清初 ()清末民初 ()唐代 ()宋代
29. ( )著名文學大師胡適提出了新三從四德如下:「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
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該論點受到當時婦女們的青睞。請問當時新潮
的婦女們可能還有下列哪種行為?()替女兒纏足,以尋求未來嫁入好人家 ()進入女子學校學習新知 ()
生為家庭奉獻,以丈夫為尊 ()萬般忍讓丈夫花心的行為,不敢吭聲
30. ( )老張是生活於中國的地方士紳,他的女兒正值青少年階段,他想和其他士紳合作,在當地創辦女學堂,一面供應
自己女兒就讀,一面也嘉惠其他學子。於是,三年後學堂建成,老張心願遂成。請問老張之所以能辦成學堂最早
可能是在下列哪個時代?()唐代 ()清朝初年 ()清朝末年 ()中華民國
二、題組,共 5題,每題 2
自古以來,中日關係始終緊密,中國一直是日本學習模範與榜樣,舉凡日本的文字、衣冠、宗教、律令、生活習俗……等
無一不受中國,特別是「唐風」的影響。而中日的歷史發展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中國曾經鎖國閉關自守,後來遭到歐美
列強的侵逼,才打開門戶。日本竟然也與中國類似,曾經鎖國,後來也是因為遭受列強的威脅,才打開了門戶。請問:
31. ( )日本之所以會從鎖國走向改革之路,是因為某人的來到,扭轉了日本歷史的發展方向,現今日本為了紀念此事,
還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久裡濱的公園設立他的紀念雕像。請問「某人」是指下列何人?()李鴻章 ()慈禧太后
()奕訢 ()培里
32. ( )為了應付上文所述的變局,也就是應付歐美列強的侵逼以及武力威脅,日本走向改革之路,走向學習西方現代化
的道路,此項改革為何?()大化革新 ()自強運動 ()明治維新 ()立憲運動
清末某位新知識分子的傳記內容如下:「此人飽讀詩書,乃康有為之學生,曾參與某項變法,但失敗逃往國外。他後來受
到□□思想的啟發,積極提倡男女平等,發起不纏足運動,並興辦女子學校。」請問:
33. ( )上文中提及的這位「新知識分子」是下列何人?()曾國藩 ()秋瑾 ()李鴻章 ()梁啟超
34. ( )上文中,「某項變法」所指為何?()庚子後新政 ()自強運動 ()百日維新 ()立憲運動
35. ( )上文中的□□缺空處所指為何?()天賦人權 ()主權在民 ()言論自由 ()宗教寬容
【試題結束,共 3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