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七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pdf
312.34 KB
3 頁
Joseph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3
108 1
班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30,每題3)
1. ( )小馨在書上看到一張 1879 年繪製的《臺灣前後山全圖》,她觀察到此圖與之前的臺灣地圖相比較,恆春半島各社
已有明顯標示,因此判斷圖是因應某事件後的新軍事建置所繪製。請問:上述的「某事件」應為下列何者? ()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中法戰爭 () 牡丹社事件。
2. ( )劉銘傳治臺時,曾經大力推行新政,積極建設臺灣。請問:當時住在臺北的居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生活經驗?
()乘坐火車到高雄飽覽沿途風光 ()打電報給臺南的親友聯絡要事 ()到臺北帝國大學學習外國語文 ()
目睹臺灣民主國的建國運動。
3. ( )某一時期某人認為臺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建議政府應善加防守,只要將內地的部分軍隊移防臺灣,便可確保
東南數省之安全。請問:提出上述想法與建議的相關歷史背景為何? ()清朝入主北京,鄭成功進占臺灣為基
()鄭氏降清後,施琅強化臺灣防務的建議 ()荷蘭人占領臺灣南部的目的 ()海商轉移到臺灣活動的背景。
4. ( )清領前期的臺灣雖然制定畫界封山的政策,但是漢番界線卻不斷的往山區後退。請問:這種現象反映了下列哪一
項事實? ()原住民與漢人同化的程度不斷提高 ()漢人與原住民時常發生衝突 ()原住民不願受清政府的統
()漢人入侵原住民活動區的情形日益嚴重。
5. ( )北臺灣的馬賽人,通曉漢語並會使用貨幣,17 世紀初扮演漢人與其他原住民交易的中間人。請問:關於馬賽人的
敘述何者正確? (A)是凱達格蘭族的支系 (B)種植甘蔗與漢人交易 (C)人員多來自於麻豆社(D)曾協助荷蘭平定郭
懷一。
6. ( )歷史老師用附圖投影片講解臺灣某個時期的交通建設,依圖中內容判斷,這應是指下列哪一時期?()荷蘭統
時期 ()鄭氏統治時期 ()清朝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
7. ( )清康熙年間,清廷統治臺灣後,在行政區的畫分上,設立一府三縣。請問:下列何地不是當時所設立的行政區?
()鳳山縣 ()臺灣縣 ()諸羅縣 ()彰化縣。
8. ( )面對外來政權,有些原住民選擇合作,有些選擇對抗,有些則是被迫臣服。請問:關於南臺灣麻豆社的敘述何者
正確? (A)以大肚地區為中心 (B)協助郭懷一對抗統治者 (C)多次與西班牙人發生衝突 (D)可能是西拉雅族。
9. ( )清雍正時,臺灣增設廳、縣的原因包括哪幾項?()漢人陸續遷移來臺()漢人墾殖範圍不斷擴張()民變頻繁
()日本侵犯臺灣 ()甲乙丁 ()乙丙丁 ()甲乙丙 ()甲丙丁。
10. ( )阿隆與小瑩討論某一段臺灣歷史──阿隆:「此事的起因是這個國家以人民被臺灣原住民殺害為藉口,派兵攻打
臺灣。」小瑩:「清廷最大失策是承認這個國家的出兵行為是『保民義舉』。」他們是討論下列何者? ()中法
戰爭 ()甲午戰爭 ()霧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
11. ( )清初清廷對臺灣雖採消極治臺的措施,但自雍正以後,臺灣的開發便迅速展開。下列何者為雍正期間的重要措施
()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廳 ()設置一府三縣治理臺灣 ()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 ()在今宜蘭地區設置噶瑪
蘭廳。
12. ( )小志整理 16 17 世紀原住民因與外來者接觸,而產生的影響,但蒐集不完全,筆記多有錯誤。請問:下列何項
是正確的? (A)受到荷蘭人影響,原住民信奉伊斯蘭教 (B)協助鄭氏貿易發展,原住民主要經濟活動為狩獵 (C)
漢人鼓勵原住民以游耕的方式進行耕種 (D)北部原住民的話語裡,留存了西班牙語彙。
13. ( )莎韻是 17 世紀生活在今日臺南地區的原住民女孩,小時候她跟著家人獵鹿,即使有耕種,幾年後也會放棄舊耕地
換成一塊新耕地。但等到她年老時鹿已不復見,也只會固定耕地不遷移了。請問:由莎韻從小到老的經歷來看
造成這種轉變最大的原因為何? (A)嚴禁原住民獵捕鹿 (B)鹿的取得以改為飼育 (C) 外來政權鼓勵漢人拓墾土地
(D) 原住民轉以商貿為主。
14. ( )域的()一直隸州臺東直隸()
(臺灣府、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一府四縣二廳(臺灣府、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彰化縣、淡水廳
、澎湖廳)()二府(臺灣府、臺北府)。若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甲乙丙丁 ()丙丁甲
()丁丙乙甲 ()乙丁甲丙。
15. ( )今臺中市石岡區的土牛國小有「土牛民番地界碑」,此碑是乾隆年間,粵籍移民來此開墾時所設立,依據當時
2/3
的時代背景推斷,此碑所表示的意義何在? ()高山族與平埔族的界線,以避免兩者發生衝突 ()作為漢人、
原住民界線,以保障漢人開墾權利 ()作為漢人、原住民界線,以避免漢、原衝突 ()規範原住民的行政區畫
分,方便管理。
16. ( )清朝統治臺灣初期,對於人民渡海來臺曾頒布相關禁令:禁止無照渡臺,且有照者亦不得攜帶家眷。在來臺者多
為男性的情況下,使得臺灣社會漢人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當時清廷頒行前述禁令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
制移民開墾,防止漢人叛亂 ()臺灣地理條件差,不適宜居住 ()倡導族群融合,鼓勵漢人與原住民通婚 ()
重男輕女觀念盛行,不許婦女參與墾殖。
17. ( )臺灣歷史上外來統治者更迭頻繁。17
世紀的統治者透過控制部落長老來管理原住民,並授予這些長老維持部落秩
序的權力。請問:上述是指哪一外來統治者? ()荷蘭人 ()西班牙人 () ()日本人。
18. ( )這是臺灣某時期設立於麻豆社、蕭社等地的官方學校教學情形:「……就學兒童年齡從十歲到十三、四歲,學
校教授他們羅馬字母的讀法及寫法,讓他們用羅馬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並傳授學生宗教祈禱文及教義等」。
下關於上文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上述的官方學校在臺灣一直開設到晚清,有助於當地百姓文化的提升(B)
學校的宗教教學所傳播的宗教為天主教(C)上文中提及「……讓他們用羅馬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該語言為西
雅族語(D)上述提及的文字通行全臺灣,直到 19 世紀前期,仍可在土地契約中見到。
19. ( )臺灣在 17 世紀中葉發生一場血腥屠殺事件,其原因是漢人不能保有自己開墾的土地,必須聽從政府當局的調遣,
而且不能隨意與原住民進行交易,因此對當局產生不滿,郭懷一領導反抗,最後導致大量漢人被殺,使漢人移民
大幅減少。請問:當時的政府當局為何者? ()英國 ()西班牙 ()荷蘭 ()日本
20. ( )西班牙人占據臺灣北部雞籠、淡水一帶,主要的目的是傳教與貿易。請問:西班牙人傳播的是哪一種宗教 ()
基督教 ()天主教 ()佛教 ()伊斯蘭教。
21. ( )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後,實施渡臺禁令,其成效如何? (A)仍有許多移民偷渡來臺 (B)將臺灣變成犯人監獄 (C)
完全阻絕漢人來臺(D)使原住民撤離臺灣。
22. ( )臺灣隨著漢人的開發,國外也愈來愈喜愛臺灣的出口商品,但受限於清廷政策,附圖中的場景要到下列哪一事件
後才會發生?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中法戰爭 ()甲午戰爭。
23. ( )臺灣為移民社會,早期由於政治、軍紀不良及社會不安,時常會出現武力的衝突,若以清朝「朱一貴事件」和
「林爽文事件」為例,他們的衝突是屬於下列何種性質?(A)官逼民反 (B)軍人叛變 (C)宗教衝突 (D)地方械鬥。
24. ( )「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是臺南市著名的觀光景點,它建在原來安平初次開港時,英商德記洋行的所在地,館內
藏有許多安平港口開墾的相關資料。請問:這個建築最早應該是何時興建的? (A)荷治時期 (B)鄭氏治臺時期
(C)清帝國時期 (D)日治時期。
25. ( )臺灣納入清廷版圖之後,當時高雄人的戶口隸屬於哪一個行政區? (A)臺灣省 (B)臺灣縣 (C) 萬年縣 (D)鳳山縣
26. ( )義德利用假期到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遊玩,看到博物館旁刻有「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的石碑,又看到「大日
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這二者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牡丹社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事件 (D)
潮春事件。
27. ( )觀光大使小拓如果想要拍攝以劉銘傳治臺政績為主題的宣傳影片,他應該介紹下列哪一個古蹟? ()打狗英國
事館 ()基隆二沙灣炮臺 ()淡水女學堂 ()臺南億載金城。
28. ( )清初的棄留爭議後,康熙皇帝決定保留臺灣,並在臺灣設立行政區。請問:當時管轄這些行政區的是下列何者?
()臺灣省 ()廣東省 ()福建省 ()承天府。
29. ( )臺南安平的一級古蹟「億載金城」,是清朝在牡丹社事件時,為了防日軍侵略而在安平所修建的炮臺。請問:在
此處可看到何人的銅像,以紀念當時史事? ()丁日昌 ()沈葆楨 ()邵友濂 ()劉銘傳。
3/3
30. ( )附圖是佳維去圖書館作一份有關臺灣行政區劃的報告時所找到的地圖。請問:他的報告內容可能是臺灣歷史發展
中的哪一時期? ()鄭氏時期 ()雍正時期 ()嘉慶時期 ()康熙時期。
二、題組 (5,每題 2)
1.「咸豐 10 年(1860 年),因為『甲』的發生,開放臺灣四口通商,於是外商紛紛來臺。北部即以大稻埕為
中心,經營洋行,建立倉庫。當時來臺之外人,除領事館員外,大部分為經營『乙』之貿易商人。」請問:
31. ( )文中敘述的「甲」應該是指何者? ()甲午戰爭 ()英法聯軍 ()中法戰爭 ()臺灣建省。
32. ( )臺灣四口通商是指哪四處? ()安平、鹿港、艋舺、打狗 ()打狗、艋舺、淡水、安平 ()雞籠、打狗、鹿港
、艋舺 ()安平、淡水、雞籠、打狗。
2.「百年以來,中國朝野上下的有心人莫不以『近代化』自強相尚,『才氣無雙』的劉銘傳只是其中之一,但
了解最深、赴之最力、成績最著,很少可與相比。」以上乃中國近代史學者郭廷以對劉銘傳的評價。請問:
33. ( )在教育方面,劉銘傳所偏重的是哪一方面? ()傳統教育 ()西式教育 ()中西合併式教育 ()儒學教育。
34. ( )劉銘傳之近代化基本設施,大致上是著重在哪一地區,因此以此地區為中心,分向南北築鐵路? ()臺北 ()
高雄 ()臺中 ()臺南。
35. ( )劉銘傳是在哪一次戰役時,奉命抵臺督辦軍務? ()鴉片戰爭 ()日軍犯臺 ()甲午戰爭 () 清法戰爭。
試題結束, 3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