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3頁
14. ( )《尋找 1920》紀錄片描述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的生平事蹟。他曾駕著全臺集資的臺北號飛過東京上空,
撒下傳單,呼應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傳單上寫著「臺灣人三十年來,呻吟於專制政治統治之下,備嘗塗炭之
苦,專制政治不但違背人道,而且違背立憲精神……」而當時有三百位臺灣人正帶著請願書前往東京,追求臺灣
的民主。請問:謝文達撒下傳單,是為了呼應臺灣人的哪一項訴求?
(A)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啟迪民智 (B)臺灣人要成立自己的議會
(C)臺灣有權決定如何組織政府 (D)裁撤總督府。
15. ( )欣欣的阿公說他最喜歡的就是冬天了,因為小時候每天都要五點起床,陪爸爸去種田,之後在趕火車到學校上
課。只有冬天的時候不用這麼早起,而且還可以趁天冷的時候,跟著爸媽去新公園玩耍及賞花。對他來說,那是
最美好的回憶。請問:欣欣的阿公最有可能是哪個時代的哪裡人?
(A)一九一○年代的新竹人 (B)一九二○年代的臺北人
(C)一九三○年代的花蓮人 (D)一九四○年代的高雄人。
16.( )臺灣某一時期出現以下的流行語:盟軍轟炸「驚天動地」,臺灣光復「歡天喜地」,官吏貪瀆「花天酒地」,政治
混亂「黑天暗地」,物價飛漲「呼天搶地」,其時代背景為何?
(A)日治初期 (B)日治末期 (C)光復初期 (D)解嚴之後。
17.( )電影《悲情城市》企圖藉由一個家族的興衰,來看臺灣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轉變。關於戰後臺灣的情形,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臺灣在日本人離開後,呈現一段混亂的時期 (B)當時的臺灣對祖國的接收始終保持恐懼的心態
(C)臺灣人期待祖國的到來,但隨後又對祖國的統治感到失望 (D)臺灣與中國的文化相近,接收情形十分良好。
18.(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並隨即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誰為行政長官?
(A)陳儀 (B)陳誠 (C)蔣中正 (D)蔣經國。
19.( )「黨外」一詞常用來指從事民主運動的人士,大約於民國幾年開始有此稱呼?
(A)民國 30 年代-50 年代 (B)民國 40 年代-50 年代 (C)民國 60-70 年代 (D)民國 80 年代-90 年代。
20.( )民國 86 年,在某一紀念碑落成典禮時,主席致詞說道:「希望臺灣五十年前的悲劇永不再發生,也希望日後我們
永遠沒有省籍問題……。」請問:此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哪一事件?
(A)臺灣光復 (B)二二八事件 (C)霧社事件 (D)牡丹社事件。
21.( )阿彪在舊報紙上看到右圖所示的漫畫,內容反映物價飛漲使人民深受痛苦的景象;這最有可能是描寫臺灣史上哪
個時期的情況? (A)清代前期 (B)清代後期 (C)日治初期 (D)光復初期。
22.( )滷肉飯喜歡研究台灣原住民的歷史?
做了筆記: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要求以漢性登記名字
民國 70 年代原住民開始爭取正名
立法院修改憲法,以原住民取代山胞
立法院以「原住民基本法」保障原住民族
請選出正確敘述:
(A) (B) (C) (D)。
23.( )民國四、五十年代,在戒嚴體制下,情治單位常以「反叛政府」、「為匪宣傳」
等藉口,任意逮捕異議分子,造成許多冤獄,造成何者的出現?
(A)二二八事件 (B)共產思想蔓延 (C)白色恐怖 (D)士紳要求政府改革。
24.( )《憲法》最主要的精神即是保障人民的權利義務,然而在實施戒嚴時卻有哪些
自由被限制? (甲)出版 (乙)集會結社 (丙)言論 (丁)財產 (戊)宗教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 (D)甲乙丙丁。
25.( )早年作家柏楊曾因翻譯「大力水手」漫畫而入獄,因為漫畫內容描述大力水手
父子在小島上各自撰寫文宣、競選總統,被認為有意諷刺當時的執政者。請問:這則漫畫最有可能是在諷刺下列
何人? (A)蔣中正與蔣經國 (B)邱逢甲與唐景崧 (C)陳儀與陳誠 (D)蔣渭水與林獻堂。
26.( )台灣的民主運動可說是由一群熱血青年建築而成,民國 79 年因青年的哪一運動使得政府回應了其訴求,開始修
改憲法?
(A)二月學運 (B)三月學運 (C)四月學運 (D)五月學運。
27.( )在臺灣的政治民主化發展過程中,「解嚴」是個重要里程碑,下列何者是其內容?
(A)推動務實外交 (B)廢除黨禁、報禁 (C)開放到國外觀光、探親 (D)國營事業民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