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七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12.39 KB
頁數
3
作者
dgh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5-17,离现在 4 16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3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 2學期歷史科七年級第二次段考試題卷
單一選擇題(30 ,每題 3) 座號 姓名
1. )阿海的祖父是日治時期臺灣的知識分子,他可能會經歷以下哪件事?
(A)選舉縣市長 (B)加入臺灣民眾黨 (C)到衙門申冤 (D)鼓勵女子纏小腳。
2. )臺灣人摒棄武裝抗日之後,改以政治社會改革為主要路線,而知識分子是推動社會改革的重要人物。請問:知識
分子的覺醒是受到何種思潮的刺激? (A)新文化運動 (B)科學革命 (C)民族自決 (D)啟蒙運動。
3. )臺灣的第一個合法政黨成立於日治時期,它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改廢社會之缺陷」為其黨
的三大綱要。請問:上述政黨即為下列何者?
(A)臺灣民眾黨 (B)中國民主黨 (C)中國國民黨 (D)民主進步黨。
4. )霧峰林宅曾是臺灣最大的宅第,林家在臺灣歷史發展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代子孫林獻堂曾是臺灣社會運
動的領導者,但下列哪個項目與他無關?
(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B)臺灣文化協會 (C)臺灣民眾黨 (D)臺灣民主國。
5. )蔣渭水在《臨床講義》中,提出診療報告書。認為「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應有助於治癒當時臺灣人何種病
症? (A)分類械鬥情緒失控症 (B)眼高手低感官失調症 (C)好吃懶做四肢僵化症 (D)知識文化營養不良症。
6. )下列哪個報紙在日治時期致力提高臺灣文化,扮演啟迪民智,喚醒民族意識及加強社會觀念的角色?
(A)《臺灣日報》 (B)《中國時報》 (C)《臺灣民報》 (D)《自由時報》
7.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臺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A)有效防治傳染病 (B)加強公共衛生 (C)實行環境清潔 (D)日人大量湧進。
8. )日治時期,現代都會已逐漸成形,而且有了不小的發展。請問:在日治時期的都市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現下面何
種狀況呢?
(A)放學或下課後,與家人一同到公園走路放鬆 (B)可以到棒球場打棒球,或者是去露天音樂堂聽音樂
(C)在周末仍瘋狂加班,小孩想要玩耍也沒有地方可去 (D)為了完成作業,必須找時間到博物館去參觀。
9.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的發展狀況,下列何者為非?
(A)初等教育以教授日語為目的,中等教育則以實用為原則
(B)對日本人、臺灣人及原住民施行差別待遇的教育方針
(C)臺灣人在臺升學容易,因此許多臺灣人考進當時的臺北帝國大學
(D)當時經濟條件富裕的臺人前往日本留學。
10. )阿強爺爺在日治時期曾是大學生,他常對孫子說要努力像他一樣考取日治時期臺灣的最高學府。請問:阿強爺爺
說的是今日的哪間大學? (A)臺灣大學 (B)臺灣師範大學
(C)成功大學 (D)臺北大學。
11. )一九二○年代之後,臺灣社會精英紛紛透過種種方式向總督府要求各項訴求,當時他們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
其主張?
(A)在傳統儒家思想教育下,認為臺灣應該抗拒外族統治
(B)新式教育下的知識分子受到當時的思想潮流衝擊
(C)日本統治臺灣的力量趨向虛弱
(D)日本採取軍事鎮壓弭平動亂,引發社會精英的不滿。
12. )日治時期,民間成立許多組織,各有其不同的立場主張與抗爭方式。下列關於幾個重要組織的說明,何者為是?
(A)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宗旨即是爭取臺灣的獨立
(B)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雖未成功,但直接促成臺灣首次選舉活動
(C)臺灣民眾黨成為臺灣第一個合法政黨
(D)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促成地方首長直接民選。
13. )右圖是日治時期臺灣學齡兒童就學率曲線圖。請問:一九四○年代,臺籍兒
童的就學率迅速上升的原因為何?
(A)總督府廣設小學校
(B)總督府推動義務教育
(C)讀書可以保證就業
(D)臺人變富裕可付學費。
2/3
14. 《尋找 1920》紀錄片描述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的生平事蹟。他曾駕著全臺集資的臺北號飛過東京上空,
撒下傳單,呼應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傳單上寫著「臺灣人三十年來,呻吟於專制政治統治之下,備嘗塗炭之
苦,專制政治不但違背人道,而且違背立憲精神……」而當時有三百位臺灣人正帶著請願書前往東京,追求臺灣
的民主。請問:謝文達撒下傳單,是為了呼應臺灣人的哪一項訴求?
(A)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啟迪民智 (B)臺灣人要成立自己的議會
(C)臺灣有權決定如何組織政府 (D)裁撤總督府。
15. )欣欣的阿公說他最喜歡的就是冬天了,因為小時候每天都要五點起床,陪爸爸去種田,之後在趕火車到學校上
課。只有冬天的時候不用這麼早起,而且還可以趁天冷的時候,跟著爸媽去新公園玩耍及賞花。對他來說,那是
最美好的回憶。請問:欣欣的阿公最有可能是哪個時代的哪裡人?
(A)一九一○年代的新竹人 (B)一九二○年代的臺北人
(C)一九三○年代的花蓮人 (D)一九四○年代的高雄人。
16. )臺灣某一時期出現以下的流行語:盟軍轟炸「驚天動地」,臺灣光復「歡天喜地」,官吏貪瀆「花天酒地」,政治
混亂「黑天暗地」,物價飛漲「呼天搶地」,其時代背景為何?
(A)日治初期 (B)日治末期 (C)光復初期 (D)解嚴之後。
17. )電影《悲情城市》企圖藉由一個家族的興衰,來看臺灣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轉變。關於戰後臺灣的情形,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臺灣在日本人離開後,呈現一段混亂的時期 (B)當時的臺灣對祖國的接收始終保持恐懼的心態
(C)臺灣人期待祖國的到來,但隨後又對祖國的統治感到失望 (D)臺灣與中國的文化相近,接收情形十分良好。
18.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並隨即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誰為行政長官?
(A)陳儀 (B)陳誠 (C)蔣中正 (D)蔣經國。
19. 「黨外」一詞常用來指從事民主運動的人士大約於民國幾年開始有此稱呼?
(A)民國 30 年代-50 年代 (B)民國 40 年代-50 年代 (C)民國 60-70 年代 (D)民國 80 年代-90 年代。
20. )民國 86 年,在某一紀念碑落成典禮時,主席致詞說道:「希望臺灣五十年前的悲劇永不再發生,也希望日後我們
永遠沒有省籍問題……。」請問:此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哪一事件?
(A)臺灣光復 (B)二二八事件 (C)霧社事件 (D)牡丹社事件。
21. )阿彪在舊報紙上看到右圖所示的漫畫,內容反映物價飛漲使人民深受痛苦的景象;這最有可能是描寫臺灣史上哪
個時期的情況? (A)清代前期 (B)清代後期 (C)日治初期 (D)光復初期。
22. )滷肉飯喜歡研究台灣原住民的歷史?
做了筆記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要求以漢性登記名字
民國 70 年代原住民開始爭取正名
立法院修改憲法以原住民取代山胞
立法院以「原住民基本法」保障原住民族
請選出正確敘述
(A) (B) (C) (D)
23. )民國四、五十年代,在戒嚴體制下,情治單位常以「反叛政府」「為匪宣傳」
等藉口,任意逮捕異議分子,造成許多冤獄,造成何者的出現?
(A)二二八事件 (B)共產思想蔓延 (C)白色恐怖 (D)士紳要求政府改革。
24. 《憲法》最主要的精神即是保障人民的權利義務,然而在實施戒嚴時卻有哪些
自由被限制? ()出版 ()集會結社 ()言論 ()財產 ()宗教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 (D)甲乙丙丁。
25. )早年作家柏楊曾因翻譯「大力水手」漫畫而入獄,因為漫畫內容描述大力水手
父子在小島上各自撰寫文宣、競選總統,被認為有意諷刺當時的執政者。請問:這則漫畫最有可能是在諷刺下列
何人? (A)蔣中正與蔣經國 (B)邱逢甲與唐景崧 (C)陳儀與陳誠 (D)蔣渭水與林獻堂。
26. )台灣的民主運動可說是由一群熱血青年建築而成民國 79 年因青年的哪一運動使得政府回應了其訴求開始修
改憲法?
(A)二月學運 (B)三月學運 (C)四月學運 (D)五月學運。
27. )在臺灣的政治民主化發展過程中,「解嚴」是個重要里程碑,下列何者是其內容?
(A)推動務實外交 (B)廢除黨禁、報禁 (C)開放到國外觀光、探親 (D)國營事業民營化。
3/3
28. )中華民國的第一屆中央民代,由於政局的演變就任了數十年,一直到哪位總統任內才全面改選?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29. )民國 39 年,政府開放哪項公職人員選舉,臺灣的地方自治從此展開?
(A)總統 (B)省長 (C)縣市長 (D)直轄市長。
30. )民國 49 年,胡適、雷震等知識分子,創辦了一份刊物,內容以在臺灣創造一個自由環境為理念,不斷宣揚自
由、民主的思想。請問:這份刊物為何?
(A)《臺灣新民報》 (B)《臺灣民報》 (C)《美麗島》雜誌 (D)《自由中國》雜誌。
題組題(5題,每題 2)
題組一以下是「美麗島事件」時的審判長和《美麗島》雜誌總經理施明德的對話。請回答下列問題:
31.( )當時此雜誌的創辦是為了反對哪個政黨的威權統治?
(A)臺灣民眾黨 (B)中國共產黨 (C)民主進步黨 (D)中國國民黨。
32.( )美麗島事件是發生在何地?
(A)台北 (B)台南 (C)高雄 (D)屏東。
33.( )「萬年國會」此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哪件事的發生,以致無法真正實施《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
(A)一次大戰 (B)國共內戰 (C)二次大戰 (D)二二八事件。
題組二復旦中學每年辦理的學生校外教育參訪,一定會前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師生們在園區中接受園區專業
人員的導覽,一一參觀園區內部的歷史建築,很多同學在學習單中均會寫下一些關於當代幸福的深刻感受。
請問:
34.( )復旦中學每年的教育參訪,下列哪一事件最能符合教育參訪的目標?
(A)雷震案 (B)二二八事件 (C)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D)三月學運。
35.( )在學生參訪的過程中,最可能在園區內見到什麼樣的情景?
(A)溫馨的餐廳 (B)幽暗的禁閉室 (C)關閉動物的鐵籠 (D)不同族群的圖騰。
試題結束
審判長:當初你們五人一起討論要
辦雜誌嗎?
施:辦雜誌是其中一項
審判長:目的是什麼?
施:我們辦雜誌的目的是要求政府
改善人民生活狀況及民主政
治等問題。其中包括黨禁、報
禁、戒嚴令及「萬年國會」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