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共3頁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二學期公民科 七年級第二次段考 試題卷
七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第1~30 題,每題 3分、共 90 分;第 31~35 題,每題 2分、共 10 分)(※請將答案以 2B 鉛筆畫在答案卡上)
( )1. 柏安:「我參加的團體不僅改善我們同仁的工作環境,如果在工作中操作器械受傷,還會為我們向公司爭取權
益。」由此可知,紫坤加入的團體應該是? (A)工會 (B)學生社團 (C)宗教進香團 (D)社區志工會。
( )2. 幾位朋友正在分享自己參加團體的經驗,以下哪一位的敘述可以體現情感的需求被滿足? (A)小姚:要不是有
工會,我根本沒辦法爭取權益 (B)小賀:我個性內向,還好能跟同儕團體聊心事 (C)小鳳:參與政治最好的
方式,應該是加入政黨 (D)小桐:我參加環保團體,目的是推廣環保觀念。
( )3. 過去我們常透過「鄰里」、「村落」等名詞,來形容特定地理範圍的群聚情形。但近年逐漸出現的「社區」一
詞,則更強調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針對上述說法,我們可看出何者的重要性? (A)社區型態 (B)社區
環境 (C)社區活動 (D)社區意識。
( )4. 下列有關「團體」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團體內的成員具有共同目標 (B)擁有相同政治理念的一群人可組
成工會 (C)人民擁有組成團體的權利,不受法律的任何限制 (D)我們只能選擇加入一個團體。
( )5. 妙樺對從事志工服務很有興趣。請問:下列哪一個團體可以滿足她的需求? (A)樂儀隊 (B)九曲社區發展協
會 (C)百貨業工會 (D)民主進步黨。
( )6. 我們每個人可能隸屬於不同的團體。下列何者與小明的關係,不能稱為一個團體? (A)小明與其家人 (B)小
明與其同學 (C)小明與在電影院觀賞電影的人 (D)小明與教會的朋友。
( )7. 網友在談論最近的選舉話題,關於兩人對話中的疑問,可以下列哪項說明來理
解?(A)志願結社依法成立,顯示民主社會對人民志願結社權利的尊重
(B)人民可自由成立或加入任何團體,成員自主行為不受法律規範 (C)執政
黨官員是由選舉過程產生,所以人民擁有抹黑政府的權利 (D)政府必須依賴
政黨提供捐款和服務,因此容許他們擁有言論權。
( )8. 蓁敏填好欲參加的社團表格,如附圖所示,並詢問好友的意見。請問:下列何
人的說法最正確? (A)昭主:社團若只有三個社員,不能算是團體 (B)冠
志:法律規定每個人只能參加一個團體 (C)庠鈞:參與團體的自由,是受到
法律的保障 (D)品慈:我們所組成的社團,不受法律限制。
( )9. 根據附圖宗旨判斷,此一團體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董氏基金會 (B)兒童福利聯盟 (C)家扶基金會 (D)婦女新知基金會。
( )10. 下列新聞中,該執行長受到非議之處,應與志願結社的某項特徵最相關,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新聞快訊:知名公益團體執行長被質疑多次將義賣商品所得交由特定同事,做為私人花費使用,有中飽私囊之嫌。
(A)由於民間團體不屬於政府組織的一部分,故缺乏目標和效率 (B)志願結社假如未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將
不能舉辦任何活動 (C)為發揮公民自治精神,志願結社成員行為因此不受法律規範 (D)志願結社不以營利為
目的,經費只能做為達成組織目標之用。
( )11. 2019
年香港民眾發起社會運動,臺灣多所大學的社團紛紛在校內舉辦演講或相關活動支持香港民眾,對於學生
社團的決定與作法,校方予以尊重並確保其權利不受侵害。關於上述志願結社的說明,以下哪一項較為正確?
(A)成立該類社團受我國《民法》保障 (B)社團發起人須向政府正式立案登記 (C)成員基於自由意願決定其
行動 (D)公權力不該規範任何社團活動。
( )12. 以下是一名外國人士受訪內容,若以志願結社的特徵來判斷,他想爭取的自由應是指下列何者?
我加入一基督教教會,信徒都是街坊鄰居,平常都是靠大家的捐獻,支持教會活動,但政府最近突然介入,發公文
要求我們必須閱讀被曲解修改過的假聖經,以及向國家領導人照片膜拜,我不想這麼做,我認為政府不該干涉教會
內部運作,這是我們的自由。
(A)民間性 (B)自主性 (C)組織性 (D)非營利性。
( )13. 由於人類進行土地開發,侵害野生動物石虎棲息地,可能導致其瀕臨絕種,動保團體因此前往政府機關抗議、發
起保育石虎連署等救援活動,呼籲民眾和政府重視生態保育問題。根據以上內容,描述環保團體的行動下列何者
最為恰當? (A)發揮公民自治精神,違反法律規範 (B)維護在地族群利益,促進經濟發展 (C)透過志願結
社發聲,影響公共生活 (D)藉由社會運動過程,挑戰政府集權。
社團選擇表
◎請將欲參加的社團以■標記
■戲劇社 □管樂社 □籃球社
□書法社 □魔術社 ■園藝社
□桌球社 ■熱舞社 □劍道社
◎本會主要工作:菸害防制、食品營養、心理衛生、器官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