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以下為四個不同政權統治下所推行的文教措施,請就以下四個不同時期推行的文教工作,依出現時間先後進行排
列,正確答案為何?
(甲)成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相關建設人才。
(乙)教導新港社等地原住民用羅馬拼音拼注母語,以便教授聖經內容。
(丙)推行西式教育,開辦公學校,以傳授基礎知識。
(丁)在承天府興建台灣首座孔廟,內設有明倫堂,教授儒學。
(A)丙丁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乙丙 (D)乙丁甲丙
32.( )「戰後,劉晉鈺負責接收台灣電力事業。後因劉晉鈺有子女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共產黨透過他的兒子和朋友寫信給
他,因此劉晉鈺被冠上「通匪」罪名在 1950 年,遭到逮捕、槍決。」下列關於上文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台灣最高行政首長為蔣經國。 (B)此事件後,加速黨外勢力的結合,促成民主進步黨的成立。
(C)事發當下的氛圍為白色恐怖時期。 (D)事發當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階段。
33.( )日治時期台灣社會很多方面都有改變,造成台灣社會呈現不同風貌,請問以下相關敘述,何者是有誤的?
(A)日語成為日常語言,使母語完全消失。 (B)台灣的陋習為女子纏足,男子辮髮。
(C)台灣人逐漸養成守法守時。 (D)私下仍遵循傳統和拜祖先。
34.( )有關台灣「地方自治」的敘述,何者正確?
(A)日本統治台灣實施專制統治,完全沒有給予人民自治的機會。
(B)西元 1935 年,舉辦地方議員選舉,是臺灣人民第一次行使投票權 。
(C)日本統治台灣後,馬上全面開放地方首長選舉,使台灣人民參與多次的民主選舉 。
(D)民國 39 年,中華民國政府開放地方首長及直轄市長和民意代表直接民選,實施地方自治。
35. ( )位於臺南市的「民生綠園」,又稱「湯德章紀念公園」,紀念在二二八事件爆發時,擔任臺南二二八事件處理委
員會治安組長的律師湯德章。他曾以「人權律師」的身分主張社會公義、宣揚民主思想,為社會改革奔走,得到許
多民眾的愛戴。後來,他被政府以叛亂罪逮捕並遭到嚴刑拷打,最後在此地槍決。2014 年,臺南市政府將湯德
章殉難日 3月13 日訂為「臺南市正義與勇氣紀念日」,以紀念他英勇堅韌的一生。請問:二二八事件爆發當時,負
責治理臺灣的最高機構為何?
(A)行政長官公署 (B)臺灣省政府 (C)臺灣總督府 (D)警備總司令部。
36. ( )1928 年,台灣公立嘉義農林學校成立第一支棒球隊「嘉義農林棒球隊(Kano Baseball Team)」,曾 5度打進甲
子園,引起日本棒壇極大稱讚,並給予「天下嘉農」之美譽。試問:嘉義農林學校在日治時期是屬於哪一類型的
教育制度?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學 (C)高等教育 (D)職業教育。
二、題組題:(每題 5分,共 20 分),請將答案填入答案卡中
◆請閱讀下列歷史文件,並回答第 37~40 題
以下二則資料是琪琪去圖書館收集而來,請根據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就拿本刊(甲)來說,批評時政的文字不僅隨著可批評的事項之增多而增多,而且也比以前批評得更直率、更嚴厲、更
深入......,1957 年 8 月到 47 年 2 月本刊發表一系列『今日的問題』的社論以後,......我們又被戴上一頂『反共無望論』
的帽子,接著又有所謂『賣國主義者』、『亡國主義者』等等罪名。除了這些文字上公開的攻擊、謾罵、構陷以外,
還有或明或暗或重或輕的恫嚇與利誘......。」......最後該雜誌在 1960 被停辦。
資料二:(乙)雜誌發刊詞表示:「玉山蒼蒼,碧海茫茫,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是我們生長的家鄉。我們深愛這片土地及啜飲其乳汁
長大的子民,更關懷我們未來共同的命運。同時我們相信,決定我們未來道路和命運,不再是任何政權和這政權所豢養之文人的
權利,而是我們所有人民大眾的權利。」之後該雜誌在創辦的同年帶領群眾在 12/10 國際人權日走上街頭抗議,卻因發生警民
衝突而多人被捕入獄......。
37.( )請問關於(甲)雜誌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社會推行皇民化運動 (B)創辦人為雷震 (C)停辦原因是違反六三法 (D) (甲)雜誌為『新青年』。
38.( )請問關於(乙)雜誌的敘述何者正確?
(A) (乙)雜誌是『美麗島雜誌』, 積極爭取台灣社會的民主。 (B)當時政府是台灣行政長官公署 。
(C)因抗議而被捕的事件稱為『清鄉』 。 (D)此雜誌由台灣文化協會發行 。
39.( )琪琪想要對二則資料進行評比,請問哪一項敘述是完全正確的?
(A)甲和乙雜誌的時代背景都在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B)甲和乙雜誌的宗旨皆以喚起台灣人民族意識為主。
(C)甲和乙雜誌的成員後來都有籌組政黨監督政府。 (D)甲和乙雜誌的內容皆受到當政者的威脅與刁難。
40.( )請問若針對二則資料下一個整合性標題,下列那一個比較適合?
(A)皇民化運動的正反聲音 (B)知識分子對戰爭的省思
(C)知識分子在專制政府下的聲音 (D)白色恐怖下的反抗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