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0 學年度第 2學期第 3次段考評量題目卷
一、選擇題:(每題 5分,共 75 分)
21.( )某家雜誌的內容中,對於臺灣某一個時代,有以下的描述:
「農村人口每年流失四萬人以上,留下老老小小,城鄉差距拉大。連續三年農業成長率 7%,遠低於工業成長率
17%。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電鍋,煤球木炭相繼銷聲匿跡。年輕女孩不再像母親那一輩煮飯、砍柴、養雞鴨,而是
到工廠上班。電視雖然沒成立幾年,但已從黑白邁向彩色畫面。」請問:上述內容的敘述,與下列哪一個時代的
臺灣較為吻合?
(A) 30 年代 (B) 40 年代 (C) 50 年代 (D) 60 年代。
22.( )附圖(ㄧ)是運用某一個國家援助的麵粉袋製成的褲子,當時臺灣經濟困頓,而該國的援助
穩定了臺灣局勢。請問:上述的國家是下列何者?
(A) 日本 (B) 中國 (C) 美國 (D) 韓國。
23.( )艾莉史同學與家人到金門遊玩,媽媽要買一把菜刀當做伴手禮送給朋友,因為金門菜刀以用
炮彈製作聞名。請問:金門菜刀以用炮彈製作聞名,是受到下列哪一場戰役的影響?
(A) 第一次世界大戰 (B) 第二次世界大戰 (C) 國共內戰 (D) 八二三炮戰 。
24.( )艾莉史同學閱讀臺灣舊報一書,其中有一章節寫著這樣的內容:「民國 60 年代,我國少棒代表隊在世界少棒大賽
中連連奪冠。每當中華小將遠征美國的威廉波特比賽,臺灣民眾無不瘋狂、熱情的為少棒隊加油。即使比賽時間
在深夜時分,全臺各地民眾也會聚集在電視機前,熬夜為中華小將們大聲加油..........在那個外交備受打壓的時代環
境下,我國少棒代表隊揚名海外、強棒出擊,為臺灣的國際能見度揮出一支支安打。」依據上述艾莉史同學閱讀
的內容判斷,此時期觀看棒球的民眾,可能還會在電視上看到下列哪件相關的新聞?
(A) 古寧頭戰役爆發 (B) 韓戰爆發 (C) 政府宣布開始戒嚴 (D)中東地區爆發戰爭造成能源緊縮。
25.( )承上題,愛莉史同學閱讀臺灣舊報一書的內容中,對於「在那個外交備受打壓的時代環境下」有些不理解,請
問,根據你對這個時代的歷史了解,外交備受打壓是指下列哪兩項重大的外交挫折?
(A) 韓戰、八二三炮戰 (B) 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 (C) 古寧頭戰役、一國兩制 (D) 小三通、大三通。
26.( )艾莉史同學的爺爺是戰後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臺灣的國軍,無奈因為政策的阻礙,只能在臺灣遙念家鄉親人。請
問: 艾莉史同學的爺爺直到何時才能如願回到家鄉探親?
(A)韓戰後 (B)八二三炮戰後 (C)退出聯合國後 (D)解嚴後。
27.( )近年來,臺灣的街頭小巷中逐漸出現許多東南亞風味的商店,會有此種光景,與下列哪項原因最為相關?
(A) 政府大量開放觀光
(B) 來自中國的移民漸多
(C) 外籍配偶與外籍移工的大幅增加
(D) 東南亞文化逐漸成為流行風格。
28.( )民國 91 年,臺灣加入了某一個國際組織,因而政府開始逐步降低關稅,臺灣的進口商品也逐漸增加。這樣的結
果,雖然對國內部分產業帶來衝擊,但也擴大了臺灣對外的經貿發展。請問:上述的國際組織是下列何者?
(A) 世界貿易組織 (B) 世界衛生組織 (C)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D)國際醫療服務團。
29.( )民國 68 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為邦交國家,而美國與臺灣訂立下列何者,維持臺海現狀?
(A) 訂立中華民國維持友邦數量條款
(B) 訂立保障我國保有聯合國席次條款
(C) 訂立《臺灣關係法》並軍售防禦性武器
(D) 訂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協防臺海安全。
30.( )民國 60 年代後期的臺灣,工資持續增加,過去勞力密集的優勢已逐漸消失,臺灣產業因而面臨發展瓶頸。此時
期,政府決定推動下列何項政策,進而改變所面臨的困境?
(A) 引進外籍移工 (B) 擴建加工出區 (C) 減少進口商品 (D) 進行產業升級,帶動高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