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 西班牙 (B) 荷蘭 (C) 英國 (D) 葡萄牙。
28.( )八通關古道全長約 152 公里,是清帝國統治時期所建,八通關古道是橫貫臺灣本島東西部的三條道路之一,也
是僅存的一條古道,目前已獲列國定古蹟。八通關古道為沈葆楨時所開鑿的通往後山的道路。請問:當時沈葆
楨開鑿此道路的目的為何?
(A) 防止盜匪上山築巢 (B) 實施開山撫番政策 (C) 發展觀光事業 (D) 進行水土保持。
29.( )木頭頭與馬蒂亞斯是 17 世紀臺灣原住民,他們常常帶著火槍到山上與其他朋友一同去狩獵,由於許多原住民都有
火槍,因此,狩獵比以前更有效率。請問:木頭頭與馬蒂亞斯等當時的原住民擁有的火槍,其來源最有可能與
下列何者相關?
(A) 西方傳教士贈送
(B) 與荷、西當局合作以獲得
(C) 北部原住民大量製作販賣
(D) 向在臺拓墾的漢人劫掠。
30.( ) 「新港文字」出現後,代表臺灣原住民進入歷史時代。當時新港文字的出現,與下列何者最為相關?
(A) 宗教傳播 (B) 經商貿易 (C) 軍事作戰 (D) 提高文化素質。
31.( )附圖(三)是臺灣某一時期行政區劃圖,由附圖(三)判斷,此行政區劃的演變
,與下列何事有關?
(A) 林爽文事件後
(B) 英法聯軍之役後
(C) 牡丹社事件後
(D) 清法戰爭後。
32.( )清帝國國統治時期,諸羅縣的「義民」因協助平定某場民變而被當時的清朝皇帝
特頒「褒忠」匾,而後「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意為「嘉其義行」;
今日雲林縣「褒忠鄉」之名也是由此事件而來。請問:上述的民變應是指下列
何者?
(A)郭懷一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事件 (D)戴潮春事件。
33.( )小瓜瓜同學在搜集臺灣歷史資料時看到附圖(四)臺灣建設圖。請問:小瓜瓜同學看到的這幅臺灣建設圖中的建設與
下列何者有關?
(A) 沈葆楨 (B) 鄭經 (C) 施琅 (D) 劉銘傳。
二、題組(每題 5分,共 35 分)
請依照附圖(五)回答 34、35、36 題:
34.( )附圖(五)中的甲、乙、丙、丁開放為通商口岸,與下列何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