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選題 :(每題 5分,共 60 分),請將答案填入答案卡中
21.臺灣目前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為長濱文化。請問:關於長濱文化的敘述下列錯誤?
(A)已知用火 (B)使用打製石器 (C)分布於東部與南部 (D)已知燒製陶器。
22.臺灣某史前文化遺址被發現時,文化層的分布呈現「垂直性重疊」,也就是在同一個
地點,依挖掘深度,發現不同文化的遺留。其分布的情形,如右圖〔一〕。請問:根據
該遺址文化層的分布推斷,其中的「?」文化,應該為下列何者?
(A)卑南文化 (B)長濱文化 (C)圓山文化 (D)粗繩紋陶文化。
23.承上題,根據該遺址文化層的分布判斷,遺址的主人最不可能有下列何種生活?
(A)大量食用貝類食物 (B)用石板棺埋葬去世的親人
(C)使用磨製的石器工具 (D)已知飼養家畜與種植農作。
24.馬鈴淑同學觀賞臺灣大航海時代的影片,看到其中某一畫面如右圖〔二〕。
請問:根據對史實的理解,該畫面所描述的場景,最可能是今日的何地?
(A)澎湖 (B)澳門 (C)馬尼拉 (D)淡水。
25.歷史老師說:「…大約距今二千到四百年前,臺灣的沿海地區,先民已有
煉鐵的活動,甚至在遺址出土的文物中,發現玻璃珠、中國銅錢等外來物
品,顯示當時先民可能與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的往來密切。…」請問:依據
上文判斷,老師正在敘述哪一項主題?
(A)南島語族遷徙到中國大陸 (B)原住民傳說與族群起源有關
(C)臺灣進入金屬器時代 (D)臺灣已成為各方勢力競爭的據點。
26.某報紙報導臺灣基隆和平島附近的考古發現,內容如右圖〔三〕。請問:
西班牙在來到臺灣北部之前,曾佔領今日的何處作為東亞貿易的據點?
(A)菲律賓 (B)澎湖 (C)臺南 (D)澳門
27.早期人類的生活從無到有,每一次生活型態的重大改變,都將人類的文化推進一大步。尤其是□□的出現,
人類食物的取得,不再完全仰賴自然,當食物來源漸趨穩定,生活也得到較大的保障,文化的活動更得以快
速的發展。請問:上述的□□,最適合填入何者?
(A)用火 (B)農業 (C)文字 (D)貿易
28.顏書基同學在段考前複習歷史,整理的重點如圖〔四〕。請問:圖中的
甲、乙分別應填入何者最為正確?
(A)倭寇、鄭氏勢力 (B)荷蘭、西班牙
(C)荷蘭、鄭氏勢力 (D)倭寇、荷蘭。
29.臺灣歷史上,某位歷史人物佔領臺灣後,設立承天府作為行政中心,
建立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請問:上述所謂的人物與下列何者有關?
(A)將西班牙人逐出臺灣 (B)最後投降清朝求生 (C)政權由鄭克塽繼承 (D)曾被稱為「國姓爺」。
30.歷史老師在課堂上講述課文:「…16 世紀後期,因海商活動威脅中國東南沿海安全,明朝政府派兵進駐澎湖,
使原以澎湖為據點的海商,逐漸轉移到臺灣活動,其中,『?』在歐洲人占領臺灣之前,曾招募漢人開墾今日
雲林、嘉義一帶作為據點。」請問:下列哪一組人物,最適合填入『?』中?
(A)鄭成功、鄭經 (B)鄭成功、施琅 (C)顏思齊、鄭芝龍 (D)沈有容、顏思齊
------背面還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