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同德國中 七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87.83 KB
頁數
2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0-30,离现在 4 36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21. 下列何者是歷史學家劃分史前時代的「舊石器時
代」與「新石器時代」的依據?
(A)文字的發明 (B)器具製作的方法 (C)國家組織
的出現 (D)生活方式的演進。
22. 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請問:臺灣史前遺址中,在東部發現的金屬器時代
遺址是下列何者?
(A)十三行文化 (B)圓山文化 (C)靜浦文化 (D)
卑南文化。
23. 接上題。請問:至少在距今多少年前,臺灣已有史
前人類活動的遺跡發現?
(A)五十萬年前 (B)五萬年前 (C)七千年前 (D)
百年前。
24. 某個遺址出土石板棺,以及作為陪葬品的玉器。請
問:此文化遺址年代,大約距今多少年?
(A)距今 10000~7000 年前
(B)距今 7000~50000 年前
(C)距今 4000~2000 年前
(D)距今 2000~400 年前。
25. 接上題。上述玉器,不僅製作精美,台灣其他史前
遺址,甚至東南亞地區,都有發現類似造型。下列
何解釋可以說明此現象?
(A)台灣與島外早有互動往來
(B)此時的台灣已邁入歷史時代
(C)台灣島內原住民族競爭激烈
(D)台灣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
26. 分析十三行文化遺址出土文物的特色,可由哪些部
分了解,此文化與其他地區有密切的交流?
(A)出土的石器不多
(B)懂得使用鐵器等金屬
(C)發現瑪瑙珠飾、玻璃手環及青銅刀柄等器物
(D)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
27. 大同需要畫一幅「長濱文化」的生活環境想像圖,
請問下列何者不會出現在此想像圖中?
(A)當時的人住在天然洞穴中 (B)砍樹整地作為耕地
(C)有人利用石器切割獵物 (D)有人利用火在烤魚。
28. 下列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屬於南島語族
(B)台灣各原住民族間有著許多相同的傳說
(C)清帝國時期,政府依其居住地,將其分為「生
番」與「熟番」
(D)中華民國時期,早期政府稱其為山地同胞。
29. 十六世紀後期,由於明朝政府加強對澎湖的防務,
因此對臺灣造成何種影響?
(A)國際貿易活動受挫 (B)臺灣成為海商聚集地
(C)鄭成功進駐臺灣 (D)明朝納臺灣為版圖。
30.見下圖。此時,這裡應屬誰的勢力最大?
(A)英國人 (B)葡萄牙人 (C)西班牙人 (D)荷蘭
人。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08學年度第 1學期第 1次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歷史
命題
教師
得分
範圍
B1 L1~L2
班級
姓名
座號
31. 接上題。此圖所描繪,應為何時的台灣?今日的哪個
城市?
(A)13 世紀、台北 (B)15 世紀、台中
(C)17 世紀、台南 (D)19 世紀、高雄。
32. 下圖是臺灣某個時期的對外貿易圖,由圖中的貿易
情形可知,這應該是何時期的貿易狀況? (A)
蘭在臺時期 (B)鄭氏治臺時期 (C)清帝國時期
(D)日治時期。
33. 歐洲人發現新航路後,在東亞海域展開競爭,下列
關於其所佔領據點的配對,何者正確?
(A)西班牙-澳門 (B)葡萄牙-馬尼拉
(C)西班牙-巴達維亞 (D)荷蘭-大員。
34. 關於明、清時的「海禁政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明朝是為防止海盜
(B) 清朝為防堵荷蘭
(C) 鄭成功因而決定攻取台灣
(D) 日本商人來台貿易活動因而逐漸減少。
35. 西班牙曾到台灣建立商業據點,後為何減少駐軍,
以致被荷蘭人趁機驅離?
(A)因日本鎖國政策,貿易受挫
(B)因鄭芝龍從中作梗,無法與中國貿易
(C)因中國海禁政策,貿易失利
(D)與日本來台貿易商人,因徵稅問題發生爭執。
36.見下圖。何處可見西班牙人曾在台灣活動的紀錄?
(A) (B) (C) (D)丁。
37. 阿德準備為歷史人物寫傳記,他蒐集的資料如附圖
所示。請問:阿德正準備寫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的
傳記?
(A) 李旦 (B)沈有容 (C)鄭芝龍 (D)顏思齊。
38. 歷史老師上課時,在投影片上放了一張如附圖的地
圖,圖中顯示了臺灣地區的許多地名,這些地名是鄭
成功為何事而留下來的?
(A)圍攻荷蘭人時的佈陣 (B)為提倡文教設立孔廟
(C)開墾荒地修築水圳 (D)拓墾土地實施軍屯。
39. 西元 1652 年,一場原欲於中秋夜的起義,卻因事
跡敗露而倉促起事,事件持續 14 天,近萬人被殺或
被俘,主事者郭懷一及其部下,都在戰鬥中陣亡。
請問:此事件發生的原因為何?
(A)漢人反抗荷蘭的苛捐雜稅
(B)為攻取臺灣,成為反清復明基地
(C)維護商業利益,趕走西班牙人
(D)海商轉移據點,從澎湖轉進台灣。
40. 西元 1683 年,清帝國攻取台灣,下列何者是當時
大軍的主將?
(A) 陳永華 (B)吳三桂 (C)顏思齊 (D)施琅。
一、明末著名海商
二、曾受明朝招撫
三、明亡後投降清朝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