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丙丁。
49. 新生訓練時,學校發給每位新生一本新生手冊,其中包括「學生獎懲規定」及「學生評量準則」,下列何者的看法最為
適當?
(A)這是學校為了維護成員與團體的權益依法訂定的規範,大家應該要遵守
(B)這是學校老師為了方便管理學生而訂定的,學生不遵守當然會受到處罰
(C)學生的權利應該加以保障,這些規範實在太嚴了,沒有了解學生的需求
(D)為避免因違反而受罰影響升學,學生應該充分了解這些規範。
50. 右圖中甲、乙、丙、丁哪兩位同學的發言符合《會議規範》的
規定?
(A)甲、丁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51. 在校園中,「班會」是班級學生自治的重要活動。請問:關於「班會」的敘述,何人說明正確?
(A)安慶:是培養學生日後參與公眾事務的意願及處理能力很重要的課程
(B)家明:對於議題進行中發生議程錯誤,可提權宜問題
(C)亭萱:學生開班會並不正式,不需依照會議程序進行
(D)美香:學生可透過班會決定導師人選。
52. 右圖為民國 104 年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工作推動成果與展望」報告中,有關我國自民
國96 年到 103 年社區數量變化情形的統計資料。請問:下列何者最能與該統計資料的變
化趨勢相互呼應?
(A)社區的經濟產業發展日漸蓬勃 (B)追求永續社區的理想仍待努力
(C)人口成長之自然增加率為正值 (D)由下而上的社區組織受到重視
根據上文,請回答第 53、54、55 題:
53. 下列有關參與社區事務的敘述,何者正確?
(A)社區事務應交由政府與志工來推動 (B)社區參與人人有責
(C)只有選舉活動才能算是社區事務 (D)有經濟效益的社區事務才值得推動。
54. 某一社區的居民,對該社區有一種心理歸屬、認同,以及休戚與共的感受,稱為下列何者?
(A)社區組織 (B)社區型態 (C)社區意識 (D)社區參與。
55. 推動社區事務能得到何種成效?
(A)因社區繁榮而降低社區生活品質 (B)居民凝聚共識、對社區產生認同感
(C) 居民關係更為疏離冷漠 (D)使得居民更重視自己的利益。
56. 紀錄片《織羅之羽 Ciopihay》是年輕的阿美族導演林光亮回到家鄉織羅部落後,花了四年時間熬出來的作品。當大部分的
青年因求學、工作不得不遠離部落,昔日代表部落最閃耀之青年力量的 Ciopihay 階級要如何去承接、延續這份榮耀?由
上述可知,林導演拍攝此片的動機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推動傳統文化改革以順應社會變遷 (B) 鼓勵原住民族認同主流社會文化
(C)喚醒原住民族對傳統文化的體會與重視 (D)感謝漢人社會尊重原住民族的文化。
根據上文,請回答第 57、58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