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選題 :(每題 5分,共 80 分)
21. 在中國東北崛起的金國,滅遼之後,順勢攻陷宋國首都,導致宋國遷都。請問:關於宋國遷都的情形,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從汴京遷到臨安 (B)從北京遷到南京 (C)從北京遷到臨安 (D)從汴京遷到南京。
22. 崛起於中國北方草原的蒙古部族,為了擴張與掠奪資源,曾在 13 世紀發動三次西征。請問:關於蒙古部族的
擴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統一蒙古部族的首領被稱為「天可汗」 (B)發動首次西征的領袖為忽必烈
(C)擴張的範圍橫跨歐、亞、非三洲 (D)擴張期間陸續征服夏、金等國。
23. 承上題,透過蒙古西征,中國的哪一項文物或科技發明也傳播至西方世界?
(A)火藥 (B)絲綢 (C)瓷器 (D)造紙術。
24. 馬鈴淑同學正在研究宋代重要著作如右圖(一)。請問: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該書的內容?
(A)畢昇製作活字版印刷的方法 (B)掃馬西行朝聖的過程
(C)鄭和下西洋的航路分布 (D)馬可波羅在中國的經歷。
25. 一般認為,宋朝的商業經濟發展,比唐朝更為興盛。請問:下列何者足以證明這項說法?
(A)琉球、朝鮮國接受宋國冊封 (B)「夜市」的出現
(C)傳教士隨歐洲商人來華傳教 (D)美洲作物傳入中國。
26. 顏書基同學觀賞旅遊節目,其內容提到「…在宋元時代,這裡設有市舶司,是海上貿易的中心、世界大港,
當地具有族群多元、宗教豐富的色彩。許多阿拉伯人選擇在這裡定居,中國最早的穆斯林聖殿----清淨寺,也
座落於此。」請問:該旅遊節目介紹的地點為下列何者?
(A)北京 (B)南京 (C)泉州 (D)杭州。
27. 明朝建立以後,周邊的國家多仿效明朝,推行儒學,實施科舉選官制度。當時以《四書集注》作為科舉考試
標準本的國家,其在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政策上,最有可能受下列何者的影響?
(A)忽必烈 (B)沈括 (C)朱熹 (D)朱元璋。
28. 某國積極擴展版圖,與中國發生多次衝突。直至 1689 年與中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才確定雙方邊界,平
息糾紛。請問:根據上述所提及的某國,應為下列何者?
(A)吐蕃諸邦 (B)李氏朝鮮 (C)緬甸國 (D)俄羅斯帝國。
29. 張于梢同學在歷史課介紹 16 世紀末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請問:下列他所介紹的內容,何者與事實不符?
(A)屬於耶穌會的傳教士 (B)曾進獻世界地圖給中國的皇帝
(C)曾與徐光啟合譯的《幾何原本》 (D)反對中國信徒祭祖祭孔。
30. 明朝建立之初,為防範倭寇,實施「海禁」政策,限制人民的海上活動,但許多中國商人仍違法走私,成為
「亦商亦盜」海商勢力。請問:當時外國僅能透過下列哪一個合法的管道與明朝貿易?
(A)使用中國的紙幣來進行交易 (B)定居在北京,只在城內貿易
(C)隨傳教士來華傳教藉機貿易 (D)接受中國冊封,進行朝貢貿易。
31. 歷史老師講述某一場發生在 11 世紀初的戰爭:「…最後交戰雙方簽下『澶淵之盟』以議和收場…」請問:下列
哪一段敘述,最有可能是此一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
(A)高麗、夏、金國開始向宋國稱臣納貢 (B)遼、宋兩國都減輕了邊防的壓力
(C)宋國與党項族之間,維持永久的和平 (D)漢人政權每年必須向女真人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