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同德國中 八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63.38 KB
頁數
2
作者
Bill Gate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0-20,离现在 4 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選擇題:(每題 5分,共 70 )
21. (圖一)是歷史課程結束後,小天整理出來的重點整理。請問:根據內容判斷,
小天此次課程主題為何?
(A)戊戌變法 (B)庚子後新政 (C)自強運動 (D)立憲運動
22. 下列關於梁啟超的事蹟,哪位同學說法有誤?
(A)戊戌變法推動者之一 (B)提倡解除纏足、興女學
(C)創辦新民叢報報導政治、經濟等內容 (D)發行萬國公報提倡救國思想
23. 戰爭遺址「二 0三高地」日俄戰爭爆發後為取得有利的戰略位置兩國在此展開激烈爭奪成為戰爭中旅順攻防
戰的焦點,攻下此處後,日軍大將乃木希典,以諧音的方式為其取名爾靈山,並用於詩中。根據上文判斷,此高地應
位於中國的何處?
(A)長江流域 (B)山東半島 (C)東北地區 (D)珠江流域
24. 清末民初某本小說裡提到,宴請外國賓客的菜單,包含「荷蘭水、勃蘭地、牛排、生菜英腿、漢巴德、橙子冰忌廉」
等菜餚及酒品。根據上述內容,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此飲食風氣是考察憲政的官員傳回中國 (B)來華洋人將飲食風氣帶入中國
(C)受自強運動影響,提倡效仿西方制度及文化 (D)利瑪竇等傳教士介紹西方知識給皇帝
25. 光緒 32 年,頤安主人在《滬江商業市景詞》裡提到:「電燈裝設有公司,各式琉璃罩亦奇。制器廣通傳氣線,一經開
放火如絲。空中裝設自來風,終日飛旋藉電功。炎夏生涼人意爽,西商法術益精通。」請問:根據上述內容,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女權運動帶來的改變 (B)展現自強運動西化改革成效 (C)上述內容描述的地點是洛陽 (D)西方商品已傳入中國
26. 某場戰爭戰敗後被迫簽下割地賠款的條約「他」和梁啟超在赴京參加北京會試途中,聽聞消息後,便邀集十八省
舉人一千二百多人列名上書請願要求「拒和遷都變法」請問上述提到的內容與哪件事有關?「他」指的是誰?
(A)戊戌政變、袁世凱 (B)自強運動、李鴻章 (C)立憲運動、康有為 (D)戊戌變法、康有為
27. 光緒年間,北京城門上出現一副對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此後又流傳一首詩:「已籌三
千萬,意在添艨艟,不圖柄政者,偏作園林供。」此兩首內容主要在暗諷,軍費挪用修築園林,不添戰艦導致三軍皆
敗。請問:對聯在諷刺哪場戰爭?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日俄戰爭 (D)甲午戰爭
28.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綱》提到「一場軍事戰爭的失敗還不是民族的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
要直到另一場戰爭又失敗了,才知道非學西洋不可,中華民族喪失了二十年的寶貴光陰。」他指的「二十年」是指?
(A)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B)英法聯軍→日俄戰爭 (C)英法聯軍→八國聯軍 (D)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29. 《紐約時報中文網》曾描述某場戰爭對支持者來說,就像一個表述問題。他們否認戰爭與○○有任何關聯,並聲稱戰
爭完全是為了捍衛英國的國家榮譽保護自己的同胞不受所謂中國暴行的傷害但戰爭涉及○○是逃避不了的事實——
所以它才被倫敦《泰晤士報》和其他報紙稱為「○○戰爭」。戰爭結束後中國不但要面臨賠款開放五處港口還必
須割讓領土。請問:關於○○戰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戰後開放港口帶來西方思想及商品 (B)中國因此割讓台灣、澎湖
(C)大量走私工業產品為戰爭導火線 (D)戰爭使中國喪失藩屬國印度
30. 某位學者評論 首在裁官,京師閒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餘處連帶關係,因之失職失業者將及萬人,朝野震
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請問:上述 指的是哪件事?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立憲運動 (D)庚子後新政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09學年度第 1期第 3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歷史
命題
教師
得分
1 2
範圍
第三冊 L5~L6
班級
八年
姓名
座號
、派幼童出國留學
乙、向德國訂製北洋艦隊主力艦
丙、建設及視察唐胥鐵路
圖一
2
31. 右表為 1840~1913 年間各國在華設立工廠的數量,關於 1894~1913 年間,工廠數量
大增的原因,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鴉片戰爭後開放五口通商 (B)受甲午戰爭簽約的影響
(C)庚子後新政加速與外國工廠合作 (D)自強運動朝廷鼓勵女子外出工作
32. 清末工廠裡,時常可見女工正在工作的情景,關於此現象反映清末哪種社會文化風氣?
(A)人民重視三從四德,女性應扮演照顧家庭的角色 (B)人口往都市移動,且城鄉差距擴大
(C)沿海都市出現中西文化融合的現象 (D)女性的角色產生變化,開始走出家庭謀求工作
33. 《南京條約》打破了中國長年閉關自守的情況,與各國的互動也開始有了變化。請問:在簽訂《南京條約》前,來華
貿易的外國人可能碰到下列哪種情況?
(A)關稅部分清朝政府必須與外國政府協商 (B)法國人在華殺人,清朝政府無法依大清律令治罪
(C)英國人常在租界區蓋洋樓,清朝政府無法管理該地 (D)美國人無法在中國四處貿易清朝政府規定只能在廣州
34. 小橘打算到日本進行一趟史蹟之旅行程包括「日清講和紀念館」和二戰期間被炸毀後又重建的「春帆樓」關於這些
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行程的古蹟與日俄戰爭有關 (B)與臺灣開港通商有關
(C)春帆樓簽下的條約導致臺灣建省 (D)與臺灣士紳成立臺灣民主國有關
二、題組(每題 5分,共 30 )
明清時期,中西貿易交流逐漸頻繁,形成複雜的商業網絡,請根據清朝當時的貿易狀況回答 35~37 題。
35. (圖二)19 世紀前期的中英貿易圖。請問:甲國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A)英國 (B)日本 (C)俄國 (D)法國
36. 承上題,(圖二)A是哪項貨品?
(A)樟腦 (B)鴉片 (C)蔗糖 (D)戰馬
37. (圖二)中的 A貨品,引發中英間的戰爭。請問:
戰爭結束後,戰敗國割讓(圖三)何處給戰勝國?
(A) (B) (C) (D)
(圖四)是清朝末年對外戰爭與多次改革的時間軸,請根據此時間軸回答 38~40 題。
38. 清朝第二次首都淪陷時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等人喬裝逃跑至西安途中多次下詔「嚴懲義和團亂民」宣示會讓「扶
清滅洋」的義和團眾被一掃而空,希望能向列強求和。請問:此事件與(圖四)中哪件事有關?
(A) (B) (C) (D)
39. 右表是清末內閣成員的名單,由此份內閣名單可知清朝正在推動
(圖四)哪項改革?
(A) (B) (C) (D)
40. 承上題,引發上述改革運動的原因,與(圖四)哪場戰爭有關?
(A) (B) (C) (D)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
身分
皇族
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民政大臣肅親王善耆、
度支大臣加貝勒銜鎮國公載澤海軍大臣加郡
王銜貝勒載洵、農工商大臣加貝勒銜貝子溥
倫、理藩大臣壽耆
滿人
大學士那桐、陸軍大臣蔭昌、司法大臣紹昌
漢人
協理大臣大學士徐世昌外務大臣梁敦彥
務大臣唐景崇、郵傳大臣盛宣懷
()戰爭
1840-1842
()戰爭
1857-1860
()戰爭
1894-1895
()戰爭
1900
()戰爭
1904-1905
()改革
1861-1894
()改革
1898
()改革
1901-1911
()改革
1906-1911
圖二
圖三
圖四
時期(西元)
設立工廠數
1840~1870
7
1870~1894
16
1894~1913
13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