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每5題分,共 100 分)
21. 老師在講解宋、遼、西夏、金、蒙古對立形勢演變歷史時,貼了四幅地圖(如附圖)在黑板上,請同學上臺將地圖依
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順序應為何?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乙丁甲丙 (D)丙甲丁乙。
22. 宋真宗景德元年,遼正處於第一明君聖宗在位時,東降高麗西結党項,於是積極南侵,大軍分兩路南下,距開封僅三
百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幸賴岳飛等名將奮力抵抗,才免於亡國
(B) 最後雙方簽訂「澶淵之盟」,遼藉此取得燕雲十六州
(C) 女真族成為東亞國際局勢的主導者
(D) 此後,宋、遼之間維持一百多年的和平。
23. 西元 13 世紀中期,滅南宋,更向越南和日本出兵,是在哪一統治者在位時?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 明太祖 (D)康熙皇帝。
24. 關於元帝國的衰亡原因,下列何者「不」正確?
(A) 宮廷內訌、互相殘殺 (B) 連年災荒、民變紛起
(C) 官員貪污、財政混亂 (D) 女真崛起、取而代之。
25. 課堂上,學生們積極討論著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下列何者「不」正確?
(A) 甲同學: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家形成的新儒學
(B) 乙同學:朱熹,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
(C) 丙同學:朱熹撰寫「四書」, 包含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D) 丁同學:後來也傳入朝鮮、日本和歐洲,影響深遠。
26. 「長城」是許多人此生必遊景點清單,今「長城」主要是明朝為防禦哪一外族而修建?
(A) 契丹 (B) 女真 (C) 蒙古 (D) 朝鮮。
27. 明末,大批「流寇」到處劫掠,其中的勢力最大,最終攻陷首都,造成明帝國滅亡。請問:指的是何人?
(A) 李自成 (B) 吳三桂 (C) 朱元璋 (D) 徐光啟。
28. 清帝國以少數民族作為統治者,所採取的統治政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實行種族歧視政策,並大興文字獄 (B) 禁止漢人參與科舉考試
(C) 以宗教拉攏蒙古、西藏,以利統治 (D) 將朝鮮、台灣、新疆等地納入版圖,疆域遼闊。
29. 宋元時期科技成就豐碩,下列何者「不」屬於此時期的科技成果?
(A) 造紙術 (B) 火藥 (C) 印刷術 (D) 指南針。
30. 明代曾經實施「海禁」政策,其目的為何?
(A) 打擊鄭氏 (B) 防禦倭寇 (C) 防禦蒙古 (D) 防禦女真。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第 2次段考評量題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