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漢武帝時為夾擊北方外患,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使一條以中國絲綢聞名的中外交通要道更加繁榮興盛,也擴展了漢朝
對外的外交與國力的伸展,這也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此「絲路」,應是下圖中哪條路線?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接上題。此外患指的是下列何者?
(A) 匈奴 (B) 鮮卑 (C) 犬戎 (D) 突厥。
32. 接上題。此使者,憑藉著堅強的意志與令人折服的執著,前後十餘年,是探險家也是成功的外交家。請問:這位
使者指的是下列何人?
(A) 張騫 (B) 張衡 (C) 李斯 (D) 王莽。
33. 宗教是戰亂下受苦的人民重要的精神寄託,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廣為流傳。
請問:下列何者也是造成佛教在當時流行的原因?
(A) 統治者的提倡 (B) 玄奘致力翻譯佛經
(C) 漢人大規模向南方遷徙 (D) 漢族與草原民族往來頻繁。
34. 關於漢藏文化交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曾一度被漢代納入版圖 (B) 與唐朝交戰,唐軍大敗
(C) 唐代稱其為大食 (D) 唐帝國採取和親政策加以攏絡。
35. 隋唐時期,朝鮮半島上的哪一國家,因全力模仿中國的漢字、儒學和佛教,而有「君子國」之稱?
(A) 高麗 (B) 新羅 (C) 百濟 (D) 突厥。
36. 日本旅遊向來深受國人喜愛。歷史上,日本曾多次派使節團來到中國,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 日本與中國接觸最早自隋朝開始 (B) 日本的唐化運動,稱為「大化革新」
(C) 日本主要目的在學習文化與道教 (D) 唐代也派貴族子弟到日本學習。
37. 魏晉南北朝時期,漢人政權衰弱,草原民族趁機起兵,攻陷首都。史稱此事件為何?
(A) 黃巾之亂 (B) 黃巢之亂 (C) 永嘉之禍 (D) 靖難之變。
38. 接上題。關於上述事件發生後,所造成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 北方胡人紛紛建國 (B) 漢人在南方建立新政權
(C) 奠定日後經濟重心南移基礎 (D) 曹魏積極漢化加速胡漢融合。
39. 1929 年中國長江流域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根據放射性元素定年,三星堆遺址大約和黃河流域商、周兩個王朝同時期。
但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卻迥異於商、周所出土的文物風格。請問: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代表著何種意義?
(A) 長江已出現中央集權政體 (B) 古代文化發展的多元並立
(C) 封建制度的不穩固 (D) 禮樂制度的規範。
40. 資料一:《舊唐書‧輿服志》「 太常樂尚胡曲,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資料二:1970 年,中國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鑲金牛首瑪瑙杯」,猜測是波斯或阿拉伯人帶入
由以上資料,呈現的「胡漢關係」為何?
(A) 相互對抗 (B) 華夷一家 (C)唯我獨尊 (D) 互相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