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擇題:(每題 5分,共 65 分)
21. 清末內憂外患不斷,朝野紛紛提出不同的救國之道,下列何者是革命派會發表的言論?
(A)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皇室經費,應由君上制定常額,自國庫提支,議院不得置議
(B)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
(C)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玩。拆鐵道、拔線杆,……。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D)我中國今日欲脫滿洲人之羈縛,……;我中國欲獨立,……以期建立中華共和國
22. 歷史分組活動中,某一組在討論時提到「中日關係、山東問題、胡適、巴黎和會」。請問:這組討論的主題可能是什麼?
(A)五四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庚子後新政
23. 1913 年,孫中山等人號召南方數省響應此事,其中江西李烈鈞慷慨誓師,發布討伐檄文「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
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乘時竊柄,帝制自為。……暗殺元勳;弁髦約法,而擅借巨款。」全文說明此次起兵的
目的是「保衛共和,驅除民賊」。請問:根據上述內容,討伐對象是誰?
(A)溥儀 (B)袁世凱 (C)孫中山 (D)陳獨秀
24. 承上題,討伐檄文的內容,是在呼籲人民從事哪一項行動?
(A)推翻滿清政權 (B)武昌起義 (C)二次革命 (D)保路運動
25. 民初,中國為擺脫積弱不振,開始進行思想改革,新文化運動開展後,最不可能看到什麼情況?
(A)周樹人提倡保障兒童各項權利和兒童教育 (B)軍閥依附列強,爭奪北京政府控制權
(C)胡適提倡白話文,作詩強調字沒有雅俗之分 (D)民主共和思想傳入,使溥儀政權更加穩固
26. 清末民初,各種學術思想輸入中國,影響到中國社會風氣。請問:下列何者是新知識份子的生活狀況?
(A)嚴格遵守薙髮留辮 (B)與朋友討論《新青年》內容
(C)認為女子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D)批評「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價值
27. 某位著名學者曾在報紙上刊登過徵婚啟事,對女方要求如右圖所示,此徵婚啟事刊出
後,滿城皆驚引發熱議。請問:此徵婚啟事有可能出現在什麼時候?
(A)1840 年代 (B)1860 年代 (C)1890 年代 (D)1910 年代
28. 二十世紀初,歐洲爆發一場嚴重的戰爭,日本藉機以絕密檔案的方式,
對中國提出許多要求,關於上述事件,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 (B)孫中山最後只接受部分條文
(C)簽約日訂為國恥紀念日 (D)條文使中國國內反日情緒高漲
29. 民初,有人曾對文學改革提出看法如右圖。請問:此改革最可能是誰提出的?
(A)梁啟超 (B)宋教仁 (C)孫中山 (D)陳獨秀
30. 關於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的內容,下列何者正確?
31. 清末民初,發生許多變動,根據右圖史事先後順序,下列排列何者正確?
(A)戊甲乙丁丙 (B)戊乙甲丁丙 (C)戊乙丁甲丙 (D)戊丁乙甲丙
32. 「甲」希望用文字來解救中國人,曾有人評論他:「作者把吃人的內容和仁義道德的表面看的清清楚楚,那些戴著禮教
假面具吃人的滑頭伎倆,都被他黑幕揭破了」;而「乙」則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八不主義」,推動白話
文。請問「甲」與「乙」各指何人?
(A)蔡元培、胡適 (B)魯迅、胡適 (C)魯迅、陳獨秀 (D)梁啟超、梁潄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