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同德國中 八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66.54 KB
頁數
2
作者
Bill Gate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22,离现在 3 21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 選擇題:(每題 5分,共 65 )
21. 清末內憂外患不斷,朝野紛紛提出不同的救國之道,下列何者是革命派會發表的言論?
(A)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皇室經費,應由君上制定常額,自國庫提支,議院不得置議
(B)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
(C)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玩。拆鐵道、拔線杆,……。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D)我中國今日欲脫滿洲人之羈縛,……;我中國欲獨立,……以期建立中華共和國
22. 歷史分組活動中某一組在討論時提到「中日關係山東問題胡適巴黎和會」請問這組討論的主題可能是什麼?
(A)五四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庚子後新政
23. 1913 年,孫中山等人號召南方數省響應此事,其中江西李烈鈞慷慨誓師,發布討伐檄文「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
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乘時竊柄,帝制自為。……暗殺元勳;弁髦約法,而擅借巨款。」全文說明此次起兵的
目的是「保衛共和,驅除民賊」。請問:根據上述內容,討伐對象是誰?
(A)溥儀 (B)袁世凱 (C)孫中山 (D)陳獨秀
24. 承上題,討伐檄文的內容,是在呼籲人民從事哪一項行動?
(A)推翻滿清政權 (B)武昌起義 (C)二次革命 (D)保路運動
25. 民初,中國為擺脫積弱不振,開始進行思想改革,新文化運動開展後,最不可能看到什麼情況?
(A)周樹人提倡保障兒童各項權利和兒童教育 (B)軍閥依附列強,爭奪北京政府控制權
(C)胡適提倡白話文作詩強調字沒有雅俗之分 (D)民主共和思想傳入,使溥儀政權更加穩固
26. 清末民初,各種學術思想輸入中國,影響到中國社會風氣。請問:下列何者是新知識份子的生活狀況?
(A)嚴格遵守薙髮留辮 (B)與朋友討論《新青年》內容
(C)認為女子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D)批評「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價值
27. 某位著名學者曾在報紙上刊登過徵婚啟事,對女方要求如右圖所示,此徵婚啟事刊出
後,滿城皆驚引發熱議。請問:此徵婚啟事有可能出現在什麼時候?
(A)1840 年代 (B)1860 年代 (C)1890 年代 (D)1910 年代
28. 二十世紀初,歐洲爆發一場嚴重的戰爭,日本藉機以絕密檔案的方式,
對中國提出許多要求,關於上述事件,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 (B)孫中山最後只接受部分條文
(C)簽約日訂為國恥紀念日 (D)條文使中國國內反日情緒高漲
29. 民初,有人曾對文學改革提出看法如右圖。請問:此改革最可能是誰提出的?
(A)梁啟超 (B)宋教仁 (C)孫中山 (D)陳獨秀
30. 關於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的內容,下列何者正確?
項目
(A)發動者
(B)導火線
(C)推翻對象
(D)結果
辛亥革命
孫中山
成立皇族內閣
滿清政權
成功推翻滿清政權
二次革命
宋教仁
袁世凱向列強借款
中華帝國
討伐袁世凱失敗
31. 清末民初,發生許多變動,根據右圖史事先後順序,下列排列何者正確?
(A)戊甲乙丁丙 (B)戊乙甲丁丙 (C)戊乙丁甲丙 (D)戊丁乙甲丙
32. 「甲」希望用文字來解救中國人曾有人評論他「作者把吃人的內容和仁義道德的表面看的清清楚楚那些戴著禮教
假面具吃人的滑頭伎倆,都被他黑幕揭破了」;而「乙」則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八不主義」,推動白話
文。請問「甲」與「乙」各指何人?
(A)蔡元培、胡適 (B)魯迅、胡適 (C)魯迅、陳獨秀 (D)梁啟超、梁潄溟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0 學年度第 2期第 1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命題
教師
得分
1 2
範圍
班級
八年
姓名
座號
徵婚啟事
自己
()袁世凱國會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
()遊行隊伍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孫中山就職典禮發表《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清政府預備立憲,並成立內閣
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
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
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
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
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2
33. 1915 4月,楊度發表《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
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闢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請問:此篇文章在為下列哪一件史事
的發展鋪路?
(A)立憲運動 (B)二次革命 (C)革命運動 (D)洪憲帝制
二、 題組(每題 5分,共 35 )
下圖為中華民國建立重要大事紀時間軸,請根據歷史事實,回答第 34~36 題。
34. 清末有許多革命組織,其中有一個革命組織學者認為其具有多項意義「一、國內外各個革命團體由此統一;二、確
立三民主義為革命最高綱領;三、孫文成為革命黨人公認的領袖,消弭群雄並起的疑慮;四、會員涵蓋全國各省,士
農工商均有,奠定全民革命基礎。」請問:上述描述的組織何時成立?
(A) (B) (C) (D)
35. 清末各方代表在成都鐵路公司開會,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發布《保路同志會宣言書》,四處張貼,宣傳保路。並
派會員分路講演,舉代表赴京請願。請問:此行動後來引發什麼事件?
(A) (B) (C) (D)
36.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溼黃花是黃興為悼念某件事所寫的請問興悼念的事件,
與上圖何者有關?
(A) (B) (C) (D)
下列三則資料,是民初政治局勢與某位政治人物的相關資料。請閱讀資料,並回答第37~40題:
資料一:
「甲」出身清末的地方軍隊,在中國的藩屬國朝鮮發生兵變時,駐守朝鮮,並協助朝鮮訓練軍隊控制局勢。兩年後,朝
鮮因農民起事陷入亂局,而後中國出兵介入,輾轉演變成甲午戰争。期間「甲」表現突出,此被派往督練「新軍」
此兵力後來成為清末陸軍的主力,以及北洋軍閥的雛型。
資料二:
「甲」廢除《乙》,頒布新憲法,將內閣制改為總統制,包括外交大權歸諸總統,宣戰、締約不必經參政院;總統宣布
戒嚴,不必經參政院,憲法起草權歸諸總統及參政院。此外,公布《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10年,可以連選連
任。
資料三:
1916年後,北洋集團分裂成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各據一方。
直皖戰爭前,皖系把持中央政權,以北京為中心;直皖戰後,直系勢力大振,把持了中央政權;奉系長期經營東三省,
逐步深入內蒙古、京津、熱察等地,在北洋政府末期主宰中央政權。其餘地區則由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晉系閻錫
山等所佔據。長期混戰,居民流離失所,更有將領驅趕農民上前線作「人牆」,掩護本軍進攻,致使大批農民喪生。
37. 根據資料一,「甲」崛起的背景,與清末的何種問題最相關?
(A)異族入侵 (B)軍隊私有化 (C)皇帝地位低落 (D)西方列強入侵
38. 根據資料二,《乙》應該是下列哪個法?
(A)中華民國憲法 (B)中華民國約法 (C)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9. 根據資料三,請問:該資料描述下列哪一時期的政治情勢?
(A)民初國會大選各政黨相互競爭 (B)辛亥革命後滿清政權動盪
(C)民初爆發軍閥混戰亂象 (D)革命黨與立憲派對峙
40. 承上題,下列是關於當時政治局勢的描述,何者正確?
(A)各方勢力激烈混戰,加快中國的統一 (B)各方勢力形成與防衛邊疆,防止外族侵擾有關
(C)此時期各方勢力時常與列強合作 (D)混戰的主因是孫中山去世,各地將領趁機擴張權勢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