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某歷史人物,提到他曾主導多次
軍事行動,並寫下四個提示如圖(三)。請問:根據
史實研判,老師所介紹的歷史人物應是下列何者?
(A)蔣中正 (B)毛澤東
(C)溥儀 (D)孫中山
圖(三)
32. 下圖(四)是中國某一時期法幣 100 元購買力的變
化。請問:造成這個變化的原因為何?
(A)中日戰爭開打,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
(B)國共內戰期間,發生通貨膨脹,經濟雪上加霜
(C)訓政時期,中國遭受全球性經濟危機的衝擊
(D)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將民間企業收歸國有
圖(四)
33. 西元 1941 年日本為報復美國禁運石油的制裁,採取
了一項軍事行動。請問:關於這項軍事行動的後續
發展,下列何者錯誤?
(A)美國與中國正式向日本宣戰
(B)日本在南洋地區大舉掠奪石油、橡膠等資源
(C)日軍在中國展開「南京大屠殺」
(D)揭開太平洋戰場的序幕
34. 中國某一時期出現了下列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
有多大產」、「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用錢」。
請問:這些口號可說明中國的哪一段歷史?
(A)共產黨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B)毛澤東推行「文化大革命」
(C)國民政府的「十年建設」
(D)毛澤東推行「大躍進」
35. 承上題,下列有幾個項目,是屬於這段時期的主要
措施?
(甲)批判儒家思想 (乙)土法煉鋼 (丙)廢兩改元
(丁)熟讀毛語錄 (戊)人民公社
(A) 1 項 (B)2項 (C)3 項 (D)4 項
36. 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都位置多次變更。請問:依
圖(五)所示,西元 1937 年中華民國首都變遷為何?
(A)甲→乙 (B)甲→丙 (C)丁→丙 (D)丁→乙
圖(五)
37. 承上題,關於中華民國遷都的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A)國民政府圍剿中共,贏得勝利
(B)國共內戰失利,國民黨退至邊區
(C)七七事變後,中國採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
(D)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中國沿海的領土
38. 西元 1945 年,美國發表一份對華聲明,如圖(六)。
請問:根據圖中資料判斷,此聲明與下列何者有關?
(A)美國願成為中國對日作戰的盟友
(B)美國為快速結束太平洋戰爭,而出賣中國
(C)美國不願捲入中日戰爭,決定撤離中國
(D)美國派馬歇爾來華調停兩黨衝突
圖(六)
39. 1940 年代後期,中華民國政府的首要敵人,從日本
轉變為中共,甚至引發內戰,其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A)國共雙方為爭奪日軍的佔領區
(B)美國支持國民黨打擊共產黨
(C)中共企圖在農業與工業方面超英趕美
(D)中共鼓吹「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40. 西元 1949 年10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當時的
領導人在北京天安門前高喊:「中國人民站起來
了!」,民眾熱血沸騰。請問:下列關於這位領導人
的敘述何者錯誤?
(A)曾為加速中國建設,喊出「超英趕美」口號
(B)曾因文化大革命運動失敗,被迫下臺
(C)曾為奪回權力,動員「紅衛兵」發動革命
(D)曾在建國之初,實施土地改革
---------------- 考題結束 ----------------